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鄭簠《隸書五言詩》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

釋文:仙宮雲箔卷,露出玉簾鉤。清光無所贈,相憶鳳凰樓。

題識:唐盧仝新月絕句一首 甲子三月上弦日偶書 谷口 鄭簠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鄭簠(1622-1693)

字汝器,號谷口。江蘇上元(今南京)人。以行醫為業,終學不仕,工書。少時便立志習隸習,學漢碑達三十餘年,為訪河北,山東漢碑,傾盡家資。清方朔《曹全碑》跋:「國初鄭谷口山人專精此體,足以名家,當其移步換形,覺古趣可挹。至於聯扁大書,則又筆墨俱化為煙雲矣。」他倡學漢碑,對後來漢碑之學的復興起了重要作用。他自稱:「作字最不可輕易,筆管到手,如控於鈞弩,少馳則敗矣。」其隸書飄逸虛靈,活脫灑麗。包世臣《藝舟雙輯》將其隸書列為「逸品上」。後人稱之為清代隸書第一人。

附:

鄭簠: 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隸書至漢以降,逐漸被楷書取代了其實用價值,直至清代才又出現新的轉機,不僅擅隸書者相對增多,同時在技法上也開始對漢代隸書進行發掘和研究,而鄭簠正好是這一時期的書家之一。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鄭簠素來作書精勤,態度認真,其弟子張在辛於《隸法瑣言》中言:「先生作字正襟危坐,肅然以恭,執筆在手,不敢輕下,下筆遲遲,敬慎為之。」而這幅藏於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鄭簠書法軸內容為晉傅玄所作《前有一樽酒行》,原詩為:「置酒結此會,主人起行觴。玉樽兩楹間,絲理東西廂。舞袖一何妙,變化窮萬方。賓主齊德量,欣欣樂未央。同享千年壽,朋來會此堂。」而詩中「絲理」被鄭書為「絲竹」,不知是版本之訛還是筆誤,俟考。

然此並無礙這件作品的妙處,其妙處有三:一是作品中體現出的新理異態。於鄭之前,隸書的用筆平直古板、結體整齊均勻,而這幅作品用筆有輕重的主次變化,融入草書的疏勁筆意。如「絲」「萬」等筆畫的牽絲連帶以及尾筆飛白的舞動,皆有草意。二是作品章法上字距寬疏、行距緊密的布局規律,氣息面貌富有書卷氣息,此常被唐以後多數寫隸書者所忽視,而這也是令他成為清代碑學運動先聲的原因之一。三是這件作品於「三月上巳」所書,以此詩記,可想當日他與友人流杯曲水飲宴之狀,頗有書外情境。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清方朔《枕經台題跋·曹仕碑跋》云:「國初鄭谷口山人專精此體,足以名家。當其移步換形,覺古趣可挹。至於聯扁大書,則又筆墨俱化為煙雲矣。」《史晨碑跋》云:「本朝習此體者甚眾,而天分與學力俱至,則推上鄭汝器,同邑鄧頑伯。汝器戈撇參以《曹全碑》故沉著而兼飛舞。」由此可見鄭簠是偏愛《曹全》和《史晨》的,的確,在鄭不少作品中其書法結體秀雅,皆帶靈動飄逸之風,嘗有學者形容他用筆收尾的波磔像長袖善舞,面貌姣好的女子,輕輕一揮便飄進了《曹全》入了《史晨》,把漢碑的兩種石刻碑美的極致即刻化成歷史的煙和雲。而此軸似乎不同以往,整體少了些俏麗和跳蕩之姿而多了些雄渾沉厚之氣,在結字更為端莊方正以及緊湊,這亦是在漢隸的基礎上求新求變,也反映了鄭簠老而彌堅的藝術追求。

逸品上上,鄭簠隸書《盧仝新月絕句》


私信回復王飛涯中國畫作品展,即可領取一本王飛涯老師的作品集,進入書法圈子進行學習交流。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凌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芸台微展 | 鄒濤書法新作展
你見過徐悲鴻畫的馬,那見過他畫犬、畫龍嗎?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