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航空工業光電所優秀共產黨員孫雪強十年一段匠心

航空工業光電所優秀共產黨員孫雪強十年一段匠心

中國航空報訊:某日,在航空工業光電所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廠房裡,有幾個人正圍著測試台做試驗,有人操作轉檯,有人發送指令,有人監控返回狀態,有人做記錄,幾個小時下來,大家的臉上都是汗水。這是孫雪強工作中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驗收日,這份工作他已經重複了近十年。十年來,他從調試線上懵懂的「新兵」到「技術牛人」, 承擔了許多型號光雷的系統調試和交付工作。

「小陳,這個調試指標在驗收時一定要記清楚。」看著新來的員工認真做著記錄,孫雪強彷彿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那時,學電學出身的孫雪強對光學、機械學並不熟悉,但上班第一天的工作就是大型光電產品的裝調,看到周圍師傅們操作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頭頭是道,他心裡很是羨慕。為了能夠快速進步,孫雪強隨身帶著筆記本,將遇到的任何問題認真記下來, 虛心向師傅們求教,下班後再靜下心來研究數據、總結心得。這個習慣也成為了他工作上的「法寶」。

對於經常在現場調試交付的孫雪強來說,對於故障的分析判斷,他有自己的一套「望、聞、問、切」之法, 頗像中醫診病的手段。他總能在故障信息中捕獲到癥結所在,並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查證,找到故障背後的原因。

一天,在某型光電產品的光路調試過程中發現組件內部工作時有異響。組件內部有涉及方位、俯仰、消旋的動作機構和環控風機、製冷分系統、多種電路板以及密密麻麻的線束,在對組件內部進行逐一隔離定位時,並沒有發現異常。組件內部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觀察和測試,突發的異響時有時無,一時間排故工作沒了思路, 陷入停頓。就在大家耐心耗盡,認為產品工作指標一切正常,異響可能是個體差異所致時,孫雪強堅持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確保交付產品沒有任何隱患。

寂靜的深夜裡,孫雪強在工作區踱步思考。突然,他冒出一個新想法:「把組件內部分系統和單元平移出來, 讓它們保持和原來一樣的布局和狀態, 整機的功能測試和相對結構效果一致,故障產生後可觀可測,這樣或許可以!」想到就馬上行動,孫雪強立刻重新梳理線束類型,連夜趕製加工了幾束測試電纜,並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個測試監控線。第二天一早, 他迫不及待地把產品按照預期方案進行了再測試,果然在故障出現的時刻觀測到了電流上的微小變化,最終故障精準定位,迅速排除。隨後,他又舉一反三,提前在整機環節下通電聯試,避免了內部單元重新拆裝造成的大量工作。

「作為調試人員,一定要熟悉產品內部的結構關係、電路原理、線路往來、甚至是線路上的焊點位置,做到庖丁解牛,碰到問題才能遊刃有餘。」這是孫雪強最常說的一句話。截至目前, 他和他的團隊已累計分析處理故障300餘項,並實現技術改進幾十項。

作為「85後」的孫雪強用十年時光磨礪出一段匆忙而又充實的匠心之路。未來,夢想與匠心同在,他將繼續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Delair公司推出新型DelairDT26無人機
傳奇的航空先驅福克飛越達美河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