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許世友最後一個軍事搭檔,打完最後一仗就匆匆去世!

他是許世友最後一個軍事搭檔,打完最後一仗就匆匆去世!

在許世友的搭檔中,有王建安中將、林浩少將;他最後一個軍事搭檔,自然是他最後一個軍職的搭檔,那麼他是誰呢?

許世友的最後一個軍職,是廣州軍區司令員。他的搭檔為政委向仲華。

向仲華,多數人不知。

其實,他是一個中將,且資歷與許世友差不多。

向仲華是1927年初參加革命,並於當年入團——參加革命只比許世友晚年一年。但向仲華的家庭很革命。他的父親擔任過湖南漵浦縣觀音閣鄉農會主席,因被敵抓捕打傷而匆匆去世。

1929年,向仲華在長沙尋找黨組織,也被敵人抓住,受盡酷刑。他還參加過黨組織領導的越獄暴動,失敗後,1930年紅三軍團攻打長沙,被解救出來。向仲華隨即在紅8軍擔任軍部秘書,併入黨。4個月後,他調任紅三軍團紅4師政治部秘書長。

他才20歲。

向仲華讀書不多,但是高小畢業,在紅軍算是有文化的,於是負責編輯出版《紅軍日報》。儘管是當筆杆子,但他還是負傷過,且不止一次。

1931年1月,紅三軍團進攻貴州土城,與敵人遭遇,向仲華不幸負傷。接著,紅軍第二次攻打遵義城,他參加衝鋒,一個月內第二次負傷。之後,他帶著兩處惡化的傷口和反覆發作的瘧疾,走完長征。

到達陝北後,向仲華調任紅色通訊社任社長,主編《紅色中華》(後改為《新中華報》)。紅色通訊社後改為紅色中華社,以後又改稱新華社,向仲華負責編輯工作——為此他成為新華社的創始人之一。1941年12月,他才調離新華社。

向仲華擔任筆杆子,長達整整11年之久。

這樣一個筆杆子,怎麼當了將軍呢?

1943年1月,向仲華在黨校結業後調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擔任宣傳部副部長;兩年後,1945年12月,調任晉察冀軍區冀東縱隊副政委,後為二縱政治部主任,就這樣,他轉入了野戰軍。

1947年華北野戰軍六縱成立,向仲華擔任六縱政委,與司令員文年生為搭檔。這支部隊英勇善戰,向仲華參與指揮了該部進行保定戰役、察南綏東戰役、保北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在這些戰役中,六縱(後改編為解放軍第68軍)脫穎而出,成為一支強軍。

1949年6月,向仲華調任解放軍第20兵團政治部主任,至此,從一個筆杆子成長為了兵團級高級將領。

此時,許世友為山東軍區司令員,也是兵團級別的將領。

在新中國,許世友先後擔任山東軍區、南京軍區司令員;向仲華也不弱,先後擔任解放軍摩托裝甲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裝甲兵政委、軍科院副政委。50年代,許世友擔任國防部副部長,70年代,向仲華則成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兩人雖然一個是上將,一個是中將,但向仲華在擔任副總參謀長期間,參與了1974年1月西沙海戰的指揮。

1975年,八大司令對調,許世友從南京軍區調任廣州軍區任司令員。兩年後,1977年9月,向仲華從副總參謀長調任廣州軍區任政委。

其實,這時向仲華因正患肝炎在301醫院住院。接到命令後,他馬上交接工作,醫生勸他再治療一段時間,可他第三天就出現在廣州軍區。

向仲華、許世友,兩個以前從無交集的將軍走在一起,成為了一對軍政搭檔。

不久,他們就聯手指揮了一場戰爭。

這就是對越自衛還擊戰。

1979年2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作戰命令,向仲華和許世友在廣州軍區發布了動員令。2月17日,戰鬥打響。向仲華和許世友一直堅守在前線指揮所,與許世友一起研究制定戰役行動。戰鬥結束後,他又帶領部隊進行戰鬥總結。

這一場戰鬥,對許世友和向仲華來說,都是幾十年軍旅生涯的最後一戰。

許世友時年74歲,向仲華68歲。

戰後沒多久,許世友就離開了廣州軍區。不料,留任的向仲華在廣州軍區也沒有堅持很長時間。

1980年4月,向仲華因過度勞累,肝病複發,前往北京治療。不久,回到廣州。但是,6月,又因肝病複發住院。以後,他一邊治病一邊繼續工作。1981年4月,他的病情終於完全惡化,人時常處於昏迷狀態。

5月20日,向仲華從昏迷中稍微清醒過來,斷斷續續對人說:「我已經不行了,不要再用那些貴重藥品搶救我了。把那些好藥用在年輕人身上吧。」次日下去,溘然去世,享年70歲。

許世友獲悉噩耗,大聲哭著說:「不好了,我的好搭檔去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這位少將救了上將一命,28年後上將派飛機去救他
淮海戰役中,邱清泉在包圍圈內一槍未放,為何多出了一個師?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