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百年藥店入局視力矯正,母公司負債48億,百億資產賣7.5億元

百年藥店入局視力矯正,母公司負債48億,百億資產賣7.5億元

文 | AI財經社 楊雅芳

編 | 明萱

視力問題逐年呈現低齡化的趨勢,預防青少年近視成為家長普遍關心的話題,同樣也成為商家眼中的商機。

甚至有百年老字號企業入局。有著470餘年歷史、曾於陳李濟、同仁堂、胡慶余堂並稱為「清代四大藥店」的廣譽遠,近年來推出一款名為「古方明眸」的產品,據其稱,這款產品採用物理調養方式,配合外用產品,改善眼部問題。

按摩、中藥、儀器…治療改善近視機構層出不窮,治療方法五花八門。但不少眼科專家表示,多數治療手段只是通過誘導孩子通過眯眼等方式,在查視力的時候多看兩行,根本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治療效果。

一個療程3980元,產品註冊為化妝品

古方明眸的工作人員告訴AI財經社,他們採用的是廣譽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點穴拔筋」按摩手法,需要配合其產品「古方明眸修護套組」使用。一盒為一個療程,可以做10次治療,售價3980元。工作人員稱,基本每調理一次,都會有1~3行的提升。

據介紹,套組產品內共包含6款產品,分別是:修護潔顏乳、護眼膜貼、修護按摩霜、修護凈透水、凍乾粉和精華素。每次治療先從清潔開始,然後用砭石對眼周和面部穴位進行治療,再配合按摩霜按摩,然後用凍乾粉和精華素調和敷在眼上。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眼部有問題,會感覺到刺痛感。

這一套治療流程更是一次面部SPA護理。更有趣的是,根據葯監局信息,古方明眸的產品均被註冊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其成分主要以植物的提取物和常用於護膚品中的潤滑劑、穩定劑等組成。

如果非要說和中藥有什麼關係,在其產品成分中,確實有茯苓、何首烏、枸杞等中藥的提取物,不過按照成分表排列規則,含量越少的成分越靠後,這些幾乎派在倒數位置的中藥成分恐怕含量極其有限。

產品的公司為深圳市東盛堂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後實際控制人是西安東盛集團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大股東和董事長郭家學。2003年,東盛收購廣譽遠後,除了保持主打產品龜齡集和定坤丹的經營,還開始拓展版圖。

在推出古方明眸系列產品之前,廣譽遠曾收購一家台灣的護膚品品牌,開始試水美妝領域。在葯監局的備案信息中,東盛集團相關公司曾在2018年4月至11月間,註冊了多款胎盤膏、胎盤精華面膜、胎盤精華水產品,但隨後陸續註銷。

目前,電商平台上仍能查詢到一些在售產品,其中號稱「貴婦級」的胎盤膏售價不菲,38g裝產品零售價為1200元,同樣價錢在SK-II品牌能買到一款80g裝的精華霜。

另據廣譽遠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其主營業務是醫藥工業、醫藥商業及養生酒,並無美妝產品和視力矯正產品的身影。其中,傳統中藥貢獻了12.81億元的營收,精品中藥貢獻2.13億元營收,兩者的毛利率都在80%以上。

實控人曾是最年輕上市公司老闆

1989年的中秋節後,23歲的郭家學來到了西安。在此之前,他在陝西的農村嘗試過養豬、種草藥,但都沒有成功,連老祖宗留下的四合院都抵了債。

來到西安後,郭家學做起了「倒爺」生意,從棉簽紗布到茶葉飲品,再到十幾萬元的醫療器械他都有涉足,幾年時間不但補上了之前的債,還賺了100多萬,公司成為當時陝西規模最大的一家貿易公司。

1996年,陝西一家國有藥廠瀕臨倒閉,主管部門有意轉讓,對於郭家學來說,這家藥廠的技術設備正是他所需要的。接下這家藥廠的第二年,由於產品適銷對路,藥廠營收達到數千萬元。

嘗到甜頭的郭家學又在1998年兼并西安化工醫藥總公司,成立了陝西東盛醫藥有限公司。1999年,東盛控股中美合資陝西濟生製藥有限公司。同年11月,東盛又花了6000萬元入主上市公司青海同仁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產業主體置換,借殼上市,郭家學成了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老闆。

在隨後的4年間,郭家學先後收購了蓋天力、潛江製藥等30多家醫藥企業,打造出一條包括醫藥工業、醫藥商業物流、醫療服務、保健品市場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到了2003年,東盛集團成為了僅次於國葯集團,市值超過100億的龐大醫藥帝國。

與此同時,廣譽遠正在走著下坡路。1990年國企改革後,龜齡集、定坤丹兩款主打產品的產量開始大幅下滑,到1999年兩款產品的年產量僅為170萬瓶和140萬盒,比最高年份減少了一半還多。曾有媒體報道,在1998年後的連續幾年,廣譽遠都發不出工資來。到2003年東盛接管前,廣譽遠虧損已達到1460萬元。

在收購廣譽遠後,東盛集團先後投資9000多萬用於職工身份的置換、廠房改造和設備更新、啟動生產和品牌建設等。兩年後,完成了多項改革工作後的廣譽遠卻陷入了停工,在接下來的幾年間,一直是斷斷續續生產。當時,包括龜齡集和定坤丹在內的6個國家獨家品種不再生產,只有幾個品種實行來料加工。

除了廣譽遠仍有一些內部問題尚未解決外,彼時的東盛已經陷入巨額債務中,無暇顧及廣譽遠的興衰。

成也收購,敗也收購

2003年底,東盛集團曲線介入雲南醫藥集團。郭家學應下了極為苛刻的條件:「雲南白藥」品牌不出售、不入股;2007年,新雲葯集團銷售收入要達到120億元,稅收11億元,凈利潤3.4億元。後者幾乎是無法達到的目標,2003年雲葯集團的實際銷售收入只有30億元,要想在4年後達到12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必須達到4142%。

另一方面,由於東盛集團是通過持有國葯工業介入雲葯集團,按照股權金字塔結構計算,東盛集團只能擁有雲南白藥6.38%的權益。按照其當年的凈資產和凈利潤計算,東盛為了4290萬元的凈資產和1093萬元的凈利潤,花了4.98億元的代價,而將這些錢放在銀行,每年的收益都不止1093萬元。

2006年10月31日,東盛科技發布公告稱,大股東東盛集團和東盛葯業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高達15.88億元。與此同時,東盛集團的48億元債務也被公諸於世。就在此前一周,東盛與德國拜耳達成協議,以12.64億元的價格賣掉了旗下蓋天力的三大非處方藥品牌,這些產品佔據了東盛集團上半年80%的藥品銷售收入。

盲目的擴張併購帶來的惡果終於爆發,除了變賣優質資產,郭家學海鋌而走險借了10億元高利貸。但這不過是飲鴆止渴,每個月利息就要3億多元的高利貸逼得郭家學一度想要自殺。最後,他不得不將當年大手筆收購的資產統統變賣,市值100多億元的雲南白藥股份最終賤賣7.5億元。據報道當時連西安總部的管理大樓都抵押給了銀行。

2012年,48億債務終於還清,此時東盛集團的手中只剩下廣譽遠一張牌。經歷過大起大落的郭家學只想做好廣譽遠這一件事,2013年,東盛集團將上市公司更名為「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廣譽遠實現營業總收入16.19億元,同比增長38.51%,實現歸母凈利潤3.74億元,同比增長57.98%。

儘管近3年來廣譽遠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但自2010年起,廣譽遠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凈額長期為負,截至2018年為-2.98億元,較2010年的-4721.26萬元,擴大了6倍。

除此以外,自2011年開始,廣譽遠應收賬款持續上漲,截至2018年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達15.82億元,佔總營收97.71%;其中應收賬款增至13.38億,佔總營收82.64%,較2011年的8259.47萬元增加了超15倍。

在二級市場,廣譽遠的表現同樣不盡人意。近期股價徘徊在25元每股上下,總市值約88億元,回落至2015年初的數值。近5年來,廣譽遠股價曾兩次突破60元每股的高值,可惜都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在2019年1月,廣譽遠股價曾出現閃崩,當時公告稱將以573萬元回購21萬股挽回市場信心。

進軍美妝和視力矯正市場,或許是廣譽遠為自己謀的新出路,但截至目前未有見效。對於郭家學和東盛集團來說,儘管在2012年後專註廣譽遠,但想「做好」這件事,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蘋果又遭集體訴訟!高管被指誤導投資者
晉江文學城被掃黃打非辦查處,停更原創分站15天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