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解放日報震撼大片來襲:一份報紙和一座城的70年

解放日報震撼大片來襲:一份報紙和一座城的70年

有一份報紙

與新中國同齡

有一份報紙

見證了上海自解放後到今天的日日夜夜

今天,《解放日報》

迎來了70歲生日

讓我們和你一起

重溫這些故事

【創刊】

1949年4月下旬,黨中央決定把《解放日報》的報名交給上海。5月25日,接管隊伍向上海進發,其中2人提前下車,在蘇州把毛澤東主席題寫的《解放日報》報頭製成鋅板。27日晚,上海漢口路編輯部內徹夜燈火通明,所有版面已經排定,但蘇州的報頭還未送到……

我們共產黨人從今天起在上海刊行解放日報,用他的篇幅來發表自己的主張,向上海人民作各種建議……

——1949年5月28日《解放日報·發刊詞》

【讀者來信】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解放日報》開闢了「讀者來信」欄目。從工作時間太長到怎樣教育子女,從街上買不到棒冰到該不該穿花衣服。讀者信任《解放日報》,把心裡話都告訴《解放日報》。僅1956年7月,編輯部就收到來信一萬餘件。

專欄的名稱叫「知心話」。顧名思義,無非是請大家把心裡要說的說出來,通過這塊園地,大家一起來商量商量……來信不必以現在的欄目為限,心裡想什麼,就怎樣寫。

——1957年6月2日《解放日報·開場白》

【十個第一與五個倒數第一】

1980年9月下旬,《解放日報》收到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沈峻坡的一篇調查報告。報告的核心內容是:計劃經濟束縛了上海的發展,百姓生活難以改善,文章直面矛盾,尖銳地提出問題,撥動了上海人的心弦,這能否見報?編輯部展開了討論……

我們應當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上海?……要找到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首先要對上海的歷史和現狀作一番實事求是的分析和探討,從中引出經驗和教訓……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報·編者按》

【陳燕飛救人】

1982年4月30日晚,上海汽修四廠女工陳燕飛不顧懷有身孕,沖入蘇州河內,救起輕生者。這件事,被解放日報的通訊員知道了。當天的版面早已排定,對這條小小的突發新聞,《解放日報》會怎樣處理?第二天……

怎樣更好地把蘊藏在群眾之中的心靈美髮現出來,發揚開來?我們可要善於認得真金啊!

——1982年5月2日《解放日報·燈下隨筆》

【皇甫平】

1991年2月至4月,《解放日報》陸續刊登四篇評論,署名「皇甫平」。四篇評論,一個主題:改革開放的旗幟動搖不得,令當時的社會各界為之一振。一年後,小平視察南方,「皇甫平」這個虛構的名字,就此留在了歷史進程之中。

歷史和現實已經反覆證明,「何以解憂,唯有改革」。改革開放是我們須臾不可分離的法寶,改革開放是上海擺脫困境,求得振興的唯一出路。在這個歷史性的「改革年」中,我們要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

——1991年2月15日《解放日報·皇甫平》

祝《解放日報》生日快樂!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趙翰露 龔丹韻

視頻和圖片中,除特邀嘉賓外,均報社員工及家屬扮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沒有大運河,就沒有「北京城」?可能還不僅於此……
商業廣場上演高樓索降,潛水救人,防災減災應急科普這麼「玩」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