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越改革,不差錢的私立學校所獲資助更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10年來,澳大利亞已經將學校可用的資金增加了20多億澳元,這些資金本應該資助那些貧困學校,但事實上都用來資助那些最不缺錢的學校!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儘管私立學校為澳大利亞最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教育不超過20%,然而它們獲得了超過80%的額外資助。

此外,就連資助教會學校的資金都比公立學校多。

政府教育資助差距大

Grattan Institute在對生產力委員會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私立學校得到的學生人均撥款從2007年度到2017年間,增加了 $1429澳元。

而同期,平均每一名公立學校的學生資助僅僅增加了$155澳元。

此外還發現,到2016年,全澳75%的天主教學校得到的撥款,已超過政府撥給公立學校的資金。

2018年, 公立學校收到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撥款中位數為每名學生 11350 澳元

而教會學校得到的聯邦政府撥款為 11720 澳元!

以維州為例,非政府學校獲得的額外有效資金是州公立學校的三倍!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坐落在悉尼西北部的 Mount St Benedict College ,是悉尼資金最為充裕的私立學校之一。

去年,這裡的每名學生平均被資助了1.1萬澳元的政府資助,只比分配給公立學校的學生人均資助少500澳元。

但是 Mount St Benedict College 卻比附近的鄰校Carlingford High 更具社會經濟教育優勢。而且私立學校可以向家長們索要高額的費用,好多課程費用也都是強制性的,今年每位學生的學費高達1.3萬澳元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這所私立學校每名學生所花費用是公立學校 Carlingford 學生的2倍之多

2017年 Mount St Benedict College 收到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資助比實際所需的費用多了500多萬澳元,學校盈餘高達170多萬澳元。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又比如悉尼西區的公立學校 Rooty Hill High School 有超過一千名學生, 他們的ICSEA 958。而學校得到的聯邦和州政府的撥款是每名學生為10469澳元

而在新州 Milton 的教會學校 Shoalhaven Anglican School,其ICSEA 是1037分,還可以收到高額的學費。

每名學生得到的撥款金僅比公校少七澳元而已。


教育經費改革失敗原因

2012年啟動的 Gonski 改革應該可以解決這個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這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取得進展。

在教育經費改革方面,澳大利亞過去十年內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基於需求的資金分配分則。然而這個美好設想卻很難實現。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正如相關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儘管進行了 Gonski 改革,但政府對私立學校的資助(截止到2017年的十年間)依舊超過了公立學校的增幅。

學校教育計劃的 Peter Goss 表示,原因有很多,譬如權力之爭,在政治上的權宜之計以及阻礙社區參與的複雜政策,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未能實現我們自己的承諾。」

我們一直在討論轉向以需求為基礎的資金分配原則,然而卻一直朝著相反的方向進行。

兩種信仰的聯邦政府在不同時期都對資金問題採取了原則性的立場。但在關鍵時刻,兩黨都屈從於政治利益。

由於怕激怒獨立黨派和天主教團體進而受到大選投票時的懲罰,出現了「向前走兩步,然後再後退一步」的做法。

例如,前工黨總理 Julia Gillard 委託進行了 Gonski 評估,並說服各州同意改革方案,但她卻承諾,所有學校都將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包括那些已經擁有過多資金的學校。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Malcolm Turnbull 領導的聯邦政府再次嘗試從富有的非公立學校那裡拿錢。他的財主主管Scott Morrison 在2017年表示:「不應該有特別的交易,它應該基於每個學生的需求。」

在政府補選之前,政府頂住了天主教部門的強烈反對。然而聯合政府在2018年7月的選舉中表現不佳,學校資金的反彈是Malcolm Turnbull 失去總理寶座的原因之一。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而他的繼承者 Morrison 則迅速向私立學校提供了他們想要的46億澳元資助。

其最終結果就是,在Gonski 報告發布7年之後,學校資助政策仍然像一場「荒唐的政策災難」。澳大利亞非但沒有為貧困學校提供更多資金,反而距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根據 Grattan 研究所的分析,學校實際可用資源在10年內增加了20多億澳元,但如果把工資增長考慮在內,私立學校得到了其中的80%以上

部分原因是因為有人認為資金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當工黨提出了一項議程,而聯合政府最終同意,所有人都認為會得到實施。

但改革一直被悄悄地推遲和稀釋,資金過剩的學校虧損的最後期限被延長了兩年,至2029年。在同一份協議中,還引入了一個會計漏洞,允許州政府在學校運營預算中計入折舊。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另一個問題是,學校資助政策極其複雜,使得大多數非教育工作者難以遵循。簡單地來說,學校資源標準(SRS)為每個學生設定了一個基本數量,並為不同類型的劣勢(如殘疾或者原住民文化遺產)設定了負荷。

當孩子上私立學校時,根據他們父母的支付能力降低基本金額。當一所學校被描述為資金過剩時,根據這一共是,它獲得的SRS將超過100%。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支付的比例不同:對於私立學校,聯邦政府支付80%,州政府支持20%。對於公校,情況則正好相反。

私立學校數量少,它們也都有能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所以聯邦政府能夠很好地履行其財務義務。而這些公立學校數量龐大,大都沒有能力賺錢,州政府很難資助大量資金。譬如新州大部分孩子都在公共教育系統接收教育,但其遠低於SRS的90%。

但該行業的很多人認為,資金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遊說團體力量弱。獨立和天主教部分一直在捍衛自己的權益。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他們的家長團體都是一些社區最富有、最有權勢的人。他們的比例雖然小,但他們都是媒體主管、政治家、法官、律師等,所以天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反觀公共教育團隊雖然龐大,但其影響力遠不如這些私立教育人員。而而州教育部長由於受到各種限制,對公立學校的支持有限。


資金對教育起重要作用

教育經費的投入是保證教育發展,促進中小學校正常運轉的重要前提。

雖然關於教育資源能否產生足夠回報的問題一直都存有爭議,也很難估算出每個學生應對現代社會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最優資源量。

但根據歷年的澳洲高考可以看出,那些擁有更多教育經濟優勢的私立學校大都表現驚艷!(

【重磅】2018年維州和墨爾本最新中學排名!高考分數Top150!)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首先資金雄厚的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和現代化的硬體設施,甚至為了拓展學生興趣愛好,提供各種各專業場館。

此外,優秀的老師也需要賺錢養家,所以他們很容易被吸引到這些待遇優厚的學校里。他們有的教育經驗豐富,有的甚至參與過高考試卷的命題等,所以在這裡上學的學生有著先天的優勢。

事實上,在國際測試中,那些比澳大利亞話更多錢的經合組織國家學生的表現一直優於澳大利亞。似乎並不存在廉價的優質教育方案!

私校所獲資助是公校的10倍!貧弱學生10年內人均僅增加155刀…

澳大利亞需要提高學校資助,尤其是需要大力支持弱勢學生髮展,如果不積極進行改革而只是簡單地擴大教育預算,那麼勢必會導致澳大利亞在國際測試中繼續出現尷尬的局面!

不知道各位家長作為旁觀者,是如何看待澳洲教育財政改革的?又是如何看待澳洲公立教育的呢?財政對於學校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影響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