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持刀襲擊案致2死16傷,「無差別殺人」陰霾其實從未離開

日本持刀襲擊案致2死16傷,「無差別殺人」陰霾其實從未離開

當地時間28日,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發生一起惡性持刀傷人事件,一名女童和一名39歲的男性在該事件中死亡,另有16人受傷。事發時,小學生們正在等待校車,兇手在實施暴行後自殺身亡。

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沒有仇怨,隨機選擇作案目標、在作案現場見誰殺誰的殺人案件被稱為「無差別殺人」,這一詞源於日本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該事件已過去近11年,儘管每年的紀念活動都在給社會敲警鐘,但顯然日本仍籠罩在這股陰霾之下。

點擊頂圖觀看完整視頻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步行者天堂的噩夢

這起案件發生在2008年6月8日中午12時30分,名叫加藤大智的男子開車闖入秋葉原的行人專用區(現已廢除),持刀盲目傷人,造成7死10傷。警方當場逮捕嫌犯後在詢問襲擊目的時卻得到了意外的回答,兇手說,他覺得生活苦悶、厭世,到秋葉原就是為了殺人,任誰都可以。

秋葉原是日本的動漫勝地,也是電器商店聚集地,在該案件之前,秋葉原在周日下午禁止車輛通行,限步行者專用,被稱為「步行者天堂」。然而該事件令天堂變成了許多人的噩夢,秋葉原也在不久後取消了周日行人專用的制度。此案還推動修改了《槍刀劍管制法》,2009年,該法案將加藤行兇所持的刀具列入管制範圍,原則上禁止持有刃長5.5厘米以上的雙刃匕首。

因為孤獨而殺人?

2011年3月24日,加藤被東京地方裁判所判處死刑。至此,加藤所處的環境與壓力也被媒體揭露無遺:母親對他極其嚴格的要求、未能考入名牌大學、幾度求職失敗、沒有正常社交……他喜歡秋葉原帶給他的虛擬遊戲世界,但也揮刀斬向這裡的無辜群眾。而悲劇總是接連而至,2014年加藤的弟弟在家中上吊自殺,並在遺書中表示不希望當加藤的影子。

在秋葉原殺人事件之後,日本還發生了幾起模仿事件,時任首相福田康夫不斷強調預防再犯,因為「無差別殺人」不僅對被害人家庭帶去極大的悲傷,也極易引發公眾的恐慌。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試圖探尋其中緣由:日本作家村上龍曾在作品《寂寞國的殺人》中有著這樣的觀點:日本雖然完成了現代化,但個人價值觀尚未完熟,會發生這些事件,是「因為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太寂寞了」。新潟青陵大學一名社會心理學教授碓井真史曾探究這些殺人犯的心理,他指出,多數人都是被孤獨和絕望壓垮的人。在秋葉原殺人事件中,嫌犯曾在網路上預告,但卻未得到任何回應,而在被捕後他更指出,警察是第一個聽他好好說話的人。

《朝日新聞》旗下的area dot刊文分析,這些殺人事件與「時代的扭曲」也有關係。從日本邪教組織奧姆真理教製造的沙林毒氣事件到秋葉原殺人事件來看,當時的日本社會長久陷入泡沫經濟難以自拔,而政府卻堅持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與此同時,低生育、高齡化現象也在持續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社會出現了對未來的不安和焦躁。而近兩年這類事件的出現,作者認為還與仇恨言論的增多有關,尤其是政治環境與媒體都激發了歧視和憎惡等負面情緒。

兇手為何總是男性?

縱觀全球,無差別殺人事件正在引發我們的恐慌,這已經成為非日本獨有現象。據《方圓》雜誌報道,在韓國,人們將這種行為稱為「不要問」犯罪。根據韓國警察廳較早前統計,「不要問」殺人的嫌疑人數從2000年的306人激增到2010年的465人。在所有暴力傷害和殺人案以及縱火案中,作案動機是「偶發」和「對現實不滿」的佔到80%以上。2014年,在中國台北地鐵站也發生了一起隨機砍人事件,造成4死21傷。據平安北京消息,近日的南昌紅谷灘殺人案也很有可能是「無差別殺人」。

不難發現,在很多案件中,兇手都是男性。對此,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原田隆之指出,「確實無差別殺人事件中,男性兇手占多數。如果要說其中緣由的話,這是由於男性荷爾蒙中的睾酮這一物質。睾酮對男性來說具有強化骨骼、肌肉和維持性功能的重要作用,但也有提高攻擊性、粗暴程度的作用。」但是,該教授也指出,「當然,並不能將男性和犯罪直接聯繫起來。在大型案件發生的情況下,有家庭不和、酒精濫用等各種各樣的因素,不能只將其歸咎為一個因素。」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她們憑什麼成為瞬息萬變的千禧世代心中的摩登繆斯?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