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前,一位老者為他留下九個字,一語點透朱元璋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前,一位老者為他留下九個字,一語點透朱元璋

我們知道,朱元璋本是一個農民,還曾出過家。但他卻通過起義的方式,建立了明王朝的政權。但是朱元璋能夠順利登上皇位,功勞卻來自許多人,這並不是朱元璋一個人便能做到的。通常一個優秀的領袖和統治者,都懂得招納賢才,君臣強強聯合,才有可能一統天下。正如三國劉備有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而漢高祖劉邦手下有張良揣測時局,朱元璋也有著自己的「智多星」。在很多讀者的印象中,輔佐朱元璋的智者該是劉伯溫無疑。劉伯溫卻是富有智慧,但若將劉伯溫與諸葛亮和張良等人對比,終究是缺了一些智謀。其實朱元璋在打下江山之前,有一位老者曾為他留下了九個字,正是九個字一語點透了朱元璋。由此看來,這位老者才是朱元璋真正的大軍師。那麼此人是誰?這九個字的妙處又是怎樣的呢?

元末時期,天下正值動蕩不堪。朱元璋雖然抓住了起義的好時機,但天下起義軍不止他這一支,凡事仍需要步步為營。當時朱元璋在攻打徽州,他感到自己需要更有智慧的賢士來提點一二。此時就有人向朱元璋推薦了一位老者,這位老者已經年近六十,名字叫作朱升。為了遠離亂世的顛沛流離,朱升選擇了隱退,但此人的智謀卻是名聲在外。朱元璋聽聞此言,便效仿當日劉備三顧茅廬,親自向朱升表明自己的赤誠之心。朱升見識到朱元璋的膽識和誠意之後,便答應指引朱元璋實現他的宏圖偉業。

朱元璋對這位老者可謂是尊崇萬分,謙遜向他請教。朱升不吝賜教,為朱元璋留下了九個字,這短短的幾個字更是一語道破夢中人。朱元璋看到後便將其牢記在心,對朱升老者的策略深信不疑。這九個字可分為三組,每一組三個字。第一組便是:「高築牆」。所謂高築牆,就是要做好軍事的防範策略,不要讓敵方有可乘之機。第二組則是:「廣積糧」。顧名思義,便是要準備好充足的糧食,做好軍事後勤工作,不至於糧倉空虛。第三組便是:「緩稱王」。這便是在勸誡朱元璋,切忌鋒芒畢露,過快地成為眾矢之的。而要默默積蓄力量,穩住人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而朱升也發揮了他作為智囊的關鍵作用,朱元璋本欲出兵攻克徽州,但朱升卻建議勸降徽州元帥。起初,朱元璋害怕朱升以身涉嫌。但朱升卻淡定地走到城門之下,與福童唇槍舌戰一番,徽州果真投降了。朱元璋見識到了朱升的智慧,更是對他敬佩得五體投地。那九字金言,朱元璋字字做了消化。適時積蓄自己的勢力,隨後的戰爭可謂是場場所向披靡。大將常遇春攻克婺州遲遲無果,朱升便讓朱元璋親自向承諾,絕不會殺一個無辜之人。後來,婺州便被攻克下了。而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一戰時,朱升制止了正面搏鬥,而是要朱元璋封鎖鄱陽湖的口糧運輸通道,再向百姓提前將糧食借走,後來果真贏得了勝利。朱元璋得以一統天下,最感謝的人就是老者朱升,可朱升已是古稀之年,不願留戀官場。朱元璋見朱升執意離去,便不舍地與他告別。

筆者認為,朱升的「九字戰略」當真是絕妙的智慧。打仗並非純粹依靠士兵的戰鬥力,軍事的防範策略,後勤補給都必不可缺,最重要的更是穩固人心。當年陳勝吳廣之所以能召集起義軍造反,贏在了秦朝失去人心。可後來,陳勝急於稱王,又聽信了奸人的讒言將吳廣處死。這一所作所為,無疑讓陳勝人心盡失。當日朱元璋的軍隊遲遲攻不下婺州,便是當地的百姓對朱元璋的印象便是「殺戮成性」,若是輕易將朱元璋的軍隊放進來,百姓豈不是深陷苦海?但是朱升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是朱元璋不得人心,故而讓朱元璋誠懇承諾,婺州得以攻克。而鄱陽湖一戰,朱元璋若是選擇以少敵多,殊死一搏,未必能贏過陳友諒。但若是選擇消耗陳友諒軍方的糧食,此戰便勢在必得。由此可見,朱升真乃明太祖的救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和珅一生中有很多對手,最強勁的並非紀曉嵐,而是作為大將軍的他
朱元璋因雨雪不斷無法登基,此人掐指一算,使皇帝敬畏不已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