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21億凈利潤下的危機:手機公司的萬物互聯IoT夢能成嗎?

小米21億凈利潤下的危機:手機公司的萬物互聯IoT夢能成嗎?

自2017年末開始,由於馬太效應加劇,市場需求放緩,手機廠商們的競爭愈演愈烈。

一些專註線下市場的品牌來到線上分一杯羹,專註線上的廠商自然也不甘落後,紛紛布局線下直營店;技術方面,光學屏幕指紋、升降結構等曾是旗艦機才能享受的設計,紛紛下放到千元市場;越來越多的廠商通過拆分、孵化的方式推出子品牌,想要通過「田忌賽馬」的方式拖住競爭對手。

在這個背景下,小米發布了2019年Q1季度財報,小米集團2019年Q1季度總收入達438億元,同比增長27.2%,凈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22.4%,超出市場預期。 具體到手機方面,小米手機總收入為270億元,同比增長16.2%。出貨量達2790萬部。

粗看上去,小米出色的財報似乎是小米手機帶來的,但是事實上,小米手機現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也」。

略顯疲軟的小米手機業務

相信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小米並沒有公布具體地區的出貨量數據。

根據權威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報告顯示,2019年Q1季度小米手機的出貨量是整個國產手機廠商中跌幅最大的,出貨量僅為1050萬部,同比下滑了13%,市場份額下跌到了11.9%。無獨有偶,2018年小米在國內的出貨量也下降了6%。

在這種情況下,小米主動將紅米與小米拆分,想要讓前者主打性價比,後者進軍高端。

從目前的定價來看,紅米 Note 7起售價為999元;小米 9起售價為2999元。顯然紅米 Note 7完成了小米「死磕性價比」的拿手好戲,而小米 9對比小米之前的產品雖然價格有大幅提升,但是對當今動輒五六千的旗艦,還是有些底氣不足。

不容忽視的是,OPPO、vivo紛紛推出自己的子品牌,不論是售價還是設計都極具誠意,以realme X為例,該機僅僅比紅米 Note 7 Pro貴了200元,但是卻增加了升降式的機械結構,採用了性能更強的驍龍710處理器,不論是外觀還是性能對比紅米 Note 7 Pro都上了一個台階,哪個對消費者更有吸引力,一目了然。

小米財報顯示,小米9系列自2019年2月20日發布,到2019年3月31日,41天供貨量超150萬部,並在2019年4月初,銷量超過150萬部。單看小米的數據,還算亮眼,但是從網路上的消息來看,小米9的勁敵iQOO出貨量也超了60萬台——其他廠商沒入局前,這個價位段的市場基本都是小米獨吞的。

綜合來看,小米手機現在面臨的主要困局就是高端上不去,低端被打壓,因此,如果未來想要讓手機業務有一個好的發展,還是要將MIX系列做到極致,並且讓紅米系列死守性價比,有可能的話,讓小米的數字系列去和其他廠商比拼,這樣子小米的就有了「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的戰略布局,那麼「破局」也就指日可待了。

IoT業務穩步前進

作為國內第一批布局IoT業務的企業,小米佔盡藍海資源。並且隨著小米不斷將資源向IoT業務傾斜,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小米IoT業務綻放的勃勃生機。

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計算機)數達1.71億件,環比增長13.7%,同比增長70.0%。

具體到產品,小米電視全球累計出貨量為260萬部,同比增長99.8%;小米AI音箱出貨量超過1000萬台;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超過4550萬,同比暴漲247.2%。

除了保證已有IoT設備的活躍,小米還在積極拓展其他IoT設備,無論是空調、吸塵器還是洗衣機,小米均有布局,到目前為止,小米IoT產品已超1500個品類。

5月17日,小米還成立了大家電事業部,主要負責除了電視之外的空調、洗衣機等傳統大家電業務拓展。推測在不久的將來,小米將會發布電冰箱產品,這樣一來,小米IoT產品基本將白電和黑電一網打進。

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當購買使用一款或幾款小米IoT產品後就會產生產品依賴或產品忠實度,這對於小米推出更新的IoT產品是十分利好的消息。

不過小米IoT產品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依然是「性價比」,雖然憑藉高性價比可以快速收割用戶,但是在創新力上面相較於深耕了許多年的資深家電廠商難免有所欠缺。

而隨著眾多手機廠商或家電廠商的覺醒,小米IoT產品將在創新力上面臨十分大的挑戰。

賣服務比賣產品賺錢

一直以來,小米都在用「互聯網的方式」做產品。2019年Q1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營收同比增長,達到了42.6億元。

雖然互聯網服務在營收上也就是小米手機的零頭,但是毛利率方面,互聯網服務卻讓小米手機難以望其項背——2019年Q1,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潤29億,毛利潤率是智能手機的21倍,佔總公司毛利率的56%。

用羅老師的話來講就是,「(手機)就是交個朋友,不賺錢」。

從本質上來講,小米的模式是通過高性價比的硬體收割客戶(流量),通過產品上的廣告、遊戲、電商、金融等業務收割流量(賺錢),這正是一種成熟的互聯網營收方式。

而隨著小米手機以及其他IoT產品繼續通過低價、高性價比收穫客戶,想必未來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可以再創新高。

小米未來面臨三大挑戰

如前文所述,小米在老本行手機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手機市場已經飽和,消費者的換機慾望正在降低;另一方面,眾多手機廠商也開始到小米「性價比」的領地搶一份蛋糕。

因此,小米在2019年一定要用好紅米、小米以及MIX這三張牌,通過紅米守好高性價比陣地,通過小米與競爭對手糾纏,讓MIX有足夠的精力衝擊高端。

小米麵臨的第二個挑戰就是大家電,不同於小家電市場的「小打小鬧」,小米進入的大家電市場是一個更加重創新、更加成熟的市場,格力、海爾、美的等老牌廠商並非等閑之輩,不會靜靜的等待小米來蠶食他們的蛋糕。

一旦老牌家電廠商也開始走IoT的路線,那麼小米在大家電上的競爭力也許就會減弱很多,相應的,將時間再放的長遠一點,等到老牌家電廠商經營好自己的IoT護城河,小米好不容易攻下的陣地甚至還有易手的可能。

在互聯網服務方面,小米還要面臨「開源」以及「節流」的問題。

小米的營收要繼續提高,硬體肯定不是首先,那麼將來在互聯網服務方面小米會不會被又一次金錢沖昏頭腦,再出現類似「P2P廣告炸雷」事件。與此相對應的,小米互聯網服務營收的增長也不能單靠硬體銷售帶動的流量,而是找到更加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增長點。

總的來說,小米現在不再一家單純的手機廠商,更像是一家「雜貨鋪」,不論是產品還是營收都呈現出更加多遠的趨勢。

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抗風險能力強,但是也帶來了一個缺點,那就是不容易集中資源。

所以,未來小米究竟能不能靠IoT成為行業的巨頭?小米手機衝擊高端到底還有沒有可能?我們仍然需要靠時間來檢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科技 的精彩文章:

價值與收益嚴重倒掛,OTT大屏緣何讓廣告主猶豫難決?

TAG:電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