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Dynatrace助力企業實現智能自主的雲管理

Dynatrace助力企業實現智能自主的雲管理

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已經基本上度過了上雲的摸索期,即便是正在準備上雲的用戶,現在也已經有很多成熟的解決方案供其選擇。但是隨著雲業務的開展,企業在雲端部署的應用越來越多,虛擬設備的規模也隨之變得越來越龐大,雲計算體系架構也隨著變得越來越複雜,雲管理問題也開始隨之顯現。

Dynatrace助力企業實現智能自主的雲管理

Dynatrace所展示的企業業務應用數量圖表

企業如何對雲上業務進行統籌管理,5月13日連續九年被Gartner評為「APM魔力象限領導者」的Dynatrace在北京舉辦了「中國業務發展與產品策略媒體溝通會」,會上大中華區總經理琚偉先生在向大家分享了如何利用Dynatrace一體化平台,構建自主的企業雲軟體智能平台。

Dynatrace助力企業實現智能自主的雲管理

Dynatrace大中華區總經理琚偉先生

從APM到軟體智能

從琚偉先生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隨著企業在雲上業務的增長,運維的壓力也在極具提升。即便是簡單應用,在滿足海量用戶訪問時,也會拉起數以千計的微服務。這就是當前雲化生態的特點,幾千個微服務,在運維的場景里,環境里展現出來的就是一個點。這一個點到底和其它的東西的相關性是什麼?哪個用戶在用?哪個用戶在使用這個微服務?體驗是什麼樣的?這個是非常複雜的東西。

怎麼可以把這些複雜的環境理順,讓這些如同N乘M般指數級關係的關聯設備的運營狀態清晰展現出來,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試想用戶現在買汽車,本身自帶燈,他永遠只能照亮眼前的路,後面十米二十米以後可能是一個懸崖,沒有辦法幫你做到預測。雲的基礎設施也是如此,缺乏全局掌控就無法了解其中潛藏的風險。

在現在的複雜雲環境下怎麼實現「智能的自動駕駛」,不但能夠給一個「司機」提供路況的信息,而且還可以給所有的雲生態用戶都提供信息,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絕對不是完全靠人工可以做到的,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因此,從2018年開始,Dynatrace開始重新定義自我,把自己變成一個「軟體智能」公司,打造軟體智能的平台。

Dynatrace助力企業實現智能自主的雲管理

這個平台的構建都源自數據,數據的收集端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One Agent,可以把用戶的數據、生態的數據收集起來,經過複雜的分析,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生成客戶應用環境的星空圖。

Dynatrace助力企業實現智能自主的雲管理

Dynatrace去年有一個口號:「每一個用戶,每一筆交易,我們都可以做到跟蹤」。然而,做到全鏈路的跟蹤,複雜度非常高。需要及時分析出應用連接故障是手機接入的wifi問題,還是後台到資料庫的問題,或者是海量微服務中的一個出現問題,必然需要依靠人工智慧的技術才可以實現。

為此,Dynatrace在五年前,重新構建了全新的產品線,從而實現所有雲的原生態進行支持。並向用戶提供非常豐富的API,滿足用戶全鏈路的業務分析。從而實現一旦交易鏈路出現問題,就可以直接查出故障的根本原因。

正是因為如此,當前Dynatrace的產品解決方案被眾多雲計算平台普遍採用,並且在向越來越多的大型製造、零售、金融等行業用戶提供服務。相信隨著未來企業雲業務的拓展,Dynatrace會向更多用戶,提供出更加專業的軟體智能運維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HPE第二季度財報出爐:盈利超出預期但收入下滑
星巴克與微軟合作打造「豆到杯」的區塊鏈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