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科貝特:如果在海上不存在捕獲權,海戰的結果是很難想像的

科貝特:如果在海上不存在捕獲權,海戰的結果是很難想像的

科貝特認為,如果在海上不存在捕獲權,海戰的結果是很難想像的。在很多情況下幾乎沒有人能想到限制戰爭的手段,但是這樣的方法在實踐性的學習中人們能夠挖掘出來。在海戰中能夠戰勝敵人的首要方法就是去捕獲敵人的海上補給物,不論那些補給物是國家提供的還是私人提供的。這與在佔領區徵收特別稅收相比有很大的區別。這兩種方式我們都可以說成是經濟制裁,但是在陸地上的經濟制裁,交戰國只有在取得軍事上的勝利或者成功後才可以施加,而在海上,這種經濟制裁在戰爭一開始就可以向敵人施加了。事實上,往往海上軍事鬥爭的第一步是對敵人軍需品的俘獲,從這一層面來講陸上戰爭也是如此。當入侵者走出他們的疆土後他們的第一步就是要或多或少地控制別國的財產為自己的軍事意圖服務。這一對敵國財產的干涉實際上就是軍事行動的一種形式,而不能把它理解成經濟制裁的第二個層面,在海上戰爭中英國也可以這樣做。但是為什麼海戰和陸戰所依賴的理論基礎如此不同,人們在海戰的理論研究中能找到答案。為了更好地闡明這一觀點,必須重申海上交通路線的重要性是控制海洋理論產生的根源所在。

陸上交通線僅僅與軍隊的前進和後退有關,而海上交通線則有著更為廣泛的意義,它不僅是艦隊的補給路線(海上交通線與軍事補給路線的戰略價值基本上是一致的),也與海上交通線的公共通行權相關。這種海上交通線的公共使用權是大陸國家提出的,它最終使得海上交通線與陸上交通線有了完全不同的使用範圍。海上交通線對於交戰雙方都可以使用,而陸上交通線只有本國在自己國內才能使用。圍繞海上交通線的戰略意義,海上戰略進攻和防禦都會存在。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一方剝奪了對方的海上交通權,對方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報復。

科貝特:如果在海上不存在捕獲權,海戰的結果是很難想像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科貝特用例證清楚地解釋了他的海上交通線理論。在英國同法國的交戰中,英國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美國海域所控制的海上交通線都減少了,這對法國來說,他們到大西洋的港口完全就是直線距離。甚至在西班牙海域,他們的貿易船隊在很多時候竟然敢使用英國所實際控制的海上交通線。這最終促使英國不得不通過重新控制這些海上航線以及攻擊對方的商船隊來對自己的商船隊進行防禦。出現同樣的情況也要求英國防禦自己的國土不被侵略以及海外殖民地不被攻擊。這就使英國的艦隊一直要處於防禦領土問題以及保護自己的貿易路線的狀態。不管英國在20世紀初的目標是將敵人的艦隊拖入戰鬥中或者是對他們的經濟給予制裁,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很小的。如果敵人對英國的這種做法很是不滿的話,英國就有了與他們進行交戰的借口;如果敵人比較明智而不與英國交戰,英國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佔領他們的海上貿易路線而強行把他們拖入與英國的戰爭中。

因此科貝特得出如下結論:在陸上戰爭中,英國只有在交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後,才能獲得對敵人進行陸上經濟封鎖的可能;而在海上,戰爭一開始英國就可以用一定的手段對敵人進行海上經濟封鎖。這種海上與陸上戰爭的根本性的區別驅使英國作出戰略選擇和決定。

同時,科貝特認為在海洋戰爭中英國一開始就使用經濟制裁的方式是合乎情理的,原因在於:首先,使用經濟制裁的方式和使用英國處在戰略防禦地位並尋求機會去進攻的方式,在理論上是一樣的。如果用經濟制裁的方式不能達到英國想要的結果,而使用直接軍事制裁的方式可以達到,英國就不需要用經濟制裁的方式了;其次,對敵人的經濟制裁存在著兩個方面。它不僅僅是對敵人的經濟施加壓力,也是削弱敵人抵抗力量的重要方式。戰爭並不僅僅是由陸軍和海軍純軍事力量決定的,經濟因素在其中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其他實力都一樣的情況下,誰的經濟實力越強誰就能贏得戰爭,經濟實力能夠成倍地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使弱者也能通過提高經濟實力來贏得戰爭。因此,如果英國能夠削弱敵人的經濟實力,那就是戰勝他們的直接手段。對付一個海洋國家,英國能夠使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剝奪他們的海上貿易權利。

然而科貝特發現,在海戰中,不管英國用多大的努力去直接進攻敵人的武裝力量,敵國如果有可能逃避攻擊的話就會選擇逃避,從而可以保持軍事和經濟實力,這些都是武裝力量所要依賴的基礎。因此,控制敵人的海上交通線是最重要的,不像在陸上,控制交通線是次要的。如果試著把控制海洋與控制海上公共交通線的思想作對比,在英國進行各種海上行動時,其價值就能展現出來。控制海洋的目的是控制海上交通線,而控制海上交通線可分為不同的程度。在戰爭中英國可能通過控制整個海洋交通線來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如果英國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控制整個海洋交通線的話,那麼英國可以選擇一般性的或者局部性的控制。 「海洋是一個整體」,這句話表達了一個真理,這個真理看起來很簡單,但它卻蘊含了更加深刻的意義。像一種規律一樣,對海洋的局部控制對英國的作用總是有限的、暫時的,一旦敵人有了足夠的力量,就會剝奪英國對特定區域的控制權。

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征服敵人的艦隊,你就不應該把自己的艦隊放到海外。這就是強調在戰爭中不要冒任何風險。這一說法在戰爭中已經產生了不少消極影響。在美西戰爭後期,美國制訂的一些消極戰略就是由它導致的。當時美國有足夠的海軍力量去尋求對一些海峽和墨西哥灣進行臨時的局部控制去證明他們有足夠的力量支持古巴起義,美國也有足夠的實力去確保他們的遠征艦隊不受西班牙的襲擊。但是由於西班牙艦隊經常在海上游弋,在制訂這些戰爭計劃的時候美國人就猶豫了,甚至放棄了這種打算。日本卻沒有這麼多顧慮,在其海軍裝備還很落後、任何一個海軍艦隊都能威脅他們的時候,他們還是堅持開展了在海外的軍事行動,儘管他們不能控制任何海上交通線,但他們的這種做法使得對方對海洋航線的實際控制效率明顯降低。在歷史上人們能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其中有許多都是成功的。在沒有控制海洋的情況下也能準確地判斷出自己威脅的存在,然後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和可行的方式去減輕敵人對自己的威脅,實行自我保護。

因此,考慮到其他國家可能的戰略意圖,英國必須清楚對海洋的控制應存在各種各樣的形式和程度。每一種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英國可能是局部或者整體地控制海洋,也可能是臨時地或永久地控制它。但科貝特強調,永久性、整體性地對海洋進行控制在現實的實踐中不可能完全實現。

要控制海洋,必須要提升和完善己方的海軍裝備,讓它能夠對付戰爭中出現的每一種情況。海洋國家實力的增加取決於自身力量的增強或者對方力量的減弱。這種優勢當然並不是純粹取決於實際上的相對力量,而是要受到海軍地位的影響。海軍地位首先意味著海軍基地的多少,其次是所擁有的交通線和貿易線的重要性。

回顧英國歷史,在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初幾代國王的統治下,直到克倫威爾當權為止,除了在英吉利海峽和愛爾蘭海以及在大西洋同法、西兩國進行貿易中在某種程度上實行了護航制度。在地中海,英國海軍只是偶爾出現,在那裡進行貿易的商船只能自己照顧自己。事實上這一時期,英國不可能實行強有力的對外政策,因為要堅持此類政策,就必須召開議會籌措經費,為此則須對議會作出相應的讓步,而國王卻不願讓步。因此海軍力量不足,只得聽憑海盜及私掠船猖獗,有時甚至是在英國的近海。然而,克倫威爾的共和政體改變了這一切。國家有計劃地擔負起由海軍保護貿易的責任,控制貿易航線的戰略觀念也隨著貿易保護範圍的擴展而擴展。控制貿易航線必須具備兩個戰略要素:

(1)一支機動的海軍;

(2)靠近航線的港口,作為作戰基地供海軍駐泊。

為了保護英國航運,英國海軍進入了地中海,經過數年之久幾經輾轉到達了直布羅陀、馬爾他和塞普勒斯等地,最終又到達蘇伊士、亞丁灣及更遠地區。英國還一度佔領了丹吉爾,後來又一度佔領了科西嘉,並幾度長期佔領梅卡諾島。

摘自鄭雪飛《科貝特》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大眼小賊和小眼大賊:詭異的金店劫案
王瀟然:《南山》的理性定義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