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東芝到華為,美國又「教你做人」,但中國不是30年前的日本

從東芝到華為,美國又「教你做人」,但中國不是30年前的日本

作為日本「令和」時代的首位國賓,特朗普這兩天在日本的日子可謂是不亦樂乎。

5月26日,特朗普向相撲比賽冠軍授予「美國總統杯」 圖源:CNN

打高爾夫球、觀看相撲(sumo)比賽、在高級餐館進餐都安排上了……可以看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力圖展示日美同盟關係牢不可破、甜如蜜月。

安倍還在推特上曬起了兩人一同打高爾夫的合照。

但有美國媒體寫道,聯想到當今和中國的貿易關係,特朗普這一行很難不會想到30年前美國和日本那場貿易戰……

A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lands in Japan Saturday amid a worsening trade war with China, he could well be thinking back to a previous economic spat between Washington and an Asian economic powerhouse.

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階段,特朗普開始訪日。他很可能會回想起過去美國和這個亞洲經濟強國在經濟上的爭端。

美國擔心被趕超,先下手為強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技術方面被日本趕超的陰雲一直籠罩著美國。

In the 1980s, Japan was the big bad. Its economy was booming — the second largest in the world — and many in the United States feared they were about to be overtaken.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是那個「大壞蛋」,日本經濟正在騰飛,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多美國人都擔心自己國家的領先地位將被取代。

那個時候,美國報紙的畫風都是什麼「美國日本化」(Japanning of America) 、「經濟珍珠港」(economic Pearl Harbor)云云 ……

我們怎麼開始什麼都推崇日本的了:今天的美國正在日本化(1982年美國報紙頭條)

日本正在用美國的錢買下美國(1988年美國報紙頭條)

這跟當今美國媒體渲染「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在中美貿易中佔便宜,動輒就用偷(steal)這個詞來形容中國是何其相似。

80年代末,在特朗普還不是特朗普總統的時候,就曾在採訪中表達過對日本的不滿。

他說:日本正在有預謀地吸美國的血!(systematically sucked the blood out of America)。

特朗普1989年接受美國媒體採訪,稱日本正在「吸美國的血」

"It"s a huge problem, and it"s a problem that"s going to get worse," Trump said of the US-Japan trade balance. "And they"re laughing at us."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會惡化,」特朗普這樣形容日美貿易平衡。「日本正在笑話我們呢。」

後來,當年的美國發起了貿易戰,脅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日本的妥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經濟從此陷入長達數十年的停滯。

反觀美國,逆差的問題也並沒有解決。

東芝到華為,是美國式的「教你做人」

1981年,里根上台成為總統,開始「修理」經濟正在騰飛的日本。向日本施壓,讓日本市場對更多美國企業打開大門。

這還僅僅是開始。

後來,美國揮動頗具單邊主義色彩的「301調查」大棒、加征關稅、指責日本操縱匯率、迫使日本簽署協議、使得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步步退讓,換來的是經濟遭受重創,進入「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

Things quickly turned sour for Tokyo. As the yen increased in value, Japanese products became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and countries turned away from the one-time export powerhouse.

很快,東京的境況就開始變得每況愈下。日元開始升值,日本商品變得越來越貴,其他國家也逐漸對這個曾經的出口大國關上大門。

Efforts by the country"s central bank to keep the yen"s value low sparked a stock price bubble, the collapse of which helped push the country into recession and a "lost decade."

日本央行著力穩住日元匯率,但卻引發了股價泡沫。這使得日本經濟進入大蕭條,開始了「失去的十年」。

美國對日本這一套「猛如虎」的操作真可謂是像極了當前對華髮起的貿易戰。

就連今日美國宣揚「和貿易戰沒關係」的華為事件,在30年前的日本都能找到先例。

▌今日華為,昨日東芝

近日,一條分析文章帖在外媒上非常火。

今天,美國正在向華為挑起戰爭,1987年,遭受此「待遇」的是東芝

東芝事件是怎麼回事?

1987年,美國以東芝向蘇聯出售設備為由,開始了對東芝一系列的制裁。

美國軍方取消了一項從日本東芝機械公司購買導彈技術的協議。

美國國防部取消了原定從東芝進口的150億日元的計算機合同,而且決定禁止通過與東芝機械公司間的任何新的軍事合同。

美國參議院制裁東芝機械的條款加入貿易法案,同時對東芝集團的所有產品實施禁止向美出口2-5年的懲罰。

美國國防部空軍的電腦投標中,原本認為有競爭力的東芝電腦落選。

當然,逮捕高管的事情也發生了,而且這事兒還是日本自己做的。

事件發生後,日本警視廳逮捕了日本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機床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分別判處二人10個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美國制裁東芝真的這麼簡單嗎?

美國的核心焦慮在於日美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1983年,美國商務部提出五個科技核心領域中美國領先的只有兩個,而在半導體技術、光纖技術和智能機械技術領域日本全部領先。

The US attacked Toshiba not because it sold equipment to the Soviet Union, but because it affected US interests.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the Japanes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Toshiba Group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the Japanese high-end manufacturing plan threaten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allenges the technological hege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攻擊東芝並非因為後者向蘇聯出售設備,而是因為東芝影響了美國的利益。美國認為,以東芝集團為代表的日本半導體產業嚴重威脅美國的經濟利益。而日本的高端製造計劃則威脅美國,挑戰美國的技術霸權。

眼看要被超越了,美國當然不能忍了。

1987年,美國政客砸爛東芝產品,抗議該公司違反禁令與蘇聯做生意。圖源:香港經濟日報網站

這篇文章寫道:

Looking back more than 30 years ago, the experience of Toshiba, Japan, and looking at w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doing today, there are indeed many similarities.

回顧30多年前東芝的遭遇,再看看當下美國的所作所為,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allow its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be challenged at all, nor does it allow its technological hegemony to be challenged. The United States hopes that other countries will all be American workers and will never allow other countries to become shareholders of American interests.

美國既不允許高端製造業受到挑戰,也不允許其技術霸權受到挑戰。美國希望其他國家都用美國工人,也絕不允許其他國家成為美國利益的股東。

Now targeting Huawei!

現在正瞄準華為!

中國不是30年前的日本

但是,2019年不是1985年,中國更不是當年的日本。

Of course 2019 is not 1985, and China is not Japan. Beijing is far stronger both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than Tokyo was in the 1980s, with Japan dependent on the United States for national security and less willing to risk Washington"s ire.

當然2019年不是1985年,中國也不是日本。現在中國的經濟和政治上比80年代的日本都要強得多,而且日本在國防上太過依賴美國,因此不願去撫美國的逆鱗。

80年代,日本和美國簽下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日本陷入十年經濟大蕭條,協議成了一杯難咽的苦酒。

在日美貿易戰中初獲經驗(cut their teeth)的美國或許以為中國也會很容易地向美國低頭。但如今的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獨立性都比當年的日本要強得多,可不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

"Japan was an easy target for US bashing.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Japan has been both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dependent on the US, resulting in limited bargaining power to counteract the US," analysts Alicia Garcia-Herrero and Kohei Iwahara wrote last week.

上周分析人士稱:「日本對美國來說是個更好捏的軟柿子,日本在政治和經濟上都依賴美國,因此在和美國較量時缺乏籌碼。」

"China is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resist US pressure."

但面對美國的壓力,中國明顯比日本處在更好的位置上。

位於大連的東北特鋼集團 圖源:China Daily/Reuters

CNN報道說,美國領導層會吸取當年的教訓,但中國領導人也一樣,決不會犯下日本當年的錯誤:

Beijing is also paying attention—and China"s leaders have no intention of copying Japan"s mistakes

但中國也注意到了30年前的美日貿易戰,中國領導人無意重蹈日本的覆轍。

編輯:李雪晴 陳月華

參考:CNN 華爾街見聞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24次登頂珠峰 尼泊爾男子創世界紀錄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