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突然之間,對親人、家人產生了抵觸情緒,不願意與他們進行深度溝通交流。其實,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這是人生髮展的階段性產物,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如何理解呢?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界限感出現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往往會給予孩子大量的關心和幫助,可是一旦忽略了界線感,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或者讓孩子肆無忌憚的索取,就會讓雙方對這種親情感到厭惡,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心理學上對於界限感的定義是一個人對界限的斷定和重視程度。那些缺乏界限感的人,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別人的界限,或者反之,允許別人隨意跨入自己的界限。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所以,想要維繫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必須時刻重視自己的界限感,尊重別人和自己個人意願,雙方都保留一定的自我空間,才能更好的處理好家庭內部關係,保持最原始最親密的親情。

這種界限感一旦處理不好,從孩子的童年到青少年甚至到婚後生活,都有可能因為界限感模糊,導致親子關係惡化,產生厭惡親情的情緒。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過度關心

另一種是由於不正確的關心方式引發的親情厭惡感,即過度關心,會給人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這種思想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在成年以後表現的尤為明顯,主要表現在是不是的督促或者與外界的對比。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心理學上認為,過度的施壓會讓人產生逆反心態,所以過度的關心對孩子來說是非但感受不到溫暖,反而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迫於這樣的壓力之下,孩子會越來越討厭這種關心,甚至討厭這種親情。

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準則,家人適當的關心和鼓勵是必要的,可是一但超出範圍,就會適得其反。父母要做的是相信孩子,他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社會道德綁架

當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時刻為孩子著想社會對父母的行為準則沒有要求,卻對子女的要求極為嚴格,所以才有「天下無不是父母」這句話。不論父母如何行事,社會對孩子的要求都是必須孝順。

如若不然,社會輿論也會讓你無處可逃。有的父母就會利用這一點,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形式,否則就視為不孝,這種情況在人到中年達到頂峰。長久以後,必定對這種親情產生極度厭惡情緒。

心理學家:這三種情況下,對親情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社會道德綁架是一種非常惡劣的社會現象,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做到自己問心無悔就行。當然,父母也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切勿拿長輩身份控制孩子。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對親情感到厭惡,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無論如何,只要相信家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彼此之間多溝通多交流,就能重新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參考資料:

《發展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小明心理團隊 的精彩文章:

手把手教你做諮詢第三季來了!

TAG:趙小明心理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