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保羅斯· 莫瑞爾斯 玫瑰女人肖像

PORTRAIT OF A WOMAN 倫敦蘇富比2014.4 成交價22.5萬英鎊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 玫瑰女人肖像 PORTRAIT OF A WOMAN 局部

作品介紹(原文省略)The sitter is probably Bernardine van Bongaerdt (date of birth unknown), who in 1616 married Adolf Wenemar van Raesveldt. Her husband died in 1627, so she is here depicted as a widow. She lived until 1652.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參考譯文

模特可能是伯納丁·范·班加爾特(Bernardine van Bongaerdt,出生日期未知),她於1616年與阿道夫·溫尼爾·范·班加爾特結婚。她的丈夫於1627年去世,因此她被描述為寡婦。她一直活到1652年。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她是收藏家威廉-文森特-范威滕霍斯特(Willem Vincent van Wyttenhorst,1613-1674)的嫂子,但這幅肖像畫一定是在她去世前留下的。他的另一個頭銜是位於林堡的霍斯特勛爵(他在那裡去世),這可能是為什麼霍斯特在他的清單中被提及的原因。威滕霍斯特收藏了195幅著名的畫作,得到了當時烏得勒支畫家亨德里克·布隆梅特(Hendrick Bloemaert,1601-1672) 稱讚。除了16世紀的「古代大師」之外,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一生中活躍於烏得勒支的畫家的作品(其餘部分是當時哈勒姆的藝術家),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想要擁有莫瑞爾斯的作品。他的一些收藏品於1722年拍賣,其中一部分由約75幅畫作組成,這些畫作傳遞給了威斯特法倫州赫德林根城堡的弗斯滕伯格家族。1 霍斯特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上半葉,並且據信與其他人一起經過了鄰近的卡斯蒂爾-蓋司特任。2 威廉-文森特-范威滕霍斯特的吊墜肖像和他的妻子威廉敏娜-凡·布隆克霍斯特,由巴斯勒莫斯·范·德·赫斯特(Bartholomeus van der Helst,1613-1670)創作,仍然在蓋司特任的私人收藏中(雖然不在城堡本身,這是一個廢墟)。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 玫瑰女人肖像 PORTRAIT OF A WOMAN 局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莫瑞爾斯《年輕女士肖像》(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莫瑞爾斯 年輕女士肖像 Portrait of a Young Lady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作品介紹(原文)

The youthful subject of this portrait is bedecked in jewelry that features gold, enameling, gems, and pearls. Linked medallions emphasize the puffed contour of her sleeves, but most of her jewelry is intended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wide neckline of her dress, framed in luxuriant lace. The delicate forms of the pearl necklace, with its jeweled drops, and the showy brooch backed by ribbons complement the openwork of the lace ruff and collar. Paulus Moreelse, who worked in Utrecht in the prosperous Dutch Republic, specialized in portraiture. The exceptional richness of this unknown woman"s dress suggests that she was port of the court of the House of Orange-Nassau.This well-to-do woman is dripping in jewels. Notice the enormous diamond broach on her bodice—Amsterdam was the center of the diamond .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參考譯文

這幅年輕女士肖像的主題是裝飾在她身上的黃金、琺琅、寶石、珍珠和珠寶。鏈狀獎章突出了她袖子的蓬鬆輪廓,但她的大部分珠寶都是為了引起人們注意她的系著華麗蕾絲的寬領連衣裙。精緻的珍珠項鏈,鑲有寶石水滴,以及由絲帶背襯的華麗胸針,與蕾絲花邊和衣領的鏤空相得益彰。保羅斯·莫瑞爾斯曾在繁榮的荷蘭共和國烏得勒支工作,專攻肖像畫。這位身材不明的女士服裝的特殊豐富性表明,她來自奧蘭治拿騷的波爾圖宮廷。這位富裕女性正沐浴在珠寶中。請注意她身上的巨大鑽石胸針——阿姆斯特丹是當時鑽石貿易的中心。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莫瑞爾斯 年輕女士肖像 Portrait of a Young Lady 局部


保羅斯·莫瑞爾斯《亞伯拉罕·布隆梅特肖像》(荷蘭烏得勒支中央博物)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Portrait of Abraham Bloemaert

作品介紹(原文)

Dit schilderij is het vroegste portret van de Utrechtse schilder Abraham Bloemaert, die, zoals te lezen is op de geschilderde omlijsting, op dat moment 42 jaar oud was. Het is gemaakt door zijn collega en vriend Paulus Moreelse, met wie hij in 1612 te Utrecht een tekenacademie oprichtte. Bloemaert is sober weergegeven, zonder enige verwijzing naar diens beroep. Moreelse was de belangrijkste Utrechtse portretschilder van zijn tijd.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參考譯文

這幅畫是烏得勒支畫家亞伯拉罕·布隆梅特(Abraham Bloemaert)最早的肖像畫,在畫框上可以看到,當時他42歲。這幅畫是由他的同事和朋友保羅斯·莫瑞爾斯創作的,他於1612年在烏得勒支創立了一所繪畫學院。布洛馬特被清晰地表現出來,沒有提及他的職業。莫瑞爾斯是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烏得勒支肖像畫家。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人物資料

亞伯拉罕·布隆梅特(Abraham Bloemaert,1566-1651),是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和版畫家。他是1585年左右的「 哈勒姆風格主義者 」之一,但17世紀初改變了他的風格以適應新的巴洛克風格。他主要繪製歷史題材和一些景觀。他是一位重要的老師,至少在一段時間裡訓練了烏得勒支大部分卡拉瓦喬主義畫家。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布隆梅特擁有畫家、繪圖員、作家,教師的多重身份,居住在在烏得勒支,以一種饒有魅力的矯飾主義風格,受雇於當地的藝術贊助者,並贏得了牢固的盛譽。布隆梅特的工作重心始終圍繞著風景畫題材展開他的調色板,對比強烈而富於韻律,並且注重細節。其門生格里特.范.洪特霍斯特(Gerrit van Honthorst,1592-1656)自義大利遊學攜歸的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3-1610 )的藝術觀念對布隆梅特也產生了影響,此後他的畫面顯得明亮許多。他也開始從神話與宗教題材等從未關注過的古老的藝術樣式中尋求靈感。在他的作品中,宗教或神話人物扮演著次要的角色。鄉村生活是布隆梅特最喜歡的主題,他用越來越多的自然主義描繪了這一主題。他從生活中汲取農舍、鴿舍和樹木等圖案,然後回到工作室,將它們融入複雜的想像場景中。(陰山工作室綜合編寫)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局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局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局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局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局部


保羅斯·莫瑞爾斯工作室《安東尼斯·烏滕霍夫勛爵肖像》(荷蘭國立博物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Portrait of Anthonie van Utenhove


作品介紹

Portrait of Anthonie van Utenhove, Lord van Rijnesteyn, Colonel in the Army and Governor of Ostend.Portret van Anthonis van Utenhove (gest. 1625), heer van Rijnesteyn. Buste naar rechts. Onderdeel van de reeks portretten afkomstig uit het Stadhouderlijk Hof te Leeuwarden.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參考譯文

這幅畫在維基百科標註的作者是佚名,在荷蘭鹿特丹國立博物館的說明文字中猜測可能是莫瑞爾斯工作室的作品。畫中的人物名叫安東尼斯·烏滕霍夫,是里安斯泰恩勛爵,陸軍上校和奧斯坦德總督,可能生於1625年。是來自呂伐登斯塔德豪德里克霍夫的系列肖像畫的一部分。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莫瑞爾斯《扮成花神弗洛拉的女人像》(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as Flora

作品介紹

This image of a young woman in arcadian dress reflects the fashion for pastoral themes that arose in the Netherlands following the appearance of P.C. Hooft』s play Granida (1605). Moreelse, who was active in Utrecht, was among the earliest Dutch artists to depict such themes.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參考譯文

這張阿卡迪亞禮服的年輕女子的形象反映了彼得·科尼利祖·胡夫特(Pieter Corneliszoon Hooft,1581-1647)的戲劇《格蘭尼達》(Granida,1605)出現後在荷蘭出現的田園主題的時尚。在烏得勒支活躍的莫瑞爾斯是最早描繪這些主題的荷蘭藝術家之一。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相關資料

《格蘭尼達》(Granida)是由荷蘭詩人和劇作家彼得·科尼利祖·胡夫特(Pieter Corneliszoon Hooft,1581-1647) 於 1605年創作的戲劇。格蘭尼達是一個五幕劇,八個角色和兩個合唱團,由彼得·科尼利祖用荷蘭語寫成。胡夫特在 1603和 1605之間完成,並於1615年出版。它類似於牧歌類型,並有幾個部分唱。這在整個十七世紀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其主題靈感不僅波及其他詩人,而且還有許多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

參閱 保羅斯·莫瑞爾斯《飾演格蘭尼達的少婦畫象》(俄羅斯國立冬宮博物館)

提香名畫《花神》(Flora,佛羅倫薩烏斐齊博物館藏)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細節


保羅斯·莫瑞爾斯《牧羊女》(Een-herderin,荷蘭國立博物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牧羊女

作品介紹

This alluring shepherdess would never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tending of sheep. She inhabits an idealized pastoral paradise called Arcadia. Dutch 17th-century poetry repeatedly sang the praises of this imaginary land. The shepherdesses there were invariably seductive and licentious. Moreelse made many attractive paintings of this subject matter.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參考譯文

這個迷人的牧羊女從來沒有從事過羊的撫育。她居住在一個名為阿卡迪亞的理想化田園天堂。荷蘭17世紀的詩歌一再歌頌這片想像中的土地。那裡的牧羊女總是誘人和放肆。莫瑞爾斯為這個主題創作了許多有吸引力的繪畫。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保羅斯·莫瑞爾斯 維圖努斯與波姆納 Vertumnus and Pomona 荷蘭博曼斯-伯寧恩博物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維圖努斯與波姆納

作品介紹(原文省略):In this painting Moreelse combined a pastoral idyll with a mythological scene, since this story from Ovid"s Metamorphoses is also a glorification of the unspoilt rural life.

參考譯文

在這幅畫中,莫瑞爾斯將田田園詩與神話場景結合在一起,因為奧維德的《變形記》中的這個故事也是對未受破壞的鄉村生活的美化。

在羅馬神話中,維圖努斯(Vortumnus或 Vertimnus)是季節之神,改變和安排植物生長以及花園和果樹。他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形狀; 根據奧維德的 《變形記》(Xiv),利用這種力量,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老婦人並進入她的果園,欺騙波姆納與他交談,然後使用敘述警告拒絕一個求婚者引誘她的危險(嵌入伊菲斯和阿納克薩雷特的故事)。維圖努斯與波姆納的故事被稱為奧維德的 《變形記》中唯一純粹的拉丁故事。維圖努斯的節日被稱為Vertumnalia,於8月13日舉行。

維圖努斯與波姆納的主題吸引了16-18世紀的歐洲雕塑家和畫家,提供了一個偽裝的色情潛台詞,在一個場景中,年輕的女性美與老年的老太太形成鮮明對比。在敘述《變形記》中的故事時,奧維德觀察到維圖努斯給出的那種吻從未被一位老婦人給出:「所以喀耳刻的笑容掩蓋了一種邪惡的意圖,而維圖努斯的熱吻不適合老女人的偽裝「。


保羅斯·莫瑞爾斯《男人肖像》(荷蘭國立博物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男人肖像

作品介紹

This is an archetypal image of an affluent Dutch citiz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7th century: confident – even a touch pompous – and fashionably dressed, but without undue excess. Although the sitter』s identity is unknown, he was probably a member of the fabulously wealthy Pauw family of Amsterdam merchants. The picture is still in its original black painted and parcel-gilt oak frame.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參考譯文

17世紀初富裕的荷蘭公民的標準形象:自信 - 即使是輕鬆自在 - 穿著時髦,但沒有過度的過剩。雖然保姆的身份不明,但他可能是阿富汗商人波夫家族的一個非常富有的成員。這幅畫仍然是原始的黑色塗漆和包裹鍍金橡木框架。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莫瑞爾斯 男人肖像 Portrait of a Man 局部


保羅斯·莫瑞爾斯 維納斯與鴿子 Venus met duif 荷蘭烏得勒支中央博物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維納斯與鴿子

作品介紹

Hoewel Paulus Moreelse vooral als portretschilder grote faam verwierf, waren de schilderijen die hij maakte in het pastorale genre zeker zo populair. Venus met duif past wat compositie betreft in de traditie van de herderinnen die als halffiguur worden weergegeven. De rode rozen in het haar, de duif en de pijl duiden haar echter als de godin van de liefde.

參考譯文

雖然保羅斯· 莫瑞爾斯取得了很大的名聲,特別是作為一名肖像畫家,他在田園風格中所作的畫作當然如此受歡迎。具有鴿子的維納斯符合傳統中的牧羊女的構圖,顯示為半身像人物。然而,頭髮、鴿子和箭頭中的紅玫瑰表明她是愛的女神。


保羅斯·莫瑞爾斯 約翰娜·馬滕斯 Johanna Martens 1625 西班牙普拉多國家博物館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約翰娜·馬滕斯

作品介紹(原文省略):The work is a three-quarter length portrait of Johanna Martens (1599-1639), the wife of Antonie van Hilten (1586-1670) -Secretary of State of Utrecht (1618-1670),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局部

參考譯文

這幅作品是約翰娜·馬滕斯(1599-1639)的四分之三長度肖像,奧蘭治的莫里斯王子統治下的烏得勒支大臣安東尼范希爾滕(1586-1670)的妻子,她1620年結婚。肖像作為保羅斯·莫瑞爾斯的作品進入普拉多博物館。迪亞茲教父(1995)將紋章的首字母解釋為PM,並將這幅畫歸於尼古拉斯·埃利亞茲·皮克諾(1588-1650),它被列入博物館的一般庫存。但是,最初的歸屬在1996年的目錄中再次採用。最近進行的修復工作使我們能夠確認刻錄的首字母是PM。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作品細節

這幅畫與米歇爾.詹斯.米勒韋爾特在1620年代創作的代表性肖像類型一致,並繼續由莫瑞爾斯展示,保持四分之三長度,穿著華麗的衣服和珠寶,身體略微傾斜,一隻手靠在桌布滿布。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此肖像還有另外兩個已知版本。其中一幅是在紐約前科文收藏中的一幅木板油畫(109 x 87厘米),簽署了PM,根據德容格的說法,AETA.26.1625但沒有徽章,於1953年拍賣(現在位置不詳)。另一幅是前雅各布·康斯坦丁·馬滕斯收藏的油畫,現在位於烏得勒支的中央博物館。它是未簽名的,沒有銘文或徽章。德容格(1938)將其作為科文收藏中繪畫的複製品進行編目; 卡特(1963)將其列為原件; 但是多梅拉(2001)認為它是普拉多作品的晚期版本,由詹森·范·科伊倫(1593-1661)創作,因為模特的丈夫安東尼·范希爾頓肖像的吊墜的時間1650年,也就是約翰娜馬丁斯死後十一年。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在多梅拉的觀點中,前科文收藏中的繪畫和普拉多藏品中的繪畫可能是同樣的作品,普拉多藏品繪畫上的紋章在1953年之後進行的可能的修復工作中被劃掉,以便揭示簽名和題字AETA.26.1625這位作者的觀點就在其背後。然而,支撐和測量都不重合,紅外反射顯示標誌和銘文都塗在了徽章上。因此,看來面板上的科文藏品肖像是原版,而普拉多畫布是複製品。普拉多肖像上刻有的日期與羅德島(1625年)可能的吊墜之間的差異,見下文,以及以前在科文收藏中描繪的日期(根據德容格所述),可能是由於轉錄錯誤。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普拉多博物館的肖像與烏得勒支中央博物館的未簽名作品具有相同的支持和尺寸,既沒有銘文也沒有徽章。然而,各自的X射線照片顯示,這兩件作品都是由不同的藝術家執行的:在普拉多畫像中,執行是艱苦的,重點是繪畫技巧,而在烏得勒支的畫作中,它更寬鬆,燈光更精確地呈現。普拉多繪畫可能是保姆的丈夫安東尼·范希爾頓的肖像掛件,簽名並註明日期AETA.26.1625 / PM(交織在一起)`(羅德島藝術博物館,參見60.110),其中也顯示出徽章區域的篡改跡象。至於錶冠,由普拉多博物館實驗室進行的微量樣品分析顯示,在原始背景的深灰色塗層和錶冠的紅色層之間存在一層黑暗的清漆,這可能表明以後可能在該地區進行干預以增加皇冠(Posada Kubissa,T.:Pintura holandesa en el Museo Nacional delPrado.Catálogolazonado, 2009,p.307)。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玫瑰女人肖像》解析

保羅斯·莫瑞爾斯 約翰娜·馬滕斯 Johanna Martens 局部

畫家簡介

保羅斯· 莫瑞爾斯(Paulus Moreelse,1571-1638),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和建築師。莫瑞爾斯出生在烏德勒支度在那裡過了大半生。他是代爾夫特肖像畫家米歇爾·詹斯(Michiel Janszoon van Mierevelt,566-1641)的學生,他自己也是安東尼·布萊克蘭迪(Anthonie Blocklandt,1533-1583)的學生。他到義大利進行了一次考察旅行,在那裡他收到了許多肖像委託。1596年回到烏得勒支,他成為了聖路加的烏得勒支公會(Saddler"s guild)的成員,然後他也接受了畫家。1611年,他與亞伯拉罕·布洛馬特(Abraham Bloemaert,1566 -1651)一起成為新畫家協會聖盧卡斯-吉爾德(St. Lucas-gilde)的創始人,並擔任第一任會長。

莫瑞爾斯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畫家,他從荷蘭共和國那裡獲得了傭金。他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606年。除了肖像,他還畫了幾幅風格主義風格的歷史畫作,並在十六世紀二十年代創作了《牧民和牧羊人的田園風光》,他畫的牧羊人和金髮牧羊女在他的一生中都很受歡迎。他與亞伯拉罕·布洛馬特和約阿希姆·烏提耶沃(Joachim Wtewael,1566-1638)屬於同一代人,和烏提耶沃一樣,他在城市的公共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黛安娜和卡利斯托》版本由揚·桑德雷姆(Jan Saenredam,1565-1607)雕刻。1618年,當反叛者他在烏得勒支上台後被驅逐出議會(raadslid)。

莫瑞爾斯還是一名建築師,從1637年開始設計建造烏得勒支的凱瑟琳門(Catharijnepoort,1850年被毀)以及肉類市場的外觀(Vleeshuis,現存於沃斯特拉特)。他曾在烏得勒支的泰肯學院任教,在他的許多學生中有德里克·凡·巴布倫(Dirck van Baburen,1595-1624) 。在他去世後葬於烏得勒支的布魯克教堂。(陰山工作室綜合整理編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塞尚肖像畫、風景畫特輯
來自布魯日的商人畫家Hans-Memling作品欣賞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