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場上挖坑是門技術活 不了解這些知識 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命

戰場上挖坑是門技術活 不了解這些知識 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命

正所謂未學打,先挨揍。士兵在上戰場消滅敵人之前,先要學的兩件重要的事就是「跑」與「藏」,所謂「跑」不是逃跑,而是在運動中保住有生力量,伺機消滅敵人;而「藏」是指把自已藏在一個能提供掩護的地方,最大限度減少己方的傷亡並且消滅敵人。前者是體力活,而後者則是技術活了,畢竟相比之下,呆在原地挨揍會更危險,如果沒點技術真的會要命的。

火器時代跨過「排隊槍斃」的階段,正式進入到了陣地戰階段,挖掘戰壕成了戰爭準備中的重要工作,歷來各國軍隊都相當重視修築工事。戰壕是步兵作戰的主要戰場,也是武器彈藥存放的重要地點,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因此其中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能夠利用的天然戰壕並不多,大多戰壕與工事都需要臨時找到合適的地方,然後由士兵們自己開挖完成的。挖溝簡單,挖戰壕卻是門大學問,戰壕只是個籠統的說法,其實細分下去有單兵坑、交通壕、防禦點、指揮部、衛生所、廁所等結構。

陣地戰最鼎盛時期應該是在一戰中,由於西方的戰術理念異於東方,因此交戰雙方都只能用複雜的戰壕來比拼耐性與彈藥。到了二戰時,武器的威力大增,對工事的要求就更高了,據悉巴頓將軍判斷部隊是否認真盡責的方法,就是讓士兵去挖工事,完事後去檢查就踹沙包,只要被他踹動的,那不好意思,該部隊的所有指揮官都要遭殃,從工事上的態度就能看出他治軍的嚴格,因此他的第三集團軍在戰爭中傷亡是最小的。

開挖戰壕最普通、最基本的就是挖散兵坑。散兵坑是單兵的掩體,一般由士兵自己動手挖掘。構築工事之前必須掌握其中的方法與要領,這樣挖出的坑才能儘可能的減少傷亡。開挖時又分突發與有準備兩種,突發情況往往發生在突然接敵或遇襲,士兵如果沒能找到合適的天然掩體只能臨時開挖了。這時士兵應採用匍匐射擊的姿勢,頭朝敵方,武器放在手邊,然後抽出鐵鏟在肩膀處開挖,邊挖邊堆在自己的前方,然後邊後退邊挖,把土堆到兩側,最後就挖出一個與人體差不多大的淺坑。

如果是有充足的時間,並非突發情況,則可以把單兵坑挖得深些,變成跪式或立式掩體。先將表土或草皮鏟放在一旁,然後開挖,挖出適合的深度,然後平整打實周圍,再用原來的表土或草皮鋪回作偽裝。如果是立式掩體,應在掩體前壁挖一踏腳孔方便躍出時使用。散兵坑當然不能開口太大,否則無法有效抵禦彈片與衝擊波,尤其要防禦坦克的碾壓,單兵坑的開口直徑不能大於0.75米。對於成線形的戰壕,即不再是單獨的散兵坑,那麼戰壕的底部還要挖一兩條排水溝,尤其底部中間這條溝是作為防爆用的,當有手榴彈拋進戰壕,往裡一踢就能防禦大部分的彈片與衝擊波了。

我軍最擅長的就是土工程作業了,各種戰壕、工事花樣多實用性強,在當年小米步槍的艱苦年代,憑著這種「不對稱」的戰術把有著絕對武器優勢的美帝給打服了,成就了陸軍天下第一的美譽。如今大兵團作戰,挖戰壕、工事有專門的工程兵負責,有挖掘機械的幫助只需很短的時間就能挖好。比如俄軍的BTM-3戰壕挖掘機,僅僅1小時就能在硬如鐵的凍土地帶挖出一條長達1公里、寬0.8米、深1.5米的戰壕。不過,單兵坑還是只能自己挖了,這是沒辦法偷懶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正能量V 的精彩文章:

美國「最頭疼」的國家爆發空襲,20餘名武裝分子死亡
伊朗堅決不做「背鍋俠」,呼籲調查油輪爆炸,B52抵達卡達

TAG:武器正能量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