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色列能在夾縫中生存強大,看看它當年主動歸還西奈半島就明白了

以色列能在夾縫中生存強大,看看它當年主動歸還西奈半島就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這個國家,自打建國就生存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包裹之中,而且為了生存,從1948年建國就一直以一國之力與眾阿拉伯國家打鬥到今天。最令人嘆服的是,在這70多年間以色列不僅奇蹟般地站住腳跟,還成為了中東地區唯一的一個發達國家。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以色列靠什麼可以抵抗住阿拉伯眾國的圍攻?又是如何在圍攻中成就自己,解決生存和強大起來問題的呢?

這當中當然離不開自己強大的武力作為基礎,但正所謂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以色列驍勇能戰不假,但也極具智慧,憑藉著合理的外交斡旋,高超的取捨之道,使以色列不僅在阿拉伯世界的夾縫之中活得遊刃有餘,而且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也在不斷增強。

當年以色列主動把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彰顯以色列高超外資的手段與智慧。

西奈半島指的是埃及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亞洲部分國土。曾是以色列當年建國的備選地址,因為荒涼缺水等因素而放棄。西奈半島全境6.1萬平方公里,大多數居民是貝都因人,世世代代都以放牧養羊和駱駝為生。雖然這裡貧瘠缺水,但歷來都是中東國家的必爭之地。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曾佔領過半島。但當時的以色列剛剛建國,實力較弱,在阿拉伯國家的威逼下,最後不得不撤走。

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先發制人,再次攻佔了西奈半島。這一次以色列人卻在西奈半島上駐了下來。因為這是埃及的領土,所以以色列的做法引起了埃及的不滿,並表示誓死奪回西奈半島。於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人也來了一個先發制人,攻克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奪回了西奈半島一部分領土。這也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損失都很慘重,雙方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至此,雙方都認識到,這樣打下去,對誰都不利。於是歸還西奈半島,埃及與以色列邦交正常化的問題就上升為主要矛盾。這時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希望中東實現和平,同時美、埃關係緩和,為中東問題向和平發展提供了條件。

這樣,1979年在美國的調解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根據這個和平條約:以色列於1980年1月前,先歸還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到1982年再歸還剩下的三分之一領土。埃及拿回西奈半島的全部主權後,雙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同時埃及解除對以色列的禁運,允許以色列的船隻在蘇伊士運河自由通行,允許向以色列出口石油。至此,雙方實現了邦交正常化。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還是棋高一籌,為什麼這樣說呢?理由主要有四條:

一是挑起了阿拉伯國家內部矛盾。埃及與以色列邦交正常化,猶如一顆炸彈把阿拉伯世界炸開了鍋,讓本就分歧重重阿拉伯國家的激進派和溫和派之間矛盾暴露無遺。「激進派」的敘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和民主葉門等國家,堅決反對「和平解決」,主張與以色列血戰到底。「溫和派」的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等為代表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雖然也反對埃以建交,但卻極力主張與以色列和談,公正合理的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但是埃及為了收復領土,不為所動,仍然堅持恢復了同以色列的外交關係,放棄對以列色的所有禁運措施。

然而,以色列與埃及建交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分裂阿拉伯國家,並非為和平談判,歸還已佔土地。以色列還是棋高一籌,用一個西奈半島,就成功的分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讓埃及不顧阿盟反對選擇了中立。使以色列在外交上大有斬獲,而阿盟則是重大失利。

二是破解圍困窘境避免四面為敵。以色列領土面積窄小。一面臨海,三面被阿拉伯國家包圍。回首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基本是四面受敵,埃及在西面打,約旦在南面打,敘利亞在北面打,處境兇險,兵力分散,雖然最後都打贏了,但是付出代價不小。所以破解這種窘境一直是以色列極為重視的問題。也就是說擴大生存空間,改變糟糕至極的地緣情況已迫在眉睫。

尤其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和敘利亞的兩面夾擊以軍,打得十分慘烈,差點就把沒原子彈用上了。當時以色列人口僅三百萬,光一個埃及人口就有四千萬。加上其它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是它的幾十倍。就算是以色列再能打以一當十,最後也會拼光的。

所以在以色列看來,占再多地盤也改變不了被阿拉伯國家包圍的事實,但可以解決這種多面作戰的窘境,通過改善自己的地緣政治劣勢來擴大生存空間,這完全是可以做的到的。歸還西奈半島,與埃及邦交正常化,就是最好的機遇,而以色列恰恰抓住了這個機會,退還此地不再讓自己四面為敵才是明智之舉。

三是西奈半島對以色列並沒有那麼重要。雖然西奈半島資源較為豐富,蘊藏有石油、煤、錳、鐵、銅等礦產,但是西奈半島幾乎都是大荒漠,開發起來很難。而且以色列並非靠資源生存的國家,西奈半島的自然資源對它並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以色列自己領土有大量的沙漠亟待開發,根本沒有精力去開發西奈半島!

如果以色列一直占著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則成為埃以的邊界線,這條黃金水道也會這樣廢掉,這樣對以色列沒有任何好處。總之,西奈半島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好。以色列極為精明,要是西奈半島好當年建國時怎麼可能放棄呢?

四是改善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的需要。當時的以色列在中東以及世界的聲名並不怎麼好。所以以色列亟需改善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戰爭不是鬧著玩的,是要死人的。對於交戰雙方的平民百姓來說,都是痛苦的失敗者。以色列主動的示好,當然首先考慮的是本國的利益,但也讓阿拉伯國家明白這樣打下去對誰都沒有好果子吃。

整個中東地區的戰爭,是巴以問題的反應,但更是美蘇兩國博弈所致,不管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打成啥樣,吃虧的總是自己。面且這場戰爭是不會完的,也是沒有結果的。埃及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不顧阿盟的反對,與以色列人的和談。以色列當然要抓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以來第一個和平機遇。埃及要求交還西奈半島,以色列沒有理由不接受。以色列總理拉賓因此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對於改善以色列的國際形象,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是明智之舉,聰明的選擇。對以色列來說,多一塊領土也改變不了被阿拉伯世界包圍的地緣環境,能夠在夾縫中生存強大才是硬道理。用一個西奈半島,打破了阿拉伯世界的圍困,挑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內部矛盾,換取更好的戰略生存環境,才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最佳選擇。俗話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打此以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雖然還是小規模的衝突的不斷,但大規模的戰爭基本沒有了。也使得以色列能夠騰出精力抓自身的發展,目前以色列的人均GDP高達四萬美元,已是無可爭議的發達國家。

所以說,歸還西奈半島,以色列確實技高一籌,也彰顯了其大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當年猶太人建國為何偏選狹小的巴勒斯坦而不選南美洲那塊大地?
美國為何一定要在二戰整垮英國?看看兩國在一戰後的博弈就明白了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