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在「選鞋」這件事上,關節擁有絕對的發言權

在「選鞋」這件事上,關節擁有絕對的發言權

鞋子好不好,只有腳知道。

面對市面上種類繁多的鞋,怎麼選一雙適合自己的?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教大家一套選鞋的技巧。

受訪專家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 王冉東

一雙護關節的鞋長這樣

保護關節,選一雙好鞋功不可沒。

1

根據運動選

郊遊、爬山,建議選擇鞋底有韌性的,以減少路面對腳的影響。

打球,一定要選減震性能和防滑性好的鞋。

健走則要選擇減震點在腳後跟中心位置的鞋,能降低腳、腳踝與膝蓋受傷幾率。

2

根據腳型選

足弓高的人不能選足弓過高的鞋,否則會增加腳外側的壓力,引起足踝部疼痛。

足弓塌陷的扁平足就需選有足弓設計,並且前部寬大的鞋子,讓足部承受的全身重量能均勻分布。

如果經常穿鞋跟過高的鞋子、厚底高跟鞋或尖頭鞋,容易造成拇趾外翻,引起發炎、疼痛。

腳掌較厚的人,要選擇膛寬的鞋子,給腳留出足夠的空間。

3

鞋碼也會「變」

不同國家、品牌、廠家的鞋,鞋碼略有差異。如果平時穿36碼的鞋,35碼和37碼的鞋也可以試穿一下。

站立和坐著試鞋,腳部感覺也不同,最好在店裡多走幾圈,以確定鞋碼大小。

上午、下午和晚上腳的大小也有差異,累了一天後腳部會腫脹,不太適合選鞋,最好下午去試。

4

鞋底厚一點

由於人體的重量和地面會產生一定的壓力,所以鞋底不能太薄,否則就像光腳走在堅硬的地面上,足底的壓力無法被分散,時間長了,容易導致腰痛和下肢疼痛。

所以鞋子要有較好的減震功能,最好選擇鞋底厚2厘米左右、有彈性的鞋。

5

稍微寬鬆點

鞋的包裹性也尤為重要,試穿時感受一下是否能包裹住整個腳,且鞋前端與最長的腳趾之間應有0.5~1厘米的距離。

鞋膛也要稍微寬一些,以腳趾可以在裡面自由活動為原則,以避免過度擠壓腳趾。

4個「一」選出舒服的鞋

挑鞋時還可以用手將鞋扭扭捏捏,確定其舒適度,可以按以下幾步操作。

捏一捏

捏捏後部鞋幫,不易變形的才能穩定,可保護踝關節。此外,鞋幫的高度最好剛剛在兩踝的下方1厘米左右。但籃球鞋、溜冰鞋等特殊運動鞋除外。

擰一擰

一隻手抓住鞋頭,一隻手抓住鞋子後幫,做擰毛巾動作,鞋底堅硬不易變形的支撐穩定性強。

折一折

將鞋掌對摺,查看其軟硬度。如果折不動,穿著的時候就不跟腳;如果一折就彎,說明鞋子過軟,能提供的緩衝作用小。軟硬適宜的鞋子應該是對摺時,鞋底彎曲的位置、角度,與人行走時腳掌彎曲的程度相仿。

摸一摸

好鞋都是「會呼吸的」,內襯要軟,透氣性才好,這樣穿上更舒服,並且減少腳臭、滋生細菌的可能性。

本期編輯:張傑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張冕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病叫「醉油」!做完飯胸悶、頭暈、沒胃口的人要留心了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