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韓國第一不就是個「傻子」
流弊!!!
《寄生蟲》。
26日凌晨,《寄生蟲》以評審團全員9票的壓倒性優勢,將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收入囊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這是導演奉俊昊在三大電影節的首次斬獲,更是韓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零的突破。
但。
為什麼是奉俊昊?
需知,韓國長期征戰國際的導演,不論朴贊郁、李滄東、金基德、洪常秀,其資歷,經驗都比奉俊昊資深。
更何況,比起以上幾位,以類型片起家的奉俊昊,怎麼看都沒有「大師相」。
所以。
為什麼是他?
此次《寄生蟲》拿獎,一句無爭議的評論是——
這是類型片的一大勝利。
長期以來,類型片因其相對通俗的特質,一直受頒獎禮冷落。
連奉俊昊也早早給自己找台階。
獲獎可能不大,這部電影更像是拍給韓國本土觀眾看的作品,外國人不一定能非常理解。
最終。
奉俊昊用實力向世界證明,類型片確實可以做到精彩性和藝術性並存。
但講真。
與其說奉俊昊拍類型片,不如說他一直在探索類型片的邊界。
一種類型片的背後,往往是一套經過千萬次錘鍊,且驗證有效的語法。
問題是,再有效的語法,看多了,也會成為套路。
既成套路,難免膩味。
而奉俊昊的電影,好就好在,處處反套路。
以其韓國票房最高的《漢江怪物》為例。
按好萊塢的敘事套路,怪物通常遮遮掩掩,欲蓋彌彰,直到進度條過半才現出真身。
但在《漢江怪物》。
僅僅12分鐘,怪物就露出全貌。
怪獸露臉後呢?
打怪物,也反套路。
這一幕當時看得Sir嘖嘖稱奇。
一家人,在漢江邊拿著槍圍獵怪物。
怪物中槍,暴怒反擊。
就在這時,爺爺拿著只剩一顆子彈的槍朝怪物,隻身向前。
眼神堅毅,步伐乾脆。
舉槍,瞄準!
一個市井英雄正要升起之際。
——連BGM都出來了。
干!
原來沒子彈。
結果,爺爺只得轉身,一臉堂皇回頭,揮別家人。
然後?
沒有然後。
反轉嗎?反轉。
幽默嗎?黑色的。
當主流類型片前仆後繼渲染犧牲的壯烈時,奉俊昊看到犧牲背後更為隱秘的利用。
所以他要追問,誰說犧牲一定是有價值的?
看奉俊昊的電影,你要時刻準備挨耳光。
而看完奉俊昊的電影,你更要做好後腦勺挨悶棍的打算。
Sir說過,《殺人回憶》的多重結局。
當宋康昊死死地盯著屏幕時——
他看見什麼?
罪犯?
誰是罪犯?
更進一步,這眼神,是悔恨還是憤怒?
事實上,奉俊昊電影的所有結局,都有綿延而豐富的開放性。
《綁架門口狗》最後,大學講師通過賄賂獲得教授的工作,卻得屈身於昏暗的講堂;因為疏忽工作而被炒魷魚的公寓管理員,卻自由地爬山玩耍。
所以,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雪國列車》最後,年幼的男孩和女孩終於逃出了封閉的列車,卻發現遠處站著一隻北極熊。
所以,這是生存的希望,還是又迎來一輪生命的撕咬?
更撼動靈魂的是《母親》。
最後,夕陽下,幫弱智兒子掩蓋罪行的母親,像個弱智一樣在大巴上無端端起舞。
所以,她也瘋了么?
她是瘋了還是像兒子一樣裝瘋?
當主流類型片前仆後繼謳歌底層的善良時,奉俊昊看到善良背後更為隱秘的算計。
所以他要追問,誰說底層一定是善良的?
別誤會,並非奉俊昊沒有惻隱之心。
恰恰相反,正因為他對小人物有著更為深沉的愛和憐憫,所以才對真實的他們有著敏銳的體恤。
《母親》中,被母親拿來當替罪羊的是誰?
另一個無依無靠的弱智少年。
「弱者不一定值得同情,因為弱者之下,還有弱者。」
一部類型片。
能有一個好故事,已夠及格。
再把這個好故事講好,即高分。
而奉俊昊類型片更高級的地方在於——
他在玩轉類型片元素的同時,也將自己對韓國歷史的反思,對韓國人苦難的關切,融入其中。
你看到的是個人命運在時代巨變中被拉扯,被撕裂的悲劇。
這種悲劇的根源,既有歷史,政治,社會之因,也不乏主觀選擇。
《殺人回憶》。
以至今未破的華城殺人案為藍本,真實重現20世紀80年代韓國鄉鎮落後的生活狀況。
警察粗暴地對待罪犯,推理全靠主觀臆測。
「是不是犯人,我看他一眼就知道了。」
不止。
找巫婆問破案線索。
宣紙上倒墨水,幹了就有兇手的臉。
這什麼意思?
《漢江怪物》。
電影上映時,正值駐韓美軍事件,當時,肇事美軍開裝甲車碾死女學生,卻被判無罪,民憤滔滔。
片中,急速惡劣的環境催生了怪物。
但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誰還在往漢江傾倒化學垃圾。
——美方實驗家。
片尾,怪物被殲滅。
宋康昊窩在小房間吃泡麵,電視上正播放美國政府對此事件的報道(稱一切是謊言),節目未完,遠方若有若無地傳來又一聲怪物的嘶吼。
宋康昊放下碗筷,用腳趾頭把電視機關掉。
這,又是什麼意思?
就算是向西方資本妥協的《玉子》,最動容的一幕,還是奉俊昊對韓國年輕人生活現狀溫度性地描寫。
集團貨車司機對著上司吐槽:「我確實有駕照,但我沒有四大保險(買不起)。」
然後,丟下鑰匙,揚長而去。
最後還在媒體跟前大喊「They fucked up,not me.」
這這這,又是什麼意思?
說回此次獲獎的《寄生蟲》。
故事。
一開始就以奉式慣有的戲謔和懸疑抓人心。
無業游民金奇澤(宋康昊 飾)一家,原本屈居地下室,靠著製作披薩盒子生存度日。
一天,好運降臨。
經朋友介紹,長子奇友(崔宇植 飾)認識了富人朴社長(李善均 飾)。
憑著妹妹十級PS功力,奇友以偽造的學歷證書,順利獲得家教工作。
當踏進朴社長家門,眼前從未見過的富裕生活,循序激活,並膨脹了他。
他開始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妹妹進富人家擔任職位。
他們迅速成為這家人的「寄生蟲」。
但他們沒想到——
當「寄生蟲」的,不止他們……
留意這張海報,富人一家穿著鞋子,而窮人一家沒穿鞋,但在海報的左側,顯然還有一雙沒穿鞋的腳。
除了故事,《Sir電影》前線夥伴@小驢更折服於其講故事的方式。
前半段笑點滿滿,背景音樂的襯托下,一段段戲劇化的衝突安排既緊張又喜感。
後半段隨著劇情的推進,情感不斷深入,幾次反轉出乎預料,整體情節毫無贅余,敘事堪稱完美。
用戲謔講述苦難,用隱喻揭示現實,所有人都是無辜的,這是社會無解的問題。
《Movies Room》影評人@Radek Folta更誇張:
忘記昆汀吧,本日真正的電影是《寄生蟲》,這就是為什麼電影中敘事是如此重要。
還有英國《每日電訊報》影評人@Robbie Collin,Sir只能說,這樣的評論也鑽入了我的皮膚。
這是一部(寄生蟲)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更多讚美,Sir沒看過,就不妄加引用了。
但一點毫無疑問。
即使《寄生蟲》沒有好評如潮,沒有金棕櫚大獎,僅沖奉俊昊這個名字。
這部片,就是年度必看。
奉俊昊。
1969年9月14日出生於韓國大邱廣域市,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系(88級),導演、編劇。
用昆汀的話說:八九十年代後,最具斯皮爾伯格氣質的導演。
在Sir看,金棕櫚頒給《寄生蟲》。
是《寄生蟲》的勝利,是奉俊昊的榮譽,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韓國電影多年埋頭苦幹的肯定。
重新捋一遍他的作品,你就會發現——
奉俊昊其實也是韓國電影的「寄生蟲」。
——導演軌跡和韓國電影甚至社會發展完全重疊。
2000年,《綁架門口狗》。
正是韓國電影實行「電影振興」政策第二年,其時,也是批判性新聞繁榮頂峰的一年。
電影評論雜誌,是當中領頭羊。
2003年,《殺人回憶》大獲成功,讓韓國電影界第一次知道,「優質電影」(well-made film)才是持久保持競爭力的出路。
因為《殺人回憶》不再強調明星,強調特效,而更注重節奏敘事和情感共鳴。
同一年,韓國首次出現千萬人次票房電影。
相比朴贊郁的奇情奇觀,李滄東的文藝晦澀,洪常秀的自我小品,金基德的極端癲狂……
奉俊昊最擁抱市場。
他拍電影的動機很簡單。
對我來說,沒有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之分……首先,我要拍一部我想看到的電影,我自己有想看的電影,但沒有人為我拍,所以只好自己來拍了。
簡單說,這是一個不被「大師大作」蠱惑的實幹家。
延世大學社會學系就讀期間,他就發起電影社團,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研究電影,一部片子看幾十遍,一遍一遍地拉片分析,直到可以背齣電影里的鏡頭。
「奉細節」、「奉執著」、「奉堅持」,都是他綽號。
奉俊昊對細節執著到什麼程度?
《寄生蟲》,為了打造出無業游民金奇澤一家住在地下室,不見陽光的殘舊感。
燈光要偏綠,牆壁要有破損、廁所要有污跡、傢具要有磨蝕。
而這一切,都要經過他一一確認。
為的,就是令觀眾隔著屏幕,都能嗅到那股「發霉的味道」。
同時,這也是一個不惜代價的夢想家。
為了籌錢拍電影,奉俊昊畫過漫畫,賣過甜甜圈。
拍攝第一部短片時,因為資金困難,他偷偷在父親禮券抽出一張,給演員當報酬。
終於有錢買下第一台攝影機,當晚,奉俊昊抱著睡覺。
更重要的是——
這樣細緻到極致,實幹到妄想的故事經歷,不過是如今韓國電影大多數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從業者的縮影。
電影,尤其類型片,從來不是一個人拼出來的。
以《寄生蟲》為例。
對。
奉俊昊牛。
但。
韓國國民演員宋康昊的演技不牛?
攝影師洪垌杓(他也是入圍上屆戛納主競賽單元的《燃燒》攝影)不牛?
甚至於。
在奉俊昊迷失《雪國列車》,《玉子》,以批評清醒他的韓國媒體不牛?
戛納頒獎禮,最觸動Sir的,不是得獎一刻,是——
得獎後,奉俊昊走上台,定定地看著獎座,很久,然後動情地摸了一下獎座。
奉俊昊:
我就只是一個在12歲的年紀下決心當導演的,特別小心翼翼同時也帶著傻勁的電影狂,根本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親手觸摸到這獎盃。
一個傻子要想成功,必然有一班傻子陪他發瘋。
一班傻子要想成功,必然有一個可以保護,乃至褒獎這種傻勁的社會環境。
從這點上,真沒必要問,我們的「奉俊昊」在哪裡?
就是此時此刻,看這篇文章的你。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