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盤點月球上的無人駕駛車

盤點月球上的無人駕駛車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近年來,無人駕駛汽車漸漸普及。而在遙遠的月球上,那些「無人駕駛汽車」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小太一起,盤點遙遠月球上的那些無人駕駛月球車吧。

2013年12月2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玉兔一號」在月面開展巡視探測,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中「落」的目標。

2018年12月8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通過地月L2點中繼衛星,「玉兔二號」實現了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的巡視探測。

除了我國的「玉兔號」無人月球車,前蘇聯在1970年11月和1973年1月,先後利用「月球-17號」「月球-21號」探測器,成功把「月球車-1號」「月球車-2號」送上月球。

「月球車-l號」重756kg,長2.2m、寬1.6m、高1.92m,安裝8個直徑為51cm的獨立懸掛車輪,只要有兩個車輪工作就能夠實現移動。

「月球車-1號」沒有轉向輪,但它可以通過像坦克履帶那樣改變兩側車輪的速度差來實現轉向。「月球車-1號」有2檔運動速度,1km/h,和2km/h,可爬上30°的斜坡,越過40cm高的障礙物、跨越60cm寬的溝壑。

由於月面崎嶇不平,無線電傳輸遲滯,導致它的實際使用速度遠小於設計速度,大約只有0.14km/h。

車上安裝3台攝像機和4台全景像機,向地球實時傳送圖像信息。

「月球車-1號」拍攝到的「月球-17號」著陸器

整車設計壽命3個月,實際工作了301天,直到1971年10月4日,釙-210燃料電池耗盡才停止行駛,行程10.54km,考察月面8萬平方米,是世界上首次無人月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任務。

「月球車-2號」在「月球車-1號」的基礎上,對底盤結構和科學儀器做了改進,大大提高了車體性能。

它在月面共停留4個月,行進了37km,發回86張全景照片、8萬多張電視圖片。

「月球車-2號」在1973年5月9日意外駛入被陰影遮擋的直徑5m的撞擊坑,在月球車自動倒車退出撞擊坑時,車體刮到了坑壁,導致激起的月塵覆蓋太陽帆板,在進入月夜休眠收攏太陽帆板時,月塵濺落在輻射源上,致使月球車再次月晝喚醒時出現供電和熱控問題死亡。

廣袤無垠的大地上,我們的玉兔還在晝夜不停地工作。月球上的無人駕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完全不需要人為操控嗎?

前蘇聯對「月球車-1/2號」的駕駛由包括指揮員、領航員、駕駛員、參數分析工程師和定向天線操作員在內的五人組成的地面遙操作組共同完成。

月球車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指令發送站、遙測接收站、電視設備、信息計算系統和時統設備等,就位於測控站內。

操作人員正討論月球車的路徑規劃

地面通過8個8m口徑天線組成的天線陣系統向月球車發送遙控指令,通過8個15.8m口徑天線組成的天線陣系統接收月球車各類數據。

地面遙操作組根據「月球車-1/2號」前端安裝的一對電視鏡頭獲取的圖像完成月面障礙辨別、距離確定和道路可通行性分析等工作,控制月球車在月面移動,每天約進行30次控制。「月球車-1號」的圖像傳輸速率為20秒一幀,操作效率極低,到了「月球車-2號」時,提高到3.2秒一幀,大大提高了地面控制月球車在月面的移動效率。

「月球車-3號」原計劃於1977年發射,但由於運載火箭和資金等原因終止。如今被放置在莫斯科的拉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的博物館內。

來源:我們的太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月球的樣貌會變嗎?它仍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
「孿生」地球的悲慘命運:為什麼火星最終淪為一顆紅色死星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