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1949年5月27日,那一天「報社裡好像在辦喜事」

1949年5月27日,那一天「報社裡好像在辦喜事」

在申報館裡的地下黨員盛步雲,在70年前的5月27日,終於盼來了人民解放軍與新聞大隊,大家都知道,「新報紙」《解放日報》要出版了。他回憶:27日那一天的報社裡,好像在辦喜事,熱鬧非凡。其實何止是「那一天」,又何止是「報社裡」,那段時間,全上海都很熱鬧。

那幾日,上海毛毛細雨,好多解放軍戰士露宿街頭,衣衫單薄,有的抱著槍席地而坐,有的蜷縮著身子躺在街沿上睡覺。見此情景,不僅是盛步雲,多少上海市民與工人,都忙著去買紅布,趕寫橫幅標語,有的人到馬路上張貼「歡迎人民解放軍」,有的人提著茶水桶去南京路一帶慰問戰士。

報館裡一些老工人們說,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被接管了,語氣卻是高興的:上一次被接管是日本投降後,「接收大員們」有的從天上飛來的,有的從地下冒出來的,名曰接管實為「劫管」。而解放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工人們從未看到過這樣的軍隊和這樣的接管工作——當時,新聞大隊的記者編輯們,很多同志還穿著用布條編結的鞋,給工人們留下了艱苦樸素的良好印象。「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工人很親切,工人對我們也很喜歡接近,常向我們問長問短。」那時剛隨新聞大隊接管申報館的新任報社印刷廠廠長吳以常回憶道。

那幾天,編輯部陸續來了一批拿筆杆子的「秀才」。他們有的穿褪色軍裝、腳蹬縛帶子布鞋;有的腰別槍支;有的西裝革履;還有人長衫翩翩的。有老革命、老黨員,也有小青年、小姑娘。別看有的人「土裡土氣」,但講出話來滿是馬列主義新名詞。

盛步雲聽說,他們都是寫文章的佼佼者,但一點沒有大編輯、名記者的架子,解放區來的同志們不以功自居,對待工人們親密無間,報社內充滿著熱氣騰騰、團結友好的氣氛。即便編輯部同志都是南下的,排字工人都是本地的,要求不同、業務熟悉程度不同,但大家共同克服困難。「好多職工的家屬剛從敵人的控制之下解放出來,但是大家一心為了出版《解放日報》,顧不得回家看一看;當時有的年輕編輯、記者業務不熟練,返工多,變動多,可工人們百改不厭;原《申報》的廣告多新聞少,不少廣告排字工人一貫上日班,不習慣於做夜班,現在也主動趕來幫忙……」盛步雲如此回憶。

編輯部忙碌著,在外頭跑的記者們也不知疲倦。原解放日報記者劉時平25日黎明進入上海市區,與戰士們露宿在潮濕馬路上,與同行記者們趕著發稿;原解放日報記者葉誠從5月26日起,連續兩天去採訪地下黨領導的上海人民保安隊。上海解放時沒發生過大的社會騷亂,也沒發生過匪特歹徒趁火搶掠,這都與保安隊存在有關。原解放日報記者印輝與同事們,26日一進報館大樓,就放下背包分頭出去採訪,剛開始連方向都辨不清……他們回到報社,各自緊張地開始夜以繼日工作。

1949年5月27日,在《解放日報》創刊號的拼排過程中,有這樣一件事:大約晚上十時左右,拼頭版的同志從編輯部拿來一塊制好的「解放日報」報頭鋅版,排字房裡工人們都放下手上的活,搶著圍上來看——之前大家都知道排印《解放日報》,但不少人都沒見過報頭的字樣。眾口一詞誇「字寫得漂亮」,鐵筆銀鉤,風格特別。

「大上海解放了!」27日那一夜,前後那幾天,乃至那段時間,都像在辦喜事。

報社的老同志回憶,一方面慶祝翻身,大家心情舒暢,生活無牽無掛,不要再為柴米擔憂;另一方面,在黨報工作,每個人都有一股自豪感、光榮感,有使不完的勁……尤其是在夜班工作的,差不多天天都要等前線勝利的消息,電訊稿截稿很遲,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不足為奇。在等稿間隙,若實在感到睏倦,就有人來動員大家扭秧歌,既是慶祝,又可消除疲勞……那段歲月里,解放日報社的負責人范長江與惲逸群寫社論,看大樣。中午,大家在報館大樓屋頂涼台上用餐,有時候范長江同志來了,也端著一碗白米飯、一碗鹹菜湯,和大家一道圍著四方桌,站在那裡吃,邊吃邊問解放區來的同志:聽不聽得懂上海話,有沒有迷路?還有一天中午,范長江在大辦公室看到採訪部的同志們都在,便大手一揮,要大家出去,到群眾中去:上海解放了,外面熱火朝天,有很多新鮮事,也有那樣這樣的問題,應該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到學生中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號角吹響,全國84個作品角逐群星大獎
在上海花臂紋身要被拘留,還根據面積大小拘留24-48小時不等?警方:假的!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