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時尚零售觸碰到天花板?I.T去年收入近90億才賺4億

時尚零售觸碰到天花板?I.T去年收入近90億才賺4億

I.T集團凈利潤率為5%,遠低於同在香港上市的江南布衣集團的18.8%

作者 | 周惠寧

隨著香港零售業疲軟,中國內地消費者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激增引發的競爭加劇,30歲的I.T在潮流這門生意中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成功突破年收入80億港元大關兩年後,香港多品牌零售商I.T的利潤率一直在低個位數徘徊。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在截至2月28日的財年內,I.T集團總營業額同比增長5.4%至88.32億港元,逼近90億港元,毛利潤上漲5.9%至56.4億港元,凈利潤增幅則較上一財年的37%大幅放緩至2.8%,錄得4.44億港元。

目前,I.T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自創品牌分部,該部門的收入同比增長5.7%至52.19億港元,佔總收入的60.5%,國際品牌收入增長4.1%至33.32億港元,佔總收入的38.6%,特許品牌銷售佔比雖然最小,但已成為主要的增長引擎,銷售額同比大漲33.7%至8100萬港元。

報告期內,I.T集團在香港和澳門的營業額錄得3%的增幅至34.248億港元,毛利率則上升至62.5%。為減輕成本壓力並提升運營效率,I.T集團去年在香港關閉了一些業績不佳的門店,同時推出集時裝、餐飲、美妝、鞋履和生活方式於一體的新概念門店i.t blue block。不過數據顯示,2019年3月香港零售銷售額同比下跌0.15%至397.28億港元,已連續兩個月錄得下滑。

I.T集團中國內地市場去年的收入則在營業面積增長8.3%的情況下僅上漲5.2%至41.226億港元,毛利率則下跌至62.1%,主要受經營成本增加等影響。鑒於中國內地零售環境的高度數字化,I.T集團去年加大了對電商方面的投資力度,包括聘請專業的數字化人才、進一步擴張線上市場份額以及產品的設計開發等。

在產品設計優化、創意營銷以及和不同品牌合作等措施推動下,I.T集團日本及美國地區的海外業務表現則有顯著提升,銷售額同比大漲14.6%至 11.5億港元,該集團於數年前收購的A BATHING APE產品持續受到消費者追捧。

I.T集團在財報中表示,整體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可比店鋪銷售的增加和門店網路的擴張,但總成本也隨之增長5.88%至81.2億港元,顯露出時尚零售的艱難,其中售出存貨成本為31.27億港元,僱員成本15.31億港元,租金成本14.81億港元,廣告及宣傳成本2.68億港元。截至報告期末,I.T集團共擁有7760名員工。

實際上,目前代理300個國際品牌並擁有IZZUE、b ab等自營品牌的I.T集團源自首席執行官沈嘉偉和其姐姐沈秀慧於1988年在香港銅鑼灣伊麗莎白大廈開設的一家僅200平方米的小店Green Peace。

憑藉一系列當時還沒入駐香港的品牌服飾,I.T迅速在年輕消費者中樹立了時尚潮流的形象,後於2002年進入中國內地, 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當時除香港外的首家旗艦店,被視為內地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啟蒙者之一。2005年,這個多品牌零售商正式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

作為大型多品牌零售集團,I.T集團自創立以來就一直在為時尚愛好者提供多種潮流時尚風格,旗下業務主要分為「大I.T」和「小i.t」兩條線,一個主要發售Alexander Wang、Balenciaga等定位高端的奢侈品,另一個則主打STYLENANDA、IZZUE等較為年輕的日韓潮牌,目前在全國30多個一二線城市擁有超過500家直營零售店。

為慶祝成立30周年,I.T集團去年底特別與多位設計師進行合作推出超過150個聯名系列單品,合作對象除A BATHING APE、Alexander McQueen、Alexander Wang、Acne Studios和Thom Browne等品牌外,還包括Feng Chen Wang、SHUSHU/TONG等國內設計品牌,再次引發年輕消費者的高度關注。

圖為I.T與N°21共同推出的Rainbow Billy Sneaker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12月22日,I.T集團突然對瑞典設計師品牌Acne Studios發起收購要約,斥資約4.23億港元收購Acne Studios已發行股本的10.9%,相關交易已於本月初完成,不過該品牌業績將不會併入I.T集團的財務報告。

Acne Studios是一間於瑞典正式註冊成立的公司,該集團在不同國家經營男女成衣、鞋類、配飾及牛仔布服裝的零售及批發業務。在截至2017年及2018年8月31日止年度內,Acne Studios凈利潤分別為1.48億港元及1.44億港元。在OFashion迷橙聯合Nielsen發布全球首個潮牌大數據研究趨勢及用戶分析報告中,Acne Studios被評為中國潮男潮女最愛的十大品牌之一。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內設計師品牌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此次入股Acne Studios對I.T集團而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如今潮流生意已從邊緣小眾化逐漸轉向中心化,想要從中分一杯羹的競爭者也越來越多,I.T集團正面臨時尚零售的天花板。

首先是以青年潮流媒體起家的YOHO!,該集團正從線上向線下滲透,先後在南京和上海開設了兩家新零售集合店鋪。據悉,YOHO!集團旗下潮流品牌已超過1400個,去年的收入成功突破30億。而以陳冠希為代表的明星潮流個性版圖則不斷擴大,更衍生出innersect等極具影響力的潮流展會。

國內服飾集團江南布衣也開始看好潮流市場的發展潛力,於去年底推出全球設計師品牌集合店「LA SU MIN SO LA」,主打設計師品牌的孵化和國際設計師品牌的本土化運營,產品線將覆蓋服裝、鞋包、飾品、生活用品等多項領域,目前已在西安、杭州和成都開設了三家門店。

據江南布衣目前公開的資料,該平台將包括集團選定的設計師品牌Reformed by Samuel Drira,spazzapan,WANDERVOGEL,以及江南布衣集團旗下自有環保時尚品牌REVERB,家居品牌JNBYHOME,以及買手挑選的品牌如義大利鞋履品牌Gray Matters,韓國女裝品牌RECTO,手工帽飾品牌Béton Ciré。除此之外,流行文化創作平台繪造社和藝術家趙趙還將為集合店創作藝術系列。

在設計師品牌集合零售這門生意版圖上,I.T集團是江南布衣等後來者不可能繞過的競爭對手

表面上看,I.T主打的潮流時尚與江南布衣的設計師品牌時裝存在定位的差別,但歸根結底,二者滿足的都是消費者對個性化服飾的需求,爭奪的是同一批消費群體。I.T從零售起家,建立橫跨線上和線下、包含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的設計師品牌集合平台,這與從服飾品牌起家的江南布衣殊途同歸。目前江南布衣自有品牌加設計師品牌的模式已經初具雛形,按照江南布衣目前的發展速度,I.T的市場份額或將遭受威脅。

據時尚頭條網數據,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上半財年內,江南布衣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22.6%至20.3億元人民幣,期內首次進入20億俱樂部,凈利潤則同比大漲22.1%至3.8億元,凈利潤率為18.8%,遠高於I.T集團的5%

此外,江南布衣集團自創立以來就非常明確自身的小眾定位,在品牌孵化以及業務擴張方面有著清晰的路線,因此隨著設計師品牌數量的不斷增多,打造平台也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而當下中國整個消費環境的升級對於設計師品牌這個細分化的市場有著很大幫助。

據諮詢公司CIC早前的調查,中國主要的設計師品牌大約有300個,前五名就佔了30%的市場份額。而江南布衣集團排名第一,佔總量的9.6%。江南布衣創始人吳健早前稱,集團不是靠開店推動增長,而是靠設計師品牌來拉動,這也意味著江南布衣未來毫無懸念將成為最多品牌的國內服飾集團

除了江南布衣集團,同樣是由設計師品牌起家的ZUCZUG素然也在向「平台化」發展,目前旗下除時裝品牌ZUCZUG外,還包括個人設計師品牌WHM,環保品牌Klee Klee,運動品牌An Ko Rau,包袋配飾品牌extra one,此外還推出買手店 inthePARK,ZUCZUG 子品牌 4M36。

不過,多年在線下渠道深耕的I.T集團在本土市場並非毫無優勢,面對後來者的壓制,該集團選擇全方位出擊。

自2011年起在內地擴張遇阻後,I.T集團於2014年開始先後引進Vetements、Off-White兩個當紅潮牌,更成為Off-White的中國地區合作夥伴,協助品牌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和西安開店。

去年2月,I.T集團與丹佛街Dover Street Market的合作項目I.T Beijing Market更名為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但日常經營和管理由I.T集團繼續負責,Dover Street Market負責規劃和創意,經過整體翻修的門店已於去年8月正式重新開業。這家前身為I.T潮流品牌集合店的北京Dover Street Market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5%。

為更好地吸引年輕消費者,I.T集團於去年推出全新概念店i.t blue block

同年9月,I.T集團宣布正式推出新成立的眼鏡概念店NEITH和neith,計劃3年內開設10至20家獨立門店。11月,該集團還與日本設計師品牌KENZO在中國內地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以加速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擴張。因此,KENZO在內地市場的銷售額及盈利自合資公司成立起就不再併入中國內地的業績數據,而被列為應占合營企業業績。

繼北京老佛爺百貨後,該集團旗下COMME des GAR?ONS 和_JULIUS等12家專賣店於今年4月率先登陸上海老佛爺百貨,在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空間內打造全新零售綜合體。

與此同時,I.T集團的業務重心也依然放在核心的自創品牌上面,旗下的潮牌5cm已改名為FIVE CM,以加速年輕化。該品牌表示,新名字中的數字「5」是整個品牌的靈魂,除代表性別的中立與平衡狀態外,英文單詞「FIVE」還衍生出「Freedom、Individualism、Vital、Energy」四個核心態度。

今年2月,IZZUE在2019秋冬倫敦時裝周舉辦時裝秀,並推出與可持續時裝品牌Phvlo和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學生合作的膠囊系列。早前該品牌與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舉辦比賽,選出三名時裝設計和視覺傳播人才參與該膠囊系列。

為提升產品更新速度,I.T集團還在對供應鏈網路作出了調整,試圖把生產周期從原本的6個月壓縮至3個月。沈嘉偉早前在接受採訪時曾強調,I.T集團將繼續減小折扣,「我們的目標消費者需要的不是便宜的東西,而是不斷更新的產品。」

今年3月,I.T集團間接全資附屬公司I.T Finance Limited作為借款方簽訂一份融資協議,該公司將以該融資項下借入的款項興建集團位於江蘇省崑山德國工業園的物流配送中心,以緩解集團在中國內地市場倉庫租金的壓力並提升運營效率。

此外,I.T集團於2017年重裝上線的官方電商平台ITeSHOP持續獲得積極的市場反響,其在天貓建立的單品牌和多品牌旗艦店銷售額也在不斷上升。為進一步擴大電商業務的輻射力度與範圍,ITeSHOP還正式入駐微信推出小程序,目標直指微信高達11億的月活躍用戶,未來I.T計劃將該平台延伸至整個中國內地市場。

深有意味的是,在中國零售商紛紛踏足多品牌集合店領域之際,國外的買手市場卻日漸冷清,繼巴黎地標性概念買手店Colette於2017年底關閉後,義大利知名買手店10 Corso Como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也每況愈下,繼2017年關閉北京SKP門店後,將於本周結束上海門店的營業,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有業界人士分析道,潮流生意中新舊選手的更迭揭露了一個事實,即在新技術推動的時尚行業變革浪潮下,傳統的商業模式已不堪一擊,但I.T集團近一年來愈發大膽的改變或許能為其下一階段的增長蓄力。

對於2020財年,I.T集團預計隨著全球零售大環境的持續波動,消費者的慾望或受到打擊,因此把同店銷售額預期從原本的增長3%調整為下跌1%,凈利潤增幅下調到3%至9%,但會繼續擴張集團在中國內地以及海外其它市場的業務規模,同時謹慎地篩選戰略投資目標,以實現長期穩定且可持續的盈利增長。

截至發稿,I.T集團今股價大漲6.47%至3.95港元,市值約為47億港元,同在香港上市的江南布衣市值則為70億港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頭條網 的精彩文章:

傳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預計融資200億美元

TAG:時尚頭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