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腐朽落後的清政府,終於做對了一個決定,讓民族真正走向自強

腐朽落後的清政府,終於做對了一個決定,讓民族真正走向自強

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得到教育的途徑不同,我們自幼在家庭當中得到教育,學習到良好的習慣與家教;稍稍長大之後,我們在學校中得到教育,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和綜合的素質;成人之後,我們在社會中得到教育,學習到為人處世之道和能力的培養。

在當今社會當中,教育制度相對完善,我們能夠從各個方面去得到培養,但是在中國古代和現代,這種制度還在起步當中,因此很多人在學校教育這一塊非常缺乏。

直到1905年,袁世凱和張之洞向朝廷申請,希望能夠停止科舉制度,轉而實行一種新式的學堂教育。因為眾所周知,科舉制度需要十年寒窗苦讀,又或者是靠門路關係上位,太過於理論性的古代知識其實對清朝的建設沒有太大的實處,而新式教育可以為國家培養一些實際性的人才。

因此,清政府在經過權衡對比之後,慈禧太后批准了他們的請示。從1906年開始,科舉制度開始廢除,沒有了以前的鄉試和會試,各種歲科考試也被停止了。清政府當時責令學務大臣,也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開始向全國頒發了新式的教科書,同時命令地方的官員抓緊時間向城鎮和鄉村同步設立啟蒙、中小學堂。清政府這個決定標誌了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終於退出了歷史舞台,中國進入了全民新式教育的新篇章。

自隋朝以來,科舉制度正式設定,各個朝代都開始設立分科考試來進行官員的選拔。但是科舉制度只能起到選拔官員的作用,它並不能真正地為國家培養一些實際性的有能力的人才,所以隨著時間的推進,科舉制度在現代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了。從工業革命以來,歐洲的新式教育制度為西方國家培養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相反,當時的中國,放眼望去都是死讀書的書獃子,在科技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根本一個都沒有。在這個時候,新式教育制度的推行迫在眉睫。

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前,科舉制度對於清朝來說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後,科舉制度對於國家的發展已經沒有太大的幫助了,所以清政府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是值得嘉獎的。

在1920年,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下了命令,將小學教科書的文言文改成白話文。從這個時候起,中國正式開啟了新文學的時代,大家再也不用在書本中看到數量繁多的「之乎者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面對英國侵略者,清政府低頭妥協,三元里人民卻勇敢團結反抗!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