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國人說中國永遠做不出這種滾珠軸承,哈佛教授:這是在自欺欺人

德國人說中國永遠做不出這種滾珠軸承,哈佛教授:這是在自欺欺人

中國科技發展整體落後於發達國家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中國在科技領域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了讓人目不暇接的地步。

由於民用科技產品基本是全球產業鏈合作的結果,很難在某一產品上看出中國在一些領域的進步,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只是在負責生產發達國家發明的科技。不過,華為在手機晶元領域取得的進步著實讓西方大吃一驚。

更能體現中國科技進步的領域是航空科技、軍工科技、量子科技等領域,另外,大量的高質量科技論文在全球頂尖雜誌上發表,也展現了這種趨勢。

航空科技、軍工科技、量子科技等領域被科技發達國家封鎖了幾十年,這最能體現中國取得的進步。

航天科技的代表之作為載人航天、北斗衛星導航以及嫦娥探月工程,在被西方完全封鎖的情況下,中國人完成了這三項壯舉。最難得的是,這不是某一個研究領域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中國人在短短數十年獨自做到了他們以前認為做不到的事情。

在軍工科技領域,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成功,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意義,建造他的難度借用蘇聯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的話就可見一斑。馬卡洛夫說:十數個部委,600個相關專業領域、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航母建造。

國產航母的建造展現了國家的國防工業實力,這是由無數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完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然後建成一艘航母。與此同時,還打造了一支技術過硬的工程師隊伍。

殲-20隱身戰鬥機也是這樣,這架美國之外唯一一款已經服役的五代隱身戰機,從設計到服役的速度超過了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軍事觀察員的預測。一架先進戰鬥機的研發到生產,顯示的是一個國家航空工業能力。

國產航母、殲-20隱身戰機,這些軍事領域的科技發展,是不可能得到發達國家一丁點的技術支持的,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雷達,全部必須由自己的工業企業完成。

量子科技更是讓人刮目相看,中國在該領域成功彎道超車,成為全球領先的國家。以前是發達國家對我們技術封鎖,現在,也輪到了我們可以封鎖他們技術的時間。

曾幾何時,發達國家一直認為我們缺乏創造力,一直認為創造的工作發達國家去干,中國只需要簡單的按照他們的要求生產。但是現在,情況不完全這樣了。

發達國家的人也開始意識到這點,日前,觀察者網刊登了哈佛歷史學教授弗格森的一篇文章,弗格森在文章中披露,一些傑出的德國工業家斬釘截鐵的曾說:中國永遠做不出我們這種滾珠軸承。不過,弗格森在參觀了中國重慶一家工廠的尖端生產之後就很懷疑這種說法。

弗格森說,當他去過聯想的研發部之後,就意識到德國人在自欺欺人。不過,有網友稱,聯想研發部就把他震驚到了,這位要是去過去過華為的2012研發室,是否開始要懷疑人生?(風聞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強國網 的精彩文章:

慘!波音4月訂單零雞蛋,把寶押在巴黎航展,最合理的結局就兩字
1隻小鳥惹的禍,在日本,又一架F-35出事,被定義為A級事故

TAG:強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