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用為何轉投宋江?宋江武藝不如晁蓋,卻用計將吳用騙得心服口服

吳用為何轉投宋江?宋江武藝不如晁蓋,卻用計將吳用騙得心服口服

水泊梁山從來都是個是非之地,也許沒讀過原著的朋友會單純的認為這兒就只有那麼一百單八個梁山好漢,互相之間以兄弟相稱,都是同氣連枝同飲一碗酒的好哥們,其實不然,這梁山之上也有過不少勾心鬥角的戲碼,就說在宋江當寨主之前可還有過王倫、晁蓋兩位寨主呢,而其中王倫死得比較早,幾乎與後來的梁山團體沒太多關係,而晁蓋可就不同了,在一百二十回中他直到第六十回才中箭身亡,可見在故事的前半段,他的戲份還是挺重的,那麼晁蓋這位幫梁山打下大好基礎的寨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向末路的呢?就原著劇情來看,大概就是吳用轉投宋江一派之時吧。

王倫當寨主時是不存在暗鬥的,那林沖是直接將他火併死,而當晁蓋當寨主,宋江又上山之後,才真正有了暗鬥一說,畢竟兩位都是大夥心中的好大哥,只不過是因為晁蓋先上山,當了大哥,宋江上山比較晚,所以只能低頭,但原著中宋江在晁蓋還是大哥的時候也並不是人微言輕寄人籬下的感覺,甚至他都有些把晁蓋架空了,他憑啥敢這麼做?或許就在於吳用轉投他的陣營吧。

雖說吳用這人自詡「智多星」讓不少讀者覺得是浪得虛名,畢竟原著中他並沒展露過太多智慧,他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也不過是智取生辰綱,若是把那楊志換成武松,只怕劫生辰綱的這幾位好漢都得死在武鬆手里,畢竟武松的洞察力可比楊志好多了,十字坡那孫二娘也沒能將他葯倒;而到了江州劫法場一役更是顯得無腦,吳用策划了一系列劫法場的流程,卻唯獨沒說他們該如何撤退,若不是李俊等人及時出現,宋江、晁蓋等一眾好漢只怕都要交代在這江州法場了。

但甭管吳用是否配得上「智多星」之名,他在這幫莽夫中還是挺有話語權的,畢竟別的好漢在智商方面更不如他,一個明主身邊少不了一個智囊,可以說吳用站在哪一邊,梁山的大權就會向哪一邊傾斜,結果就是如同書中描寫的那樣,吳用站在了宋江一邊,那麼問題就來了,他是在哪一刻拋棄晁蓋,轉投宋江的?答案其實挺明顯的。

話說晁蓋是個怎樣的人?義薄雲天,但有點兒「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原著第四十七回中,楊雄、石秀因為和時遷打著梁山的旗號幹了偷雞摸狗的事而被晁蓋問罪,晁蓋甚至想殺了他們,原著道:「眾頭領知道有好漢上山,都來聚會,大寨坐下。戴宗、楊林引楊雄、石秀、上廳參見晁蓋、宋江,並眾頭領。相見已罷,晁蓋細問兩個蹤跡,楊雄、石秀把本身武藝,投托入伙先說了,眾人大喜,讓位而坐。楊雄漸漸說到有個來投託大寨同入伙的時遷,不合偷了祝家店裡報曉雞,一時爭鬧起來,石秀放火燒了他店屋,時遷被捉,李應二次修書去討,怎當祝家三子堅執不放,誓願要捉山寨里好漢,且又千般辱罵,叵耐那廝十分無禮。不說萬事皆休,才然說罷,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其實晁蓋有脾氣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誰也不願意有惡人打著自己的旗號在外面生事,等於就是損了他的威名罷了,而宋江此時站了出來。

宋江道:「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千里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後面又補充了一句:「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

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糧食。非是我們生事害他,其實那廝無禮。哥哥權且息怒,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伙。」你看看這說話調理清晰,並且比起晁蓋「事不關己」的態度,宋江顯得熱心多了,很明顯宋江的性格更適合做一名寨主,於是吳用補了一句:「公明哥哥之言最好,豈可山寨自斬手足之人?」其實吳用便是在此時轉投了宋江陣營。

但為何說吳用被騙了呢?事實上宋江與晁蓋是一類人,只是晁蓋更無腦,宋江則更會掩飾自己的缺點,他同樣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不過得看看那人對自己有沒有利用價值,這一點從他故事結局毒殺李逵就能看出,為了保住自己忠義的清名,他毒死了李逵,可見吳用當時是被這宋江的虛偽表演所騙,梁山不過是他招安謀求官位的跳板罷了,不是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蠢哥哥 的精彩文章:

金庸筆下有一招可無限提升內力,蕭峰郭靖都可用,卻至死沒想去用
金庸筆下有3種吸內力的武功,北冥神功排第二,第一不用練即可用

TAG:蠢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