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北京婦產醫院段華:宮頸癌會悄悄找上門,做好這3件事特別重要!

北京婦產醫院段華:宮頸癌會悄悄找上門,做好這3件事特別重要!

起病隱蔽,接種疫苗、積極篩查是硬道理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4月26日,「健康中國·幸福職工健康科普巡講」在北京全總國際交流中心舉行。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段華做了題為「認識女性健康殺手,做好自我防護」的主題講座,通過真實案例闡釋了對宮頸病變馬虎大意帶來的慘痛教訓,以及早診早治帶來的利好。

宮頸癌是一種隱蔽的癌症

「宮頸是女性生殖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子宮體一起發揮孕育、分娩等各種生理功能,但是非常易發腫瘤。」段華說:「宮頸癌是一種隱蔽的癌症,早期癥狀不明顯,起初很多人並不重視,不把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腰酸當回事兒,以為扛一扛就好了,但等到真正查出來宮頸癌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這在臨床上很常見。就目前來講,惡性腫瘤晚期,即便去再好的醫院,醫生也無能為力。」

段華舉了個案例:44歲的黃女士一向認為自己身體很好,單位體檢當中有婦科一項,但多少年來她從不檢查,一直覺得「我沒事兒」。一次,同事硬拉著她去檢查婦科,結果被告知患上了宮頸癌。當時她簡直不能相信:「我什麼異常感覺都沒有,怎麼就得宮頸癌了呢?」

絕經女性警惕「梅開二度」

很多上歲數的女性認為,跟生殖和性有關的話題,年輕女性之間談一談還尚屬情理之中,但對於一個老太太來講,就可能讓人覺得老而不尊,說出來不好意思。所以中老年女性即便出現生殖系統問題,也會跟醫生隱瞞,或者避重就輕。

段華提到,55歲的患者楊女士,絕經已1年多,突然又來了「月經」,一方面羞於向醫生反映,暗中又覺得這是「梅開二度」、返老還童的好事。但這次「月經」持續了3個多月,她感到情況不妙,後被醫生診斷為宮頸癌晚期。

過早性生活、多性伴是重要誘因

以前,宮頸癌被認為是老年病,但近年來呈現低齡化趨勢,年輕患者越來越多。這與人們的性觀念逐漸開放所導致的早婚、過早性生活、早育、多產、多個性伴侶等因素有關。

曾有一位27歲的姑娘雖未結婚,但14歲就有了性生活。她對醫生說,最近一年多,每次性生活之後都有陰道出血,但沒有疼痛,出血量也不多,就沒在意。直到最近一兩個月,同房後出血的問題頻繁出現,這才急忙來找醫生。

但到了醫院之後,她還有她的主意:不要做檢查,只開些止血的藥物就行了。後來在醫生的極力勸說下,她才同意做檢查,結果是宮頸鱗狀細胞癌。

醫生考慮到她還年輕,為了最大限度保存其生育功能,進行了宮頸廣泛性切除。但切除後的病理檢查顯示,她的宮頸癌很嚴重,已經發生了盆腔淋巴結轉移,需要放療和化療。

但她離開醫院之後便失聯了,醫護人員幾次通知她來醫院做治療都杳無音訊。幾個月後,醫生從她的熟人那裡得知,她已經離世了。

積極篩查,化險為夷,留住幸福

其實,上述所說的早婚、過早性生活、早育、多產、多個性伴侶等都只是誘發因素,而宮頸癌的真正元兇是HPV(人乳頭瘤病毒),確切說是高危型HPV持續性感染。

目前已發現HPV有150多種亞型,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的致癌高危型HPV有14種。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種病因明確的癌症。

既然宮頸癌起病隱蔽,那麼預防就非常重要,特別是接種HPV疫苗和定期篩查。目前上市的HPV疫苗有二價、四價和九價3種,所謂幾價就是指該疫苗能覆蓋HPV多少種亞型。

宮頸癌篩查分細胞學和病毒學兩種,前者是看宮頸上皮細胞有無異常改變,後者是看有無HPV感染。段華建議,宮頸癌篩查在有性生活之後就應該開始了。如果年齡≥70周歲,10年內連續3次正規細胞學篩查未發現異常,就可以終止篩查了。

HPV持續感染的人群如果積極篩查,定期隨訪,及時治療,可避免宮頸癌的發生。段華舉例說,28歲的王女士此前被檢查出患有宮頸癌前病變,她焦急萬分地來到醫院,經進一步檢查之後,在醫生的建議下,切除了宮頸局部有病變的組織。手術後1年半過去,王女士不僅躲過了宮頸癌一劫,還生下了健康的寶寶。

用檢查結果說話,別被表面癥狀嚇住

段華指出,由於宮頸炎和宮頸癌有著相似甚至一樣的癥狀,有些患者就以為自己得了宮頸癌,檢查之後才發現是虛驚一場。曾有一位患者發現自己白帶明顯增多、有異味,內褲總有濕濕的感覺,後來出現了白帶帶有血絲、外陰瘙癢、腹部墜脹等癥狀。由於之前聽過相關的科普講座,便對號入座,以為是宮頸癌。但檢查後才發現只是急性宮頸炎而已。

不過要注意的是,宮頸炎症雖然不是宮頸癌的直接誘因,但長期炎症會降低宮頸局部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HPV的可能性。「宮頸癌跟宮頸炎的癥狀相似,久治不愈的話一定要做進一步檢查。」段華提醒說。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楚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兒童食品」多為噱頭
生物信息學是傳染病防控中必不可少的技術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