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制度: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因一篇文章被後人貶低

科舉制度: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因一篇文章被後人貶低

提起中國古代的輝煌,許多人都會想到「四大發明」,不過事實上外國人對於中國古代的成就最欽佩的不是「四大發明」,而是科舉制,因為在他們看來,科舉制是一種劃時代的人才遴選制度,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而且是能夠為西方世界帶來全新動力的制度。

比如清朝時期著名的居留中國學者格爾斯針對科舉制度曾經感慨道:「中國的科舉制度是古往今來的其他偉大的君主制度所無法相比的。它必將像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一樣傳遍歐洲,為西方所借鑒!」

即使是在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列強眼中的弱國,仍然有許多西方學者對科舉制度非常讚譽,在1870年時,著名漢學家史皮爾(Spear,漢名施惠廉)就在在《最古老與最年輕的國家:中國與美國》一書中說:「中國人民的競爭使得整個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則公開化……它沒有世襲等級,或許沒有個人榮耀,它沒有財富的權力,它不主張任人唯親,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見和利益。」

在當時的中國人眼中,科舉制度是腐朽而落後的,西方學者的讚譽不過是迷惑中國人的手段,不過事實上西方學者對於中國科舉制度的肯定早在明朝就已經大量出現。在如今的漢文化學者和專家當中,大部分人都認為中國在近代的衰敗不在於科舉制,而在於科舉制背後的體制。

當然,科舉制本身並不是完美的,比如在西方對中國科舉制度大肆鼓吹的明代,中國人卻對它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自然就是《儒林外史》當中的《范進中舉》。作者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一書當中創造出許多飽含隱喻色彩的人物,但沒有哪一位能夠像范進這樣,簡直將那個時代的悲哀和可笑展現的淋漓盡致。

范進生活在八股取士最盛行的明代,此時科舉制度已經發展到一個頂峰,但同時也走向了僵化。在當時所有讀書人都以通過科舉為目標,范進也不例外。可是范進是悲哀的,他將數十年青春全部押在科舉考試上,卻幾十年屢試不第,直到五十多歲時他還是一位童生,同時他不願意從事任何勞動,只能靠自己的老母親養活。同鄉的人都把他當做笑柄,他的岳父也對他不屑一顧。可是當范進一朝及第之後,所有人都開始與他攀關係,對他阿諛奉承。在那個時代,人的價值彷彿完全體現在考試當中,科舉制度成為綁在人們身上的枷鎖,束縛思想的牢籠。在後世,經常有人拿《范進中舉》來諷刺科舉制度,並認為科舉制度是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障礙。

《范進中舉》對於明朝時期八股取士的諷刺和抨擊當然是有根據也是有理由的,但我們對於科舉制度的認知卻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作為中國數千年制度延續的根基之一,科舉制度的意義遠大於弊端。從漢代的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唐代的科舉制度,中國人才遴選制度一直在發展。而且這個制度,為政府選拔出許多人才。

後人總說書生誤國,但姑且不論書生救國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在古代單論武將沒讀過書的都在少數,許多名臣都堪稱文武雙全。比如西晉名將劉琨和祖逖,刻苦學習,聽到雞叫的聲音就起來練武讀書,這個故事出自於《晉書·祖逖傳》,原文:「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再比如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年輕時家庭貧困,在善人的幫助下才得以讀書,卻被他人冤為小偷,文天祥據理力爭才證明自己的清白,經過此事他更加刻苦的讀書,最終金榜題名,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賢士當然不止上面兩位,可以說,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賢士,大多都有功名在身。不過由於科舉制度在明清兩代日益僵化,加之清朝的衰弱,科舉制度也成為眾人討伐的對象。在民主和科學面前,老邁的科舉制度彷彿已經腐朽不堪,但是,這種一味否定前人制度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對此錢穆先生非常痛心的說道:「民國以來,政府用人便全無標準……不可說不是我們把歷史看輕了,認為以前一切要不得……考試製度之廢棄,僅其一例。」錢穆先生的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他從一位文人的身份,從「大歷史」的角度看待科舉制度,這又比西方學者的觀點更加深邃。

當然,科舉制度並不是完美的,此文也並非是要鼓吹科舉制度,但是我想我們看待歷史應當客觀公正,切不可一葉障目。比如通過一篇《范進中舉》就全盤否定了中國的人才遴選制度,這樣做未免有些歷史虛無主義的嫌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劉隆:經歷兩次「滅門之痛」的皇族,最終協助劉秀平定天下
逐客令:秦國修建鄭國渠引發的政治危機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