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能雲·芯世界,探索中國芯、雲十年大勢

智能雲·芯世界,探索中國芯、雲十年大勢

新智元報道

來源:《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

作者:楊靜、金磊

【新智元導讀】本文發表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9年第5期,聚焦邁入超異構時代的 AI 計算,晶元助力產業互聯網實現變革,雲端芯全場景智慧化以及 5G 與邊緣 AI 在工業物聯網的落地案例,探索中國芯、雲的未來十年大勢。

2019 年 3 月 27 日,新智元 AI 技術峰會——智能雲·芯世界在北京舉辦。

來自英特爾、谷歌、阿里、騰訊、華為等全球人工智慧企業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專家聚焦邁入超異構時代的 AI 計算,晶元助力產業互聯網實現變革,雲端芯全場景智慧化以及 5G 與邊緣 AI 在工業物聯網的落地案例,探索中國芯、雲的未來十年大勢。

本文觀點主要參考本次峰會「AI 技術領袖論壇」環節,新智元創始人兼 CEO 楊靜女士同阿里雲數據智能總經理曾震宇,騰訊雲副總裁王龍,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360 集團副總裁、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顏水成,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代君等特邀嘉賓討論的內容。

「智能 」,未來十年世界科技產業主發動機

「智能 」一詞於 2017 年在騰訊的一次峰會上提出,當時騰訊推出「雲智天殊」平台,最早被稱為「智能 開發」平台。「智能 」和「互聯網 」 一脈相承,「互聯網 」是把互聯網技術應用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銷售的日常活動當中 ;「智能 」 的目的是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找到人工智慧的切入點,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有所創新。

國務院總理在 2019 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智能 」,用人工智慧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是國家層面對人工智慧定位和現實意義的一次概括。目前,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並不樂觀。2017 年相比 2016 年收入增長 18%,2018 年相比 2017 年僅僅增長 1%,而 2019 年經濟增長率可能進一步下降,這是實體經濟面對的典型挑戰。目前來看,體驗升級是能夠讓消費者提升購買動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產業升級的同時也面臨著消費的「降級」,消費者的很多家電用不壞就不會換。 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太快,而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很慢,這是人工智慧目前面臨的產業升級環境方面的挑戰。

「智能 」是助力企業升級的好方法。一方面, 讓設備交互方式發生改變,今後可通過聲控和遠距離控制等方式讓家電變得更易於操控。另一方面是產生聯動性。以往每個家電都是獨立的個體,「智能 」之下會構成一個協同的整體和不同的圈層, 有的圈層負責交互,有的圈層負責執行。這些設備之間產生聯動、產生新體驗的時候就會激活大家對這些智能設備的嚮往,也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比較大的助力。

「智能 」接棒「互聯網 」,體現了基於數字革命的 AI 技術對社會生產的全新賦能。從宏觀層面來看,「智能 」成為賦能傳統行業的新動力,AI 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規模化產業落地的時機已然來臨。從微觀層面來看,藉助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豐富應用,智能醫療、交通、金融等「智能 」應用會讓我們擁有更加智能的萬物互聯的生活。因此,「智能 」對未來十年的科技產業發展將起到發動機般的推動作用。

雲、邊、端三位一體,全局計算 加速智能產業落地

萬物互聯將帶來大量的計算能力,若僅有端或僅有雲都很難滿足,因為端和雲是有分工的。端側非常適合解決個體的問題,比較適合實時信息處理;雲側解決的是更大的問題,可進行更複雜的計算。

當下,智能產業需要一個連接雲、邊、端的操 作系統。以前只是雲端,現在又有了邊緣的概念,它的出現是由三個方面的因素所驅動。首先是數據隱私問題,企業一般不需要也不希望給用戶做選項——數據是否要傳到雲端,當然基於這些方面也有很多解決方案,比如同態加密等試圖解決在不披露隱私的情況下對數據進行處理。其次是應用場景 的需求,如果一定要把數據上傳到雲端再做決策和交互的話,很多應用場景都不能接受,比如無人駕駛或者精密機床的場景,因為數據傳導回去之後場景可能就已經過時不適用了。最後是商業化的考慮,如果不需要那麼精確的場景,推到雲端將增加成本、降低效率。雲和邊緣達到很好的平衡,雲端智能產業落地的速度才能更快。

作為中樞,雲有必要把各個端上經過計算的數據彙集到雲端。因為每一個邊緣點上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個片段,彙集在一起以後,通過全局計算才能分析出相應的全貌。5G 的出現讓雲、邊、端三位一體成為可能。首先,連接速率上升 10 倍,時延變成原來的 1/10,基站連接大概是原來的 1000 倍,相當於原來兩個車道的馬路升級到 20個車道。5G最大的好處就是打通了雲和邊緣,使得雲和邊緣之間的同步變得更加簡單。很多業務原來只開發雲側,或者只注重端側,5G 可以使得端雲協同變得更好,端雲的計算架構也會在 5G 架 構下呈現新的面貌。

想要成為人工智慧的領跑者,產業落地是關鍵。 隨著邊緣計算的不斷發展,雲、邊、端逐漸趨於「融合」趨勢,這樣的一個全局式的計算模式必將加速智能產業的落地。

AI 芯與雲:萬億級智聯網的超強 「大腦」

萬物互聯的設備數量,相比手機會呈現數十倍、百倍以上的增長,形成強大的智聯網。在智聯網上的這些設備又形成龐大生態,這對晶元、供應鏈夥伴來說確實是巨大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問題 : 大多數智能硬體的功能相對單一 ,一天內真正被使用的時間很短,不像手機一樣起到連接他人的作用。同時,如果本地的智能不夠,用起來就沒那麼靈活,這也是 AI 晶元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

雖然很多公司都做 AI 晶元,但是造芯不僅僅涉及到流片,還涉及到系統的生態建設、訓練合適的模型等很多方面。有些創業公司直接把晶元拿過來,把演算法特別是底層的演算法在晶元上運行一下就推向市場,這種做法很浮躁,不利於智聯網的建設。

AI 晶元最終只有大廠才能做到極致,大廠既有硬體,又有軟體生態,也有市場渠道,因此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依然是大廠的天下。A I 晶元創業者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到一定體量之後被大公司收購。去年深鑒科技被賽靈思收購,就是比較成功的案例。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能留給創業者的機會不多了。

AI 晶元和萬億設備出現後,邊緣設備以及邊 緣應用場景的碎片化是非常嚴重的。它對算力、數據的隱私等方面都有很多要求。比如智能門鎖配置攝像頭,有什麼辦法能讓演算法在門鎖和雲之間做一個配合,與雲進行有效連接,並將耗電量降到最低?這需要精確的系統,而且是大家遵守的協議系統來做調度。在開始做 AI 服務的時候就 要想清楚它的邊緣是什麼,還要給邊緣提供比較靈活的服務,從功耗、數據、模型等層面,更好地把邊緣的場景帶到雲端。

智能雲、芯世界,中美將爭奪智能世界的主導權

AI 芯和雲決定未來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這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國與國之間的 AI 競爭也非常激烈。2018 年,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 公布擬制定的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體 系框架,涉及晶元、機器學習、機器人等 AI 基礎技術, 成為影響中美科技交往的一個重要事件。中美之間的科技交鋒實際上是核心的業界話語權爭奪,是一場未來產業的終極大戰。

從產業競爭的角度來看,中美之間產生爭奪很正常,因為微觀層面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核心還是要靠各國自身的競爭力。在中美 AI 競爭中,中國具有很多優勢。首先,人口是 AI 產業的基礎。中國的人口數量較大,中國的互聯網應用活躍度超過 美國,人均用機時長、產生的數據量也都遠超美國, 這對 AI 學習速度、訓練速度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機遇。 其次,數據是一個國家的關鍵資產,以國家為環進 行閉環是非常自然的,中國和美國是最有機會形成 閉環的,兩者都有非常大的可學習資源發展 AI,只要我們努力,中國也不會比美國差。最後,中國有產業政策的優勢。因為國家層面可以通過很多辦法 推動落後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化。除了移動互聯網之外,能夠把這種強項滲透到更多的行業,然後在數 據的領域積累更多的優勢。

雲邊芯大戰是一種良性的競爭。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眾多廠商在一起競爭,在同一個 市場上發力,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雖然中國的整個雲廠商收入比亞馬遜雲服務 (AWS) 低很多, 但這只是雲計算髮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中國雲 計算的市場規模潛力會比美國大很多。中國現在 的信息技術從業人員總數低於美國,一方面說明中國的信息技術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也說明信息技術廠商發展的天花板很高。在這個背景下,各家廠商如何定位,如何提供更有效率、更好體驗的產品,是企業能否贏得萬億美金市值的重要因素。

結語

AIoT 的使命是數字化物理世界,構建起萬物互聯的世界。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物理連接所需的底層算力——晶元,其數量是全球人口總數的 N 倍,非常龐大,這就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也是 為什麼要去做 AI 晶元,因為這樣可以在各個地方 形成足夠大的出貨量。

未來,智能雲、邊緣計算和萬物互聯的新智能世界,將迎來雲邊端萬億美元市場。伴隨雲、邊、端和相應 AI 的不斷發展,全球智聯網將誕生,並帶來巨大的技術和市場機遇。

關於作者

楊 靜

CCF 專業會員。新智元創始人兼 CEO。曾任法國陽獅集團實力傳播 (Zenith Media) 媒體購買及諮詢副總監。

金 磊

本文刊登於《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9年第5期,致謝《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動態主編王濤和編輯部李梅女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發布會:打造AI產業世界級新高地!
谷歌首個同聲傳譯模型,讓你張嘴就能流利的「說」任何一門外語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