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最後一艘美國運奴船「克洛蒂爾達號」現身!

最後一艘美國運奴船「克洛蒂爾達號」現身!

在非洲鎮的混凝土堤壩上,有一幅克洛蒂爾達號的壁畫。兩百多年前,一群非洲人被運奴船非法運到阿拉巴馬州,後來他們在莫比爾附近建立了非洲鎮社區。今天,他們的一些後代仍然住在那裡。

攝影:ELIAS WILLIAMS,國家地理

撰文:JOEL K. BOURNE, JR.

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河遙遠的支流里,克洛蒂爾達號多桅帆船靜靜地待了一個多世紀。這是已知的最後一艘把非洲奴隸運往美國的船。海洋考古學家經過一年的研究,終於確定了它的身份。

「多年以來,克洛蒂爾達號倖存者的後代一直夢想能找到它,」阿拉巴馬州歷史委員會的執行主任、文物保護官員Lisa Demetropoulos Jones說道:「我們激動地宣布,這一夢想終於成真。」

從17世紀初到19世紀6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非洲奴隸被運往美洲大陸,總人數估計有38.9萬人,而克洛蒂爾達號運送的是最後一批。在這場跨大西洋貿易中,成千上萬艘船往返於大洋兩岸,但我們很少發現運奴船的殘骸。

在從西非前往阿拉巴馬州的六周時間裡,109名非洲奴隸在克洛蒂爾達號狹小的船艙里,經過煉獄般的考驗,倖存了下來。這艘多桅帆船原本是為了運貨,而非運人,其設計和尺寸都很特別。考古學家據此找到了沉船。

繪製:JASON TREAT AND KELSEY NOWAKOWSKI, NG STAFF.

藝術加工:THOM TENERY

「克洛蒂爾達號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美國歷史中缺失的篇章,」Fredrik Hiebert說道:「這次發現對於非洲鎮的故事也有重要意義,因為小鎮的建造者是最後那批奴隸的後代。」Hiebert是國家地理學會的駐地考古學家,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了這次搜尋行動。

研究非洲移民的著名歷史學家Sylviane Diouf說,奴隸主以及受害者留下的稀有的第一手資料,為我們了解大西洋奴隸貿易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機會。

海洋考古學家發現了用來固定船梁和木板的釘子、長釘和螺栓。這些緊固件由手工鍛造的生鐵製成,這在19世紀中期莫比爾地區建造的多桅帆船上很常見。

攝影:MARK THIESSEN,國家地理

Diouf說:「這是關於西半球奴隸貿易最有價值的記錄」她在2007年出版了《阿拉巴馬州的非洲之夢》,這本書堪稱克洛蒂爾達號的編年史。她在提到那些生活在20世紀的人時表示:「他們被畫了下來,而且接受了採訪,甚至還留下了影像。組織者、船長分別帶來了語音和文字資料,為我們提供了故事的不同視角,這種好事很罕見。」

始於一場賭注

克洛蒂爾達號的故事和Timothy Meaher有關。據說,這位來自莫比爾的地主、造船商與幾位北方商人打賭,如果他能在聯邦官員的眼皮底下,把一船非洲人運到莫比爾灣,他們就要付給他1000美元。

然而,自1808年開始,把奴隸運到美國就是違法的,因此南方種植園主不得不面對國內奴隸價格暴漲。包括Meaher在內的很多人都主張重新開放奴隸貿易。

就這樣,Meaher租下了克洛蒂爾達號多桅帆船,並資助它的建造者William Foster船長開往臭名昭著的維達奴隸港(位於今天的貝南),購買奴隸。Foster帶著110名青年男女和兒童離開了西非。他們全都擠在船艙里,據說在六周殘酷的航行中,一名女孩死亡。買下這批奴隸的一共花了9000美元的黃金,而當1860年抵達阿拉巴馬州時,價格翻了20多倍。

Foster把奴隸轉交給Meaher哥哥的船後,燒毀了水面以上的部分,以掩蓋罪行。在之後的幾十年里,克洛蒂爾達號的秘密一直無人知曉,甚至有反對者聲稱,這件可恥的事情從未發生過。

內戰結束後,奴隸制被廢除,非洲人渴望回到西非的家。然而,由於條件所限,他們後來只在莫比爾北部買下一小塊地,組建屬於自己的緊密社區,也就是後來的非洲鎮。在那裡,他們過上了新的生活,但從未放棄自己是非洲人這一想法。今天,許多子孫後代仍住在那,聽著故事長大:一艘著名的船把他們的祖輩帶到了阿拉巴馬州。

Lorna Woods就是非洲人的後代,她在今年早些時候預測說:「如果能找到那艘船的證據,那絕對是件大事。這意味著媽媽告訴我們的都是真的,這對我們意義重大。」

史密森尼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的館長Mary Elliott也同意這一說法。

「我們有很多這樣的例子,1921年的塔爾薩種族騷亂、這個故事,甚至大屠殺,總有人說它們從未發生過。現在,我們有考古學、檔案研究、科學,再加上集體記憶,沒有人可以否認這段歷史。它們以一種有形的方式與祖先聯繫在一起,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尋找失落的歷史

多年來,人們曾多次嘗試尋找克洛蒂爾達號的殘骸,但莫比爾河-滕索河三角洲到處都是泥沼、彎道和河口,再加上300多年來海上活動帶來了大量沉船事故。2018年1月,當地一名記者報道稱,他在一次異常低潮期間發現了一艘大型木船的殘骸。阿拉巴馬州水域內所有被遺棄的船隻都歸歷史委員會所有,於是他們請來搜索公司(一家考古公司)調查這艘大船。

在聯合浸信會教堂入口中,安置著Cudjo Lewis的半身像。Lewis是克洛蒂爾達號最後的倖存者,生前曾幫助建立教堂。

攝影:ELIAS WILLIAMS,國家地理

老普拉托公墓,又名非洲鎮公墓,成為許多克羅蒂爾達號倖存者最後的安息之所,包括Lewis。他們很多人都生活在這個社區。

攝影:ELIAS WILLIAMS,國家地理

結果這其實是另一艘船,但也讓人們注意到失蹤已久的運奴船。這件事還促成阿拉巴馬州歷史委員會與國家地理學會、搜索公司合作,資助進一步研究。

研究人員梳理了這段時期的幾百份原始資料,並分析了19世紀50年代末在墨西哥灣作業的2000多艘船隻的記錄。他們發現,當時在墨西哥灣建造的多桅帆船僅有5艘,克洛蒂爾達號是其中之一。登記文件中有相關的詳細描述,包括結構和尺寸。

「克洛蒂爾達號是一艘非典型的定製船,」搜索公司的海洋考古學家James Delgado說道:「在墨西哥灣建造的多桅帆船里,只有一艘船長26米,寬7米,高2米,那就是克洛蒂爾達號。」

記錄還顯示,這艘多桅帆船在白橡木骨架上鋪設了南方黃松板,並配備了4米的活動船板,可以根據需要升降,方便進入淺水港。

海洋考古學家James Delgado在掃描莫比爾河的某一河段,搜尋克洛蒂爾達號最後的安息地。

攝影:ASHA STUART,國家地理

Delgado和阿拉巴馬州的考古學家Stacye Hathorn研究了可能的地點,最終把目光投向了莫比爾河中一段從未打撈過的河段。藉助潛水員和一系列設備(一台探測金屬物體的磁力儀、一台定位河底及附近結構的側掃聲吶,還有淺地層剖面儀,用以探測埋在河床淤泥下的物體),他們發現了一處名副其實的沉船墓地。

法醫科學家Frankie West在檢測船艙的木頭樣本,希望能從奴隸的血液或體液中提取DNA。

攝影:MARK THIESSEN,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工程師Arthur Clarke分析了沉船的釘子,發現是近99%的純鐵,與用於19世紀50年代阿拉巴馬州造船業的緊固件一致。

攝影:MARK THIESSEN,國家地理

大部分很容易被排除:尺寸不對,外殼是金屬的,木材類型對不上;但有一艘被標記為「目標5號」的船似乎與眾不同。Delgado說,它「與克洛蒂爾達號的各項記錄全都能對應上」,包括設計和尺寸、建造過程中所用的木材類型和金屬,以及曾被燒毀的痕迹。

從「目標5號」回收的木材樣本來自墨西哥灣沿岸的白橡樹和南方黃松。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一塊尺寸吻合的活動船板。

船體上的金屬緊固件由手工鍛造的生鐵製成,與克洛蒂爾達號上使用的是同一類型。而且,還有證據表明,船體最初覆蓋著銅,這也是當時遠洋商船的一貫做法。

沒有標識牌,也沒有其他刻字的文物,能斷定這艘沉船究竟是何方神聖,但Delgado表示,「根據已有的證據,我們可以做出合理推論」。

米亞州立公園得名於莫比爾的一個顯赫家族,他們為保護區捐贈了海邊的一塊地。1860年,Timothy Meaher和別人打賭,說自己能用克洛蒂爾達號將非洲奴隸運往美國且不被抓到。結果他贏了。

攝影:ELIAS WILLIAMS,國家地理

非洲鎮自由鐘的複製品屹立在莫比爾培訓學校里。當地傳說這隻鍾原本來自克洛蒂爾達號。

攝影:ELIAS WILLIAMS,國家地理

國家運奴船紀念館?

克洛蒂爾達號殘骸承載著非洲鎮的夢想。這裡遭遇了人口減少、貧困,以及周圍重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破壞。當地居民希望這艘沉船能帶動旅遊業,並為這裡帶回商業發展和工作機會。一些人甚至建議為克洛蒂爾達號安排展覽。

非洲鎮最近從英國石油公司深水地平線獲得近360萬美元的和解費用,用以重建2005年被卡特里娜颶風摧毀的遊客中心。但Delgado表示,被燒毀的殘骸情況非常糟糕。修復過程要花費幾百萬美元。

但國家運奴船紀念館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類似於美國亞利桑那號在珍珠港的紀念館,其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在那裡,遊客可以感受到奴隸貿易的恐怖,了解非洲對美國崛起的巨大貢獻。

Paul Gardullo說:「我們仍生活在奴隸制的陰影之下。我們總是要面對奴隸制,它不斷地出現,因為歷史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我們做好工作,那麼不僅有機會與過去和解,更能促成真正的改變。」Gardullo是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全球奴隸制研究中心主任,也是運奴船殘骸項目的成員,該項目參與了克洛蒂爾達號的搜尋工作。

(譯者:Sky4)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官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這應該是地球上最奇怪的10種動物了
新的大熊貓公園即將登場!面積是黃石公園的3倍!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