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有一次,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我發現有一個小男孩的小手上黏了一些紙巾,上面還有黃黃的污漬。

孩子說:「吃了冰淇淋,沒洗手就直接擦紙巾,結果紙巾黏上面了。」

說完後,他就伸手抓葡萄吃,黏著紙巾的手直接抓濕漉漉的葡萄……

「好髒的樣子,你可以先洗手啊。」一旁有個小女孩說。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不用啊,回家等媽媽幫我洗就行。」小男孩說,繼續伸手抓葡萄吃。

「我家的大人都很勤勞的,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這麼懶。」小男孩的媽媽對我說。

孩子的懶惰,常常是大人造成的?為什麼

一般來說,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模仿能力和好奇心的發展,常常能自發地學會一些事情。即使不用教,在孩子們對應的年齡,也能勝任一些小事情。例如,一個3歲的小朋友能懂得洗手了,一個4歲的小朋友能學會看管好自己的東西,一個5歲的小朋友能很好地把玩具歸類,一個6歲的小朋友能學會整理書包,雖然有時不夠整潔……

當孩子們成長到5歲,如果有大人的引導,孩子們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個「小大人」了,因為很多5歲的小朋友,不僅懂得飯後收拾和洗碗,懂得收衣服、疊衣服,還懂得掃地、倒垃圾,還學會洗小內褲和襪子了。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如果你細細回憶,一定會記得:在寶寶1,2歲時,當他看到你拿著掃帚掃地,他一定曾經要求過也掃地;當他看到你洗碗時,一定也曾經要求過也洗碗;當他看到你切菜時,一定也曾經要求過也切菜……這就是小朋友的模仿力和好奇心的表現,這兩種天生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勤勞的孩子。

可是,大人常見的一些錯誤行為,不知不覺地,就把孩子養「癱」了

大人常見的錯誤行為有四方面:

1、大人喜歡幫忙和包辦

當我們認為孩子可能會「幫倒忙」時,當我們認為孩子可能會「危險」時,當我們認為孩子可能會「難勝任」時,很多大人就喜歡幫孩子。其實包辦並不是幫孩子,對孩子來說,大人的包辦是在提醒孩子的「無能」。久而久之,「無能」便變成一種習慣了,懶惰孩子就養成了。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想讓孩子勤勞,你要當『懶惰』爸媽。」一位媽媽說。

原來,在一次幼兒園放學時,她去接兒子。孩子一從門口走出來,張嘴就向媽媽抱怨:「媽媽,你怎麼沒幫我帶雙面膠?害我被老師罵……」

這媽媽當時就覺得,她一定要當「懶媽媽」,否則,勤勞的媽媽只會養出懶惰孩子!

第二天早上出門前半小時,她裝作不舒服地對孩子說:「媽媽生病了,今天不能幫你收拾書包了,怎麼辦?」孩子說:「媽媽你休息吧,我自己收拾。」結果孩子就真的自己收拾了,她也沒理會孩子是否收拾整齊。放學的時候,孩子得意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很多小朋友都忘記帶橡皮泥了!我收拾書包比媽媽還厲害,看來以後要靠自己!」

從此,孩子就自己收拾書包了,雖然有時不小心漏掉了某些東西,可孩子每一次被老師批評後,下一次做得更好了,還自發地學會了畫「塗鴉清單」,還養成了每天把第二天需要帶的東西通過塗鴉記下來的習慣,自此很少落東西了。

2、大人喜歡催促孩子

「快點收拾玩具」,「快點穿鞋」,「快點把襪子洗了」……很多大人喜歡頻繁地催促孩子。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大人一直催,小孩慢慢地會把耳朵「關」起來——大人「催」的效用慢慢遞減,孩子久而久之會把大人的催促屏蔽掉了,孩子的行動力也沒變好,甚至還變得愛拖延和懶惰起來。「反正會有媽媽催,我不用著急」,「最後一刻爸爸會提醒我的」……很多被催促「快點」的孩子,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愛玩玩具、卻不喜歡收拾玩具是很多小朋友的共性。有一個家庭也是如此,小女孩睡前沒收拾玩具就爬上床睡覺了,媽媽不催。因為這位媽媽和女兒有個約定,沒被女兒收拾好的玩具會成「孤兒」,如果臨睡前客廳出現「孤兒」,一定會被媽媽放進箱子里。「佔了箱子的五分之四時,玩具就要被封裝起來捐掉」,媽媽與女兒這樣約定。所以,小女孩每次看到箱子里有「孤兒」玩具時,當天晚上收拾玩具就特別認真……就這樣,孩子睡前主動收拾玩具的習慣就養成了。

3、大人習慣放任孩子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管教比較松,有些大人是因為忙,顧不上教育孩子;可有些家庭是因為秉持某種信念,例如他們認為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長,大人不應該干預等。其實這兩種都是錯誤的養育孩子的做法。因為幼兒說經常提到,小朋友在幼齡期常常以「自我」、「本我」為出發點,怎麼舒適怎麼來,所以很多人性的弱點在小朋友身上很明顯。享受、安逸、貪婪、自私……如果大人一直放任孩子不管,那麼就容易養育出缺乏自律的孩子。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有一個家庭,爸爸媽媽長期在外地工作,孩子跟隨奶奶生活。「奶奶的身體不是很好,孩子被養育得『一塌糊塗』」,鄰居們經常這樣評價他們。例如孩子會直接把吃掉的冰淇淋的包裝袋丟沙發上,沙發上經常被爬滿了螞蟻;孩子有時還會在床上吃零食,零食碎末掉床上也不清理……「這個孩子很懶散,有時感冒,鼻涕在臉上幹了,也不清洗掉,很多小朋友都不願跟他玩……」老師這樣評價孩子。後來,孩子的奶奶去世,這孩子去了姨媽家寄養,姨媽給孩子列了一些行為規則和生活要求,才慢慢地把孩子的行為糾正了一些。

4、大人喜歡責罵批評孩子

有一個家庭,小女孩在晚飯後,學著媽媽平時的樣子,幫忙收碗。當媽媽在廚房把孩子收的碗筷洗乾淨後,回到客廳才發現桌子上還有兩隻碗,可小孩已經開始玩玩具了!媽媽開始發怒譴責孩子:「你幹什麼?偷工減料是不是?」小女孩的臉蛋紅了,沉默地把剩下的兩隻碗收進了廚房的洗碗槽里。第二天,小女孩沒有幫媽媽收碗了。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上面這位媽媽的發怒,把孩子的積極性「澆滅」了;媽媽的批評也挫敗了小孩的自信,小孩下次就不想收了。一般來說,如果父母平時喜歡用強迫或嚴苛的手段要求孩子做事情,只有短效,並且孩子也不是出於自願的,當孩子哪天脫離了監管,可能就「癱」了;父母只有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才有長效。

幼兒說以上面的故事為例,如果媽媽在發現孩子漏掉了2隻碗時,可以用鼓勵的語氣對孩子說:「寶貝,你今天主動做家務很棒呢。可是你漏掉了兩隻碗,它們迷路了,怎麼辦?」孩子得到認可和稱讚,收穫了自豪感,有助於發展孩子的內驅力,他們未來會積極地想辦法做得更好。

最後,我想起了一個逗趣的視頻。

故事裡,一位媽媽住在樓梯樓的9樓,因為不想動,每一次電話訂米時,都說她是孕婦,米要送進門。一開始,米鋪老闆很熱心,總會把米送上門。後來有一天,米鋪老闆直接掛掉了她的電話。她打了好幾次,米鋪老闆的妻子才說:「我們都不敢接你生意了,因為三年來你一直懷孕……

過來人:孩子懶惰要怪父母?揭開幼兒心理「成長軌跡」便知曉

而她的4歲兒子,把媽媽這一招學得活靈活現。每一次從幼兒園放學回家,熊孩子都會用各種借口要媽媽背他上樓,最後有一次竟然說:「我今天在幼兒園扮演螃蟹,老師說螃蟹不懂爬樓梯……」

看來,懶孩子還真是爸媽惹的禍!

關鍵字:習慣養成、親子互動、養育方法、育兒理念、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哥哥幼兒園全托寄宿vs弟弟非寄宿,差別戳心!
想讓孩子專註力像吸了磁鐵?從小陪玩四種親子小遊戲吧!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