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偏安臨安卻造就了偉大的詩人陸遊

南宋偏安臨安卻造就了偉大的詩人陸遊

南宋偏安臨安卻造就了偉大的詩人陸遊

南宋偏安臨安卻造就了偉大的詩人陸遊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於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出生在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被後世稱為中興四大詩人。

陸遊出生於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遊的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要典籍。陸遊的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後,因主張抗金,受主和派排擠,遂居家不仕;陸遊的母親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亦出身名門。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由水路進京,在淮河船上喜得第三子,便取名陸遊。

同年冬,金兵南下,並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攻破汴京(今河南開封),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陸宰攜家眷逃回老家山陰。

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陸宰改奔東陽(今浙江金華東陽),至此,家境開始逐步安定下來,斯時,陸遊年僅四歲。

陸遊出生於北南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的南宋,金人的入侵,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陸遊自幼聰慧過人,先後師從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人。十二歲便能為詩作文,因祖上有功,以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

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陸遊進京參加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取陸遊為第一。因秦檜的孫子秦塤位居陸遊之下,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官。

次年,陸遊參加禮部考試,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遊。從此陸遊被秦檜嫉恨,仕途不暢。

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檜病死。陸遊初入仕途,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不久,調入京師(今浙江杭州),任敕令所刪定官。陸遊入朝後,應詔上策,進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宋高宗酷愛珍稀玩物,陸遊認為「虧損聖德」,建議皇帝嚴於律己。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陸遊以楊存中掌握禁軍過久,權威日盛,多有不便,進諫罷免楊存中。高宗採納,降楊存中為太傅、醴泉觀使,升陸遊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負責司法工作。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遊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陸遊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斯時,孝宗正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遊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宋孝宗遂罷陸遊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遊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符離之戰,宋軍大敗,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春,陸遊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讚揚為「志在恢復」。

四月,「隆興和議」將簽成,陸遊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斯時正是龍大淵、曾覿掌權,陸遊只好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遊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陸遊調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通判。有人向皇帝進言,說陸遊「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隨即罷免了陸遊的官職。

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十二月,朝廷徵召已賦閑四年的陸遊任為夔州(今重慶奉節)通判,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陸遊攜家眷由山陰逆流而上,採擷沿路風土民情,作《入蜀記》。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王炎宣撫川、陝,駐軍南鄭(今陝西漢中南鄭),召陸遊為幹辦公事,陸遊得書,甚為欣喜,只身前往南鄭,與張季長、閻蒼舒、范西叔、高子長等十餘人同在南鄭幕府任職。王炎委託陸遊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陸遊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陸遊到王炎的軍幕後,常到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等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併到大散關巡邏。斯時,吳璘之子吳挺代父掌兵,驕傲放縱、多次因微小過失殺人,王炎不敢得罪。陸遊建議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掌管兵權。王炎認為「吳拱膽怯、缺少智謀,遇到敵人必敗」,陸遊反駁說:「吳挺遇敵,又怎能保證他不敗?如果吳挺立有戰功,更難駕馭。」到韓侂胄北伐時,吳挺之子吳曦叛敵,陸遊的話果然得到驗證。

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陸遊感到無比憤恚。

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遊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縞衣茹藘:他只思慕那個粗布素衣的心上人
靈裕是隋代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高僧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