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今天想來接著說一下關於孩子有強烈情緒的話題。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會有情緒,這是自然的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我經常反思,目前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大喊大叫,就在心裡默默說「熊孩子」,這種社會思維,是不是有點過分?可能大家討厭的不是孩子大喊大叫,而是孩子大喊大叫時家長不去管?大喊大叫是孩子表達強烈情緒的一種方式。


強烈情緒表達的方式

1.聲音:大聲尖叫、哭喊、小聲嘟囔、大喊大叫等。

2.動作:動手打人、推人、咬人、撞、踢等。

3.語言:合適恰當表達自己想法的語言「這是我的」「我正在用」「你不能搶別人的東西」等;也有傷害性的不恰當的語言「你滾開,你不是我的朋友」「你就是大蠢蛋」等。

4.退縮:沉默不說話,悄悄流眼淚等。

需要注意的第一點是,如果孩子發生了以上的行為表現,這不是孩子在胡鬧或者耍脾氣等等,這是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是,孩子還沒有學會更有效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所以,會採用上面的方式。父母要做的,不是在這個時刻批評孩子,甚至表達對孩子此刻的厭惡與嫌棄,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學會更有效的更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

第二點是,這些情緒表達的方式,孩子有時候只表現一種,但更多的時候,會多種同時發生或先後發生。比方,悄悄流眼淚退縮的同時,一邊用語言說「我不要和他玩了,他是大壞蛋」;或者一邊大聲尖叫,一邊打人等。所有的反應都是有可能的,只有接納了孩子確實會在情緒強烈時會出現上面的行為,這是他們表達情緒的表現,才不會對孩子發生衝突時,說出的話做出的行為感到驚訝

有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出現上述行為後,就會恐懼孩子是不是在學壞,恐懼孩子會不會成長為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人,所以會加以訓斥或批評,希望孩子停止這樣的行為。

這裡要說明的一點就是,對年幼的兒童來說,這些行為是「適齡行為」,只是需要家長引導去學會更積極合理的方式。那麼,父母常見的應對方式有哪些呢?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自網路


父母常見的應對方式

1.禁止這種行為:當孩子出現上述行為模式時,會忍不住告訴孩子「別再哭了,別躺在地上打滾」,「要有禮貌,要乖一點,聽話」等。但無論語言是什麼,背後傳達的信息都是「立即停止目前的行為,你現在這樣子非常不好,非常不對。」孩子出現強烈的情緒,相當於火山正在爆發,禁止行為這種方式,相當於堵住火山口,禁止火山爆發。這個生動的場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火山爆發時,堵住火山口有沒有用。

2.轉移注意力:當孩子出現上述行為模式時,用其他的事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方孩子哭了,「看,這裡有一輛小汽車,你看,它會響」等。轉移注意力,對於嬰幼兒很多時候確實有用,但是它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作用力就會變低。

原因在於,無論是嬰幼兒還是大一些的孩子,轉移注意力都沒有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來面對目前的情緒,這種方法只是教會孩子從目前的情緒里「逃避」「迴避」了。所以,孩子會一直「疑惑」「困惑」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發生。

3.化敵為友:當孩子發生衝突出現強烈情緒時,父母還有可能的一種應對方式是,讓孩子與對方「化敵為友」。「大家都是好朋友,他不是故意的」「寶寶,你怎麼能這麼小氣」等等。家長的心意是好的,希望孩子和對方友好相處,但這種方式其實有點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和稀泥」。

父母可以想想,如果和朋友發生矛盾,有人這麼說,可能大多數人心裡並不服氣或者舒服。孩子也是一樣。這種方式相當於直接否定了孩子目前的感受,然後還要求孩子立即調轉180°方向,去和對方交朋友。

4.舉重若輕」:舉重若輕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能力,但是這裡加引號。是因為孩子發生強烈情緒時,父母常常會說「沒事兒,沒事兒」「冷靜冷靜」「一點不痛」「這有什麼呀」等等。好像是把孩子目前面臨的困境輕鬆化了,因為家長確實都希望孩子可以更從容面對生活。但事實上,這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傳遞的信息就是「你現在的感受與情緒是錯的,你應該感受到『這都不是事兒』」。

以上的方式,相信很多父母都經常使用,總體來講,目的都是十分美好的,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①否定孩子此時此刻的感受;

②傳遞「你目前的情緒是不好的或者醜陋的」信息

③「堵」住孩子的情感表達。

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是被如此養育或者對待的,所以,這樣的方式讓很多人不能面對自己的真實的真正的情緒。同樣,我們用這樣的方式養育孩子,孩子最終也會不能面對自己真實的真正的情緒。不能面對自己真實的真正的情緒,也就不可能擁有真正的自己,完整的自我。這些最終都在日常生活中,折磨著人。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圖片來自網路


情緒

關於情緒最基本的一點是:情緒沒有對錯之分

開心、高興、快樂、滿足的情緒固然美好,可是嫉妒、傷心、煩躁、絕望的情緒也沒有任何錯。要在心裡不斷跟自己講「我有權利有任何情緒,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

我們常常講,要接納情緒,不止是正向的情緒,更要去擁抱接納負向的情緒。無論是接納自己的,還是有能力的時候接納孩子的,還是愛人的等等。這種意識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為什麼前面加修飾語「有能力的時候」,因為沒有能力接納,也是一種情緒。比如這裡面有失望、無力等情緒,我們接納「我們沒有能力接納」,是最重要的。好繞口。就是我們要接納「我們做不到」,然後再去努力。很多人不接納,很多人只接納不努力。

舉個例子,我有時候,也會想要爆炸,想著要是孩子生活在門外面就好了。如果此時噗噗哭鬧的話(因為你煩躁等所有情緒,孩子靈敏的感應系統一定會感知到),我會儘力抱住她說「媽媽此刻很累,很疲憊,所以我沒有辦法安撫你。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這樣抱一會兒吧。」接納「我沒有能力接納你」。

從此出發,慢慢練習與覺察

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如果有能力的話),引導孩子的行為,因為行為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分。「接納情緒,引導行為」。

但引導行為,不是直接簡單粗暴的制止,像上面的行為方式的第一種;也不是迴避或逃避,像轉移注意力;也不是不顧孩子感受強行讓孩子和對方和好交朋友;也不是直接否認孩子的情緒,對他說「沒事兒,這點兒小傷小痛」......引導行為,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識別面對自己此時此刻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能夠接納孩子的感受,而非懲罰他們的行為,來應對他們的爭執與情緒,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最終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自己調節情緒。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圖片來自網路

引導行為的方式

引導孩子行為的方式,我們上一篇文章中,點擊這裡:案例分析|兩個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記錄,強烈情緒的案例分析 有寫到,通過案例的形式。今天來再次說明一下。引導孩子行為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表達面對此時此刻的感受與情緒,只有了解識別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情緒平靜後,孩子和家長才能夠真正去解決問題。

沒有處理情緒,就直接解決問題,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感受,然後在其他地方爆發。比方說不給他買什麼玩具,他躺在地上哭,很有可能就是對他過往壓抑感受的一種表達。就像小姐姐表現出不喜歡噗噗,一直和她鬧各種彆扭,其實也是在表達過去壓抑的感受。一般父母很難分析到這個程度,所以,就會再要求孩子好好表現行為,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圖片來自網路

孩子表達強烈情緒,如果作為家長,不是有很好的習慣絕大多數時刻都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的話,那麼孩子的強烈情緒里,不僅包含此時此刻的情緒,更包含過往壓抑的情緒,所以,才會不好安撫。或者即使好安撫,也是出於對家長的害怕而再次壓抑。所以,面對孩子發生的各種問題與情緒,最基本的第一點:

1.表達孩子的感受:或者稱為給孩子的感受情緒命名。孩子的感受與情緒即使看起來非常誇張、荒謬甚至令人沮喪,或者讓父母感受到無力感與煩躁,但它們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真實而且重要的。將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是將孩子自己無法說明的潛意識表達出來,因為孩子往往只會描述細節,沒有經過練習不會表達自己的內在情感。

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或者說給孩子此時此刻的感受命名「你很生氣」「你很沮喪」「你很憤怒」......是在傳達一種信息「他們的感受已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孩子反而會慢慢平靜下來。孩子感受到他們的感受情緒得到認可與接受,他們就會更加註意這種感受情緒,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學會使用更合適的詞語來描述相似的感受情緒。「父母是行為榜樣」

所以,父母在孩子有強烈情緒時,幫助孩子表達他此刻的感受,不僅是幫助孩子此刻慢慢恢復平靜,也是在教會孩子更好處理情緒的方式。表達孩子的感受之所以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點,還在於,很多其他方式也需要用到。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圖片來自網路

2.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的第二種方式,叫做還原場景。就是和孩子一起複述剛剛過去發生的事情,在複述中,孩子會慢慢了解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有機會來處理剛剛沒有處理的感受與情緒。

幫助孩子複述剛剛的經歷很重要,因為複述是一種表達,包括表達孩子的感受也是一種表達。很多人在生活里都有這種經歷,比方今天你做了一件特別「尷尬」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情,你選擇什麼都不說,想也不去想,因為太尷尬了,反而這種「恨不得想找個地方鑽進去」的情緒會一直尾隨著你。而且會擴散到其他地方,比方,又一次你出現了類似的尷尬事件,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但是如果你選擇將這種尷尬表達出來,向合適的人或者不會嘲笑你的人。你每表達一次,你的尷尬的情緒就少一分。等你複述了好幾次以後,你再面對這件事時,反而可以平靜地對待。因為在複述中,你一次又一次地與過去的感受相遇,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療愈。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在事件發生後,給孩子複述剛剛發生的事情,也是孩子獲得平靜的方式。還原場景的具體方式可以有:

①角色扮演:父母和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找玩偶來扮演不同的角色,將當時的場景還原。噗噗有一次從椅子上掉下來,其實沒摔著,但是她情緒非常強烈,我們當時還原這個掉下來的場景,還原了有一兩百遍。第二天早上起床甚至,到當時那個周末,她還會時而不時自己去還原當時的場景。

②遊戲:遊戲的方式與角色扮演有重合的地方,因為嚴格說起來,角色扮演是遊戲的一種方式。但是這裡講的遊戲方式,會更側重誇張性,之前寫過身體接觸類遊戲,點擊這裡:身體接觸類打鬧遊戲,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遊戲更需要誇張滑稽的表演。通過一種誇張滑稽地表演,將場景還原,孩子的情緒在笑聲中會得到釋放。

③畫畫:這之前有寫過,點擊這裡:解讀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繪畫原來還有這些作用畫畫也是一種還原場景的方式,通過具體的畫面,孩子可以更好地來表述當時的場景,但是,這種方法對於小寶寶就沒有前兩種合適。更適合大一點的孩子。

④裝作不經意間和孩子談起過去發生的事:乍看起來,這種方式最簡單,其實它是最難的,因為全要靠父母的語言。但也是大部分父母會採取的方式,是的,大家一般都選擇了最難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

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也需要回顧自己和來訪者的錄音,而且往往會發現在談話過程中,自己有時候沒有抓住對方拋過來的球,或者有一兩句回應的話可以說得更合適。可見談話的困難性。

當然,用談話的方式複述過去發生的事,有一些可以總結下來的模式,但太多了,下次開篇文章單獨講。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具體的案例分析,接下來會盡量每一種方式找一個案例來具體分析,然後再講技術點,估計會更好理解。

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圖片來自網路

當然關於情緒處理,還有很多內容,比方很重要的一點,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自己就有非常強烈的情緒,這種時候該怎麼做。慢慢講吧。還有,引導孩子行為的方式也不止上面講到的。

總結

1.強烈情緒的表達方式:聲音、動作、語言、退縮;

2.父母常見的應對方式:禁止行為、轉移注意力、化敵為友、「舉重若輕」;

3.情緒:情緒沒有對錯、接納情緒,引導行為;

4.引導行為的方式:表達孩子感受(情緒命名)、還原場景:角色扮演、遊戲、畫畫、談話。

今天就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