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進害怕連累史進,離開史家莊,為何到了渭州卻大肆宣揚史進名聲

王進害怕連累史進,離開史家莊,為何到了渭州卻大肆宣揚史進名聲

(歷史釋疑 第139期/奉天玉)

《水滸傳》第二回中,大奸臣高俅剛剛得勢,升為太尉,本著新官上升三把火的「傳統」,發作了一個請病假的教頭王進,待真正見到王進的時候,又發現自己落魄時曾被王進的父親羞辱過,更加想給王進穿小鞋。王進也是一個機敏的人,他意識到高俅的惡意之後,選擇了帶著年邁的母親連夜逃亡,最終到了史進所在的史家莊,並在此停留了半年之久。他要離開的時候,史太公和史進苦留不住,王進給出的理由是「只恐高太尉追捕到來,負累了你,不當穩便,以此兩難。」

意思是說,王進害怕高太尉追殺自己,連累了史進一家。他此言並非空穴來風,原文提到,王進前腳從京城逃離,後腳高俅就下令「押下文書,行開諸州各府,捉拿逃軍王進」。可是,口口聲聲說害怕連累了史進的王進,到了渭州之後,卻從不避諱提及史進與自懷的淵源,甚至曾大肆宣揚過史進的名聲,這一點從史進初見魯智深的時候,只說自己來尋師傅王進,還沒自報家門,魯智深便問道:「你莫不是史家村甚至九紋龍史大郎?」

為什麼王進明知高太尉追捕自己,為什麼還大肆宣揚史進是自己的徒弟呢?他不怕史家莊遭到高俅的報復嗎?還是本就打算恩將仇報?其實,王進此舉非常恩將仇報,而是在堅持不斷的報恩。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首先,他與高俅之間沒什麼深仇大怨,高俅雖然下令要通緝他,卻也不可能常年累月的記掛著此事,何況史家莊臨近延安府,當時的高俅,手還伸不了那麼長。所以,王進逃到史家莊附近的時候,就已經不怕高俅了,原文提到他當時曾對自己的母親說過,「此去延安府不遠了,高太尉便要差人拿我也拿不著了。」這樣看來,王進在史家莊停留半年之久也好,從不避諱提及史進也好,都算不上恩將仇報。那麼,說他在堅持不斷的報恩,又是怎麼回事呢?

王進到史家莊附近的時候,雖然不再怕高太尉,但是他與母親一路風塵僕僕,又錯過了宿頭,如果沒有人伸出援手的話,那一夜很難將就,更何況住進史家莊的第二天,他的母親便犯了心口疼的毛病。熱情好客的史太公,不僅收留了他們,還拿出了為王進母親治病的藥方,算是給王進施了大恩。

為了報答他們,看出史進是個好苗子,又對習武有熱情之後,他主動提及要教史進武藝,並用了半年的時間,使「史進把這十八般武藝,從新學得十分精熟」,算是抵上了史家莊對他們的收留之恩。後來,他主動提出要離開,並不是口中所說的,害怕高太尉的追殺,連累史家莊。

不管是他自己,還是史太公,都清楚高俅無論如何都追不到這裡來,畢竟史太公雖然熱情好客,卻是一個很好的莊主,王進在正式教導史進之前,就表明了身份來歷,如果有被連累的危險,史太公不可能久留他。王進離開的真正理由,不過想繼實現自己的抱負,不想蹉跎餘生罷了。

不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在史家莊待了半年,雖然用教導史進武藝,償還了對方的恩情,卻還是希望幫史進也謀一個好前程,畢竟以史進的性格和能力,不可能老老實實繼承史太公的莊主之位,在家好好務農,這種情況下,從軍無疑是最好的出路。

於是,王進到了軍中之後,開始宣揚史進與自己的師徒關係,以及史進的名頭,讓他還沒到渭州便聲名遠揚,為史進的前程做下了良好的鋪墊。畢竟,打著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徒弟的名頭,史進無論到哪裡從軍,都能得到不錯的待遇。只可惜,陰差陽錯之下,史進不僅沒能從軍,反而落草為寇,走上了梁山,白費了王進的一片苦心。

參考資料|《水滸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