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寶山被選作革命公墓,這裡居住人群有何特殊,為什麼不願意搬離

八寶山被選作革命公墓,這裡居住人群有何特殊,為什麼不願意搬離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有關負責人要在北京選一個地方,建立一座革命公墓,這座公墓既要作為犧牲戰友的棲身地,又要作為教育後代的場所。當是負責選址的就是北京市的副市長吳晗。

他看了北京四郊許多地方,但作為公墓都不太合適,最後他們來到西郊的三王墳處,發現山下有一片樹林,枝葉雖已枯黃,可還有不少松柏顯出一派蒼綠,其間影影綽綽地還露出一些高大屋頂挑檐,顯得挺有生機,這就是八寶山。

吳晗副市長看到八寶山的這塊地方非常適合作為革命公墓:一是八寶山離市區不太遠,交通方便,便於開展紀念活動;二是環境特別優美,且公墓四周綠化很好,環境幽雅;三是不佔用農田和耕地。

但是有一件麻煩事,就是八寶山裡有褒忠護國祠,那裡住著一類特殊人群,那就是太監,是太監養老的地方。太監從清朝滅亡後,就群居在這裡。

護國祠經過十年的發展,裡面已擁有各類土地近500畝,這個小天地類似世外桃源,太監們安居樂業,基本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與外界接觸不多。他們畢竟和普通人有些區別,現在要讓那些太監遷走,他們很難融入社會,所以說這樣的搬遷比平常的搬遷難度大。

太監與外界很少來往,他們不願外人來窺視他們的生活。現在聽說政府要他們搬走,建革命公墓,太監們個個是人心惶惶,一百個不願意,他們擔心自己走出祠門,生活無著落,世人鄙視的目光和輕蔑的態度讓他們懼怕。

北京市政府成立了籌備組,很快拿出了一個搬遷安置太監的方案,太監們被分別安置在了附近三處大的廟宇中,確保吃穿不愁、生活方便,並保護他們的隱私,於是太監們愉快地接受安置,搬遷走了。

此後,褒忠護國祠結束了太監廟的歷史,八寶山上開工建設革命公墓。革命公墓建成後,只有烈士和一定級別的官員才能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賀龍從刀下救出小鬼,後成開國少將,是唯一獲得五枚一級勳章的人
他是林彪的親弟弟,擔任團長解放太原時犧牲,林彪得知說了十個字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