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有人知的5個民國冷知識,知道後9成人感到意外

少有人知的5個民國冷知識,知道後9成人感到意外

1、民國的國家元首名稱變換了多次,分別為大總統、臨時執政、大元帥、政府主席、總統。

在1912-1928年的北洋政府時代,民國法律規定的國家元首為大總統。擔任過大總統職務的有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其中只有袁世凱、徐世昌、曹錕擔任過正式大總統(經國會選舉產生),其他都是臨時或代理。而且曹錕的總統職務因為賄選醜聞,不被很多人承認。曹錕倒台後,段祺瑞以臨時執政的身份,成為新的國家元首。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就任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相當於大總統),成為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

國民政府時代,民國的國家元首是政府主席,1948年4月後變為總統。擔任過國民政府主席的有汪精衛、譚延闓、胡漢民、林森、蔣介石。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的有蔣介石、李宗仁(代理)。

2、1913-1915年,民國最接近統一

民國大多數時間都是處於分裂狀態的,各地被軍閥等地方勢力割據,中央政府缺乏實權。但是在1913-1915年,民國最接近於統一狀態。在1913年9月,袁世凱擊敗了孫中山、黃興領導的革命黨,統一了全國大多數地區。當時袁世凱中央政府無法管轄的,僅有雲南、貴州、廣西三個僻遠落後省份,這三個省是遠遠無法與中央抗衡的,所以此時中國接近於統一。但1916年由於袁世凱稱帝失去人心,西南三省率先發起護國運動,推翻了袁世凱的統治。

3、民國苛捐雜稅眾多

民國各種稅收名目眾多。各地軍閥為了創收,還經常提前徵稅。今年的征完了,則提前收明年、後年的。四川某地軍閥最多把稅提前收到了50年以後。

4、中國與德國率先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係

在世界各大強國中,中國與德國率先簽訂了平等的外交條約。1921年,中國和德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了領事裁判權、關稅特權等不平等權益。這是因為在一戰中德國戰敗,國力大損,國際地位嚴重下降,而中國則是戰勝國。不過,正因為德國與中國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係,所以民國政府更願意與德國做生意。比如國民政府的軍隊使用了大量的德國裝備。

5、民國將領大多都是牆頭草

民國將領馮玉祥有「倒戈將軍」的惡名。其實民國的軍閥、將領大多都是牆頭草,一生效忠三四個政權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民國政局複雜,各大勢力輪流登場,過不了幾年就變天。對於一些勢力不強的軍閥、將領來說,隨時轉變立場是一種生存之道。他們今天效忠袁大總統,明天改投孫大總統;今天跟著吳大帥,明天跟著張大帥了;今天跟著北洋政府,明天就變成國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劣跡斑斑的朱元璋兒子們,犯下的罪行足以編成一本書
元朝皇帝是宋朝皇帝的兒子?看看歷史謠言能有多離譜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