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英宗有多恨景泰帝?讀完《明史》上這二十三個字,就全明白了

明英宗有多恨景泰帝?讀完《明史》上這二十三個字,就全明白了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漠北草原上的北元余部瓦剌部的太師也先揮師南下,直逼北方重鎮大同,邊關告急,京師危急!

年輕的明英宗朱祁鎮也想做一回武功皇帝,像其皇曾祖朱棣一樣橫掃漠北,於是,他在大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決定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明軍被瓦剌擊潰,明英宗也被擒獲。

明朝的皇帝被俘,消息傳回京城,朝野震動,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

在兵部侍郎于謙的堅持下,將英宗走前留下監國的異母弟郕王朱祁鈺推舉為皇帝,並遙尊被俘的明英宗為太上皇,以杜絕也先挾英宗以令明朝的幻想。

朱祁鈺也就是明代宗,因在次年改年號為景泰,故又被稱為景泰帝。

景泰帝在位期間,啟用于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擊退了瓦剌的入侵,明朝的江山轉危為安。之後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是一個英明之主。

也先在囚禁了英宗一年後,看著也撈不到什麼油水,就把英宗送回了明朝。英宗朱祁鎮歸國後,自知無力與新君叫板,就服從安排,退守南宮,準備養老。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把原來英宗在位時定的太子、侄子朱見深的太子身份廢掉,另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不想到了第二年,五歲的朱見濟就夭折。

25歲的朱祁鈺不堪打擊,加之在此後幾年雖努力加班,卻不再有子嗣,終於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病倒。

此時明朝的政局中,武清候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大宦官曹吉祥等因不容於清白的「救時宰相」于謙,他們想扳倒于謙,就得先推翻最信任於謙的景泰帝。

正月十七,石亨、徐有貞等人乘景泰帝病倒之際,發動「奪門之變」,迎立被圈禁在南宮中的太上皇朱祁鎮復辟,明英宗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明英宗第二次當上皇帝後,先是將景泰帝朱祁鈺這個新先帝廢為郕王,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

一個月之後,「王薨[hōng]於西宮,年三十。謚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明史·景帝本紀》)

短短的一行字,交代了景泰帝朱祁鈺的身後種種,通過這23個字,我們能讀出多重讓人感嘆唏噓的悲情之意:

一、景泰帝朱祁鈺去世沒有被稱為「駕崩」。

景泰帝無論如何,畢竟也是當了八年的明朝皇帝,而且在瓦剌威脅明朝之際,他重用于謙等人,擊退了瓦剌的進攻,可謂是保全了大明的江山。

如今,景泰帝死了,被禁用皇帝死後該享有的「駕崩」或「崩」的稱呼。《明史》用「薨」字,也是引用當時的稱呼,而「薨」一般是用來稱呼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有用於皇帝的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去世。

二、景泰帝的死因沒有任何交代。

景泰帝去世沒有說明是如何去世的,也沒說病逝,即使在明英宗復辟之時,景泰帝已經病重了,如果一個月之後因病而亡,也應該寫清楚的呀。

在英宗後期的首輔李賢所著的《天順日錄》、楊瑄《復辟錄》、尹守衡《明史竊》、薛應旗《憲章錄》及陳建《皇明從信錄》等記載中,都沒有說明景泰帝的死因,這就說明景泰帝死的很蹊蹺。

明朝正德年間的進士陸釴(yì,1495年-1534年)在其著作《病逸漫記》中卻說:「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

想當年明英宗在南宮安然無恙地坐了七年冷板凳,景泰帝也不曾動心思殺他,如今,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景泰帝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三、明英宗給景泰帝的謚號為「戾」。

明英宗給朱祁鈺賜謚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謚,表示朱祁鈺終身為惡。明英宗還專門下詔責罵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

明英宗對弟弟景泰帝的憎恨有多深,從這一點我們就更加清楚了。

四、明英宗將景泰帝生前建的皇陵毀掉。

明英宗不僅把景泰帝生前給自己建的壽陵毀掉,還以親王之禮將景泰帝葬於西山,這是明擺著不承認這個皇帝。

景泰帝也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唯一的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要不然,我們今日的明十三陵就應該稱為明十四陵了。

就連景泰帝在位時加封家人的封號,也被明英宗下旨「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如所封的皇后、太子、公主等都被廢黜。受景泰帝寵冠後宮的唐貴妃,更是被逼迫為死去的景泰帝殉葬!

在景泰帝去世前的正月二十三,大臣于謙就被明英宗以「謀逆罪」而斬立決、抄其家,家人戍邊。

本來有望讓大明王朝中興的景泰一朝,就這樣在充滿悲壯色彩的氛圍下結束了。

本文參考文獻:《明史》、《明史不忍細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秦兵馬俑出土的眾多青銅武器,為何會讓科學家們感到不可思議?
康有為:由「維新派」到「保皇派」,剪根辮子都搞得如此複雜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