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英國侵略者,清政府低頭妥協,三元里人民卻勇敢團結反抗!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最後鴉片戰爭以中國慘敗為最終結局,但是在此期間,一部分中國人民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站起來,反抗外來侵略,其中最為著名的衝突,莫關於是三元里抗英事件了。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極其小的村莊,非常不起眼。現在再去三元里造訪,已經全然看不見當年戰爭所留下的痕迹了,今天的三元里,只有村口那牌坊還靜靜地寫著「三元里村」幾個字,走進去,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生活氣息,這裡民風淳樸,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小日子。感受著三元里今天的平靜,一百多年前的那場侵略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過,但是我們怎麼也無法忘記,三元里人民當時極力維護祖國領土的愛國精神。
1841年,英國已經佔據了廣州的四方炮台,開始進入三元里的區域,進行新一輪的強搶掠奪。當時英國侵略者在三元里燒殺搶掠,無所不幹,甚至還強槍民女,極力侮辱。在這種情況之下,三元里的一百多名群眾團結起來,他們將四方炮台包圍住了,並且將敵人誘惑到三元里的牛欄崗處。也許是三元里人民的反抗感動了上天,當時下起了大雨,英國侵略者的槍炮根本無法發力,都變成了啞炮,在這時,三元里人民紛涌而出,趁勢而上,越來越多的人潮圍住了英軍。隨後援軍到達,在場的英軍才得到了解救。
在5月31日,三元里人民並沒有放棄,開啟了新一輪的進攻,他們再此圍攻了四方炮台,同時還聯合了廣州附近的一些州縣的手工業工人,他們組成了團練,當時的圍攻民眾總共達到了幾萬人,他們的武器很簡單,就是土槍、土炮、盾牌等等,但是他們無畏地跟英軍進行對抗。
不僅如此,三元里人民團結一心,無論是刀斧還是犁頭,都可以用來當成武器,而實力較弱的婦女和兒童就大聲呼喊給農民戰士大氣,給他們送飯。面對這樣的情況,英軍開始恐慌了,他們不敢再與人民作戰,只能去威脅官府。最後在清政府的撫慰之下,英軍才得到了解圍的機會。
三元里人民保家衛國時的勇敢與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的懦弱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對比,清政府只敢對國內的民眾兇殘,在面對外來侵略者的時候,只懂得一昧低頭妥協,而反觀三元里的人民群眾,面對侵略,勇敢地團結起來,堅持不懈地與敵人進行抗爭。雖然三元里抗英的勝利在整個被侵略史中是無關痛癢的勝利,但是三元里人民堅持不懈、勇敢抗爭的精神,永遠都值得我們學習。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