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對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簡直是「對牛彈琴」,想要孩子聽話這樣做

對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簡直是「對牛彈琴」,想要孩子聽話這樣做

文丨福林媽咪

圖圖一歲半的時候,總是用手把桌子上的東西弄到地上,好幾個杯子就被摔碎了,圖媽媽看到這種情況,跟圖圖反覆講道理,遇見一次講一次,但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孩子依舊「我行我素」。圖圖媽說:「跟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簡直就是『對牛彈琴』。」

還真是,1歲半的孩子簡直就是油鹽不進,不管你把道理講得多通透,不管你吼他吼得多大聲,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反而樂在其中,這樣的孩子可是讓父母愁壞了。

其實,父母想要孩子乖乖聽話並不是沒有辦法的,但是首先父母要知道的是為什麼孩子到了這個階段,就為所欲為,絲毫不顧你的態度?

一歲半的孩子「我行我素」,是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在孩子一歲半之前,基本上是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隨著自己意識的萌芽,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便想要掙脫父母的控制,會開始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儘管這些事情並不被父母同意,但是只要自己喜歡就足夠了。

其次父母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對你的話「充耳不聞」?

很多父母一直跟孩子說不要這樣做,甚至還一直跟孩子講大道理,可是父母沒有想過以孩子現在的理解能力他能聽懂幾個字呢?即便是吼他,他也不一定能懂得你的面部表情,說不定還以為你是逗他玩呢,而且即便是孩子懂了,長期吼孩子,會讓孩子對你產生恐懼,也不是一個好辦法。

不管是講道理還是吼孩子,對一歲半的孩子並不適用。孩子在獨立意識萌芽的時候,會對很多新鮮事物充滿興趣,當然這個探索的過程有很多危險,父母也儘可能的在保護孩子,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到黃河不死心」,所以不讓孩子做很難,但是如何讓孩子安全的做這些事情,才是父母最應該關心的。

最後父母若是想要孩子不受危險的聽話,不妨試試這樣做。

1、用行為幫助孩子建立認知

很多時候,孩子不顧危險的做一件事情,是因為不知道這件事情有多危險,比如喜歡摸開水,父母要是想讓孩子不去觸碰這些東西,最好讓孩子知道這些事情有多危險,就讓孩子去感受一下開水有多燙,當然父母不用非要100攝氏度的開水,感覺到能燙到孩子就可以。

這個過程就可以讓孩子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感知,知道了這樣做會傷害到自己,就不會再去這樣嘗試了。

2、設置障礙,讓孩子知難而退

如果孩子喜歡抹插座,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設置障礙,比如用膠帶粘住插線口或者前面放一個孩子搬不動的東西,這些都能讓孩子知難而退。

當然這都是治標不治本,但是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暫且能治標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不能冒著孩子被電壞的危險去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3、尋找替代物,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其實如果上一個方法不好用的話,那就給孩子尋找替代物,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陪著孩子玩遊戲了,讓孩子一直參與其中,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就會被吸引過來了。父母也可以去找一些適合孩子玩的小遊戲,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去玩,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如果你家孩子經常不聽你的話,在家進行破壞,就可以試著這樣做,說不定還會有意外的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若是孕媽胎盤位置低,這個危險動作一定不要有,避免危及胎兒
准爸爸「懷孕」,全家嚇壞了,醫生的話卻讓寶媽感動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