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養育孩子,是一場向內心深處的探險

養育孩子,是一場向內心深處的探險

在我懷孕的時候以及孩子出生不久,作為一個剛剛晉陞成「母親」的人,我對這個新身份寄予了一個美好的願景:我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自主地成長為他自己。是的,孩子,自由是我能給你最好的愛。

沒過多久,等到孩子會爬、會走了,他成了一個小探險家,到處要去摸、去抓、去咬、去擺弄,這時候我發現自己怎麼一天到晚跟在他身後急著喊:「哎,不行!不可以!不要弄!」說好的自由呢?說好的要呵護他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呢?

好吧,原來教育不是一個美好的宏願,也不只是一個誘人的理念,它需要我踐行到與孩子相處的日常里,吃喝拉撒睡,每一樁、每一件的小事里。這對我真是巨大的考驗。

為什麼理智上擁抱和服膺的道理,做起來那麼難?或許正是這樣的追問,開啟了一場向我自己內心深處的探險。

一長段時間裡,我跟孩子朝夕相處,我和他的相處史也是一部碰撞史。每天都是密集的碰撞,每一次都讓我彷彿面對「靈魂的拷問」。但每一次碰撞,其實都是一次照見,照見我內心裡究竟是什麼在驅使我去禁止、限制、干涉孩子。這種照見發生在他去玩路邊積水而我百爪撓心的時刻;發生在他對一根鏽蝕的破水管著迷不已而我忍不住想說「這有什麼可玩的」時刻;發生在他慢吞吞地吃著飯而我恨不能立刻動手把飯塞進他嘴裡的時刻……總之,發生在這個不帶任何成見的新生命,用他活潑的言行,激起我內心各種不適的每一個時刻。

就這樣反覆地碰撞、反覆地照見,慢慢地我在內心「神秘的深淵」里窺見了什麼呢?噢,原來那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信條——「這樣不行!」「那樣不可以!」「應該這樣做才對!」「應該那樣做才好!」事無巨細,一應俱全。它們共同編織成一套「代碼」、一個系統,在我腦子裡自動運行。樂觀地看,它們構成了我這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體驗世界的方式、為人處世的指南;但換個角度看,它們也築就了我的「精神牢獄」,打造了我的內心桎梏——因為它們都自命正確、非如此不可,那勢必就會排除掉生命無數的其他可能。而這世界和人生的複雜深邃之處就在於,除了少數已被人類坐實的鐵律之處,很少有什麼是必然正確、非如此不可的。

現在好了,那個小野蠻人來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挑戰著這些信條。於是警報無聲地響起,我們因而感到各種挫敗、沮喪、失望、不安、焦慮、煩躁,當然還會氣急敗壞、怒火衝天。這些不適的情緒和感受,彷彿無情的小鞭子抽打著我們,於是我們想方設法、苦口婆心、不遺餘力地去讓這個小野蠻人按照我們的信條行事。簡而言之,聽我們的、符合我們的期待,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控制發生了。

有時候,我們用引誘的辦法,比如「乖,你要是不哭,我就給你買糖吃」「你要聽話,好好表現,我就給你買玩具」「你要是能考100分,我就帶你出國旅遊」等。

有時候,我們則動用強硬的懲罰:指責、叱罵、羞辱、嘲笑、恐嚇,或者剝奪孩子的某項權利,比如不許吃晚飯、沒收心愛玩具。當然,有時忍不住了還可能給他來兩下子。

這種時候我們難道不是在「教育」孩子嗎?不是的,這種時刻發生的一切跟教育無關。因為那一刻,我們是被這些情緒「劫持」了,成為這些情緒的「奴隸」而不自知。這種時刻我們所做的多半是為了緩解自己情緒的不適,如此而已。這些情緒驅使著我們去攻擊、去控制孩子。而教育,與攻擊無關,與控制無關。

在我看來,家庭教養和親子相處中的種種問題,大半都源於此。

於是,在日常中,我們會不自知地去侵犯孩子的精神邊界,破壞他們對自我的體驗、認知和接納:「你怎麼不吃飯?怎麼吃這麼少?」「你快別哭了!這有什麼可哭的呢!」「你真是煩人!」「你看別人家的孩子」…諸如此類。控制會讓一個孩子不同程度地遠離他的自我。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天啊,要這麼說,父母還能管教孩子嗎?

當然能,也必須能。確實有一些必要的邊界,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去探索、辨識和適應,也確實有一些美好的品質,比如獨立、自主、善良、富有責任感等,我們可以去培育、引導。我們作為來到這個世界的先行者,也確實有一些智慧可以跟作為後來者的孩子分享。但這些一定不是發生在控制的時刻,也不以控制的方式來分享。

那我們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呢?

這就需要我們去尋找新的智慧和方法。不過我相信,如果我們能看見自己內心的控制欲,看見這種控制欲如何運行,改變就會發生,新的智慧和方法將從中產生。

這個過程確實很難,可誰讓我們又是那麼深沉地愛著孩子呢。現在我能想到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自身能跟他們一起成長。

其實我懷疑,我們的控制往往源於某種更深層的恐懼,這些恐懼大多根植於我們自身的成長經歷、過往體驗。大概正是因為這些恐懼,我們總想緊緊抓住些什麼,讓自己感到可控、安全,而我們的孩子,常常成為我們最想要抓緊也最容易抓緊的那個人。

孩子一歲時,我向朋友感慨說,「傲慢的成年人」;過了一段時間,我憤憤地說,「醜陋的成年人」!然而慢慢地,我觸摸到我們內心照不見光亮的幽暗、孱弱和創痛。我沒有了批判,也沒有了憤怒。那就是我啊,那就是我們啊。

養育孩子真是一場意想不到的神奇旅程,我從未預料到,它以這樣的方式讓我更多地理解了自己,也因此能夠更好地去理解他人。

《孩子,我願意這樣愛你》 包麗敏 著 青豆書坊/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7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織牢防溺水「安全網」
辦好思政課家長不能缺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