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紅米K20系列新品分析 這次和性價比無關了

紅米K20系列新品分析 這次和性價比無關了

喊了一個月的紅米K20系列終於發布了,當紅米喊出驍龍855的時候我就知道它是一款類似去年榮耀Play的產品,後者在去年用這種高處理器的方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讓那些預算不足的消費者,也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買到遊戲性能很好的中高端手機,紅米K20 Pro也是如此。

對於經常玩遊戲的人來說,驍龍855和麒麟980就代表了目前「最好」的遊戲性能,但處理器並不能完全代表優秀的遊戲體驗,它僅能保證「流暢」而已。

用了旗艦機才有的處理器就可以叫旗艦機嗎?顯然不是,正如紅米發布會上說的,它還應該具備其它因素,看下圖。

按照他們的邏輯,處理器、屏幕、屏下指紋、4800萬主攝像頭 多攝像頭、玻璃 金屬邊框、領先的技術,這些才是旗艦機的共同特徵。只能說這是按著紅米K20系列寫的PPT,毫無參考價值。

旗艦機的處理器我想所有人都認可,但用了AMOLED屏幕的手機未必就是旗艦機,重點是目前國產手機中,稍微好一點的AMOLED屏幕一加品牌剛剛拿到,「瞎眼屏」滿街都是,AMOLED屏並不代表品質,這一點說得不靠譜。

一塊好的AMOLED屏至少要把手機價格提500-800元左右,傻子也知道,3000元以下的手機不可能用很好的屏幕,否則小米9會不用更好的屏幕?

4800萬主攝就是旗艦?並不是吧,現在用索尼這顆攝像頭的手機很多,千元機也有,並且也都是多攝像頭,但它們完全達不到旗艦機的水準,旗艦機最值錢的地方很多都在軟實力上面,否則紅米Note 7 Pro拍照為什麼打不過小米9?

領先的技術?是別人的領先技術還是自己的技術領先了別人?雖然這個不重要,你用了就行了,但別重新定義「領先」。算了,反正自己家寫的PPT也僅僅是為了迎合自己的產品。

紅米K20 Pro系列真值得買嗎?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先要確定一個概念,你認為「紅米」這個品牌值不值2000元以上,如果選「不值」,那麼文章就沒必要看了,直接關掉就行了。因為驍龍855版的價格已經超出了2000元。如果你覺得可以接受,那麼後面的內容才有參考價值。

64GB的版本只比128GB便宜100元,沒有考慮價值,我們直接從6GB 128GB開始,2599元的價格買到驍龍855,看上去很划算,但6GB 128GB的小米9售價為2999元,雖然有400元的差價,不過很快小米9就到了促銷的時間點,預計可以便宜200元。

其實我們從參數上不難看出,紅米K20 Pro仍然給小米9留出了很大的空間,換句話說紅米K20 Pro走的是中高端定位,小米9仍然是大哥。

這裡面有一些懸念需要日後發掘,如:這兩款手機的屏幕尺寸一樣,解析度一樣,但屏幕的素質未必一樣,理論上紅米K20 Pro的屏幕應該不如小米9,畢竟手機的價格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屏幕。關於屏幕其實除了一加7 Pro這種用了好屏幕的會出來宣傳,其它廠商基本都不會說,而且問客服都得不到答案,畢竟屏幕是大部分國產手機的軟肋。

攝像頭部分也有明顯差異,小米9的拍照能力要更強一些,日常生活中小米9的攝像頭組合更有可玩性,如:廣角、微距、人像。紅米則是避開了小米9的賣點,所以略弱一點,不過旗艦機用的演算法理論上都是這個品牌最好的,即使是次旗艦都不給用,至於紅米K20 Pro的軟實力怎麼樣,等有了評測一看就知道。(我預估小米9更強)

前攝像頭紅米K20 Pro是彈出式設計,雖然這並不是什麼黑科技,也不是提升成本的東西,但對一部分人來說,這會是一個賣點,也是和小米9最明顯的區別。

3.5mm耳機介面的保留,4000mAh的大容量電池,這些到是比小米9更討人喜歡。紅米K20 Pro和小米9一樣都支持27W的快充,但標配的只是18W的充電器,畢竟要壓縮成本嘛。

至於8GB的版本肯定紅米更有優勢,重點是價格上差了很多,但6GB 128GB的版本我仍然認為應該買小米9。

紅米K20其實和Pro並沒有差太多,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處理器和27W的快充,其它地方几乎一樣,而價格上的差異讓小米9SE變得很被動,我們從參數上可以發現,紅米K20基本上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完全超過了小米9SE,好在後者的賣點是「小巧」,否則基本就涼了。

驍龍730又是高通的小改款,它為國產手機廠商提供了各種價位的處理器,而紅米K20目前的參數基本上穩在1700-2000元這個價位是沒什麼問題的,其它友商暫時還沒有新品出來應對。

而NFC、彈出攝像頭、4000mAh的大電池都有不錯的競爭力,其實它比Pro版本更值得優先考慮,畢竟2500元以上的強大對手有很多,2000元以下的競爭力就相對小一點,最適合紅米發力。

紅米K20的三個版本中,128GB的版本是值得優先考慮的,但目前小米8的價格也在2100元左右,面對老旗艦和新產品,我個人更偏向小米8,畢竟小米8性能再差,也絕不可能輸給紅米K20,再加上旗艦機的做工和拍照水準,優勢不容小視。

2019年旗艦機市場對小米來說壓力很大,但1200-2000元這個價位裡面,紅米的優勢比較明顯,說紅米乾死小米這是完全沒可能的,不管是從企業運營還是其它角度來看,小米永遠定位高紅米一級,就像華為和榮耀。

說到性價比,我並不認為紅米K20系列是優秀的,只能說它們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如果你想買台2000元的手機,要麼買1599元的紅米Note 7 Pro(玩遊戲不行),要麼加100元買小米8(有些人預算不足),現在紅米K20來了,也算是給出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案。

至於紅米K20 Pro,我感覺最大版本的有「性價比」,可價格已經飆升到了2799元以上,要知道這個價位剛好是所有廠商旗艦機的入門價格,在這個價格區間有很多強力的對手,對紅米來說除了存儲空間大點之外,幾乎沒有優勢可言。

拍照、整機做工、品控、手感、細節等,這些才是考量一台手機有沒有資格叫旗艦機的標準。小米9在眾多旗艦機中都討不到多少亮點,更何況定位低一點的紅米。

雖然我能感覺到小米方面想把紅米強推上「旗艦」的想法,但買旗艦手機的人並不僅僅會考慮參數這一項,我感覺它最吃虧的是「紅米」這兩個字,這也是小米為什麼一直衝擊高端不成功的原因。

小米從1999元起家,「性價比」伴隨了小米這麼多年,在消費者的心裡這是小米最重要的標籤之一,雖然小米把「性價比」給了紅米,可後者畢竟是曾經小米的低端入門系列,現在突然飆升到2999元,這就不是配置問題了,這應該算在「消費心理」這個範疇了。

小米與華為不同,華為一開始就很貴,所以榮耀分出來做3000元市場就很容易,消費者也比較容易接受,即使以前是華為的子品牌,現在也是和小米同一級別。但反過來,小米以便宜為出發點,想往高了走,這就很難,除了要拿出更好的產品之外,怎麼樣可以讓消費者接受小米4000元以上的產品,這才是重點。

小米不能輕易嘗試衝擊高端,畢竟已經上市了,小米品牌不能有任何過大的閃失,每一個失誤都會影響到股票的漲幅。

另一個原因就是小米的核心用戶群體年齡偏小,如果結合去年第三方的數據來看,小米的用戶群大部分在低收入人群中,冒然推出太貴的手機是有風險的。畢竟鍵盤打字支持和真正對買還是不同的。

題外話:

我本來以為紅米K20系列會像去年榮耀Play一樣,出一招漂亮的棋,結果發現它們並不太一樣,紅米強行逆襲的想法有點明顯,不過一但逆襲成功,那麼紅米這個品牌的調性就會提起來,對小米衝擊4000元市場有非常大的好處。

可如果沒成功,對紅米的影響其實並沒有多大,再加上紅米是獨立於小米之外運作,對小米也沒什麼明顯影響,去年表現很一般,今年其他廠商還沒發力之前紅米Note 7就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績單,不如賭一把,衝擊一下高端是值得嘗試的方案。(雖然我個人認為成功率極小)

現在我比較期待榮耀、OPPO、vivo會拿出什麼樣的2000元級產品出來,畢竟這個市場太空了,去年幾乎這就是一個空白,2019年旗艦機市場飽和了,2000元市場肯定會非常激烈,現在面對紅米K20的卡位,榮耀必須把麒麟980拉下場了,否則麒麟710隻能在1500元以下流浪,上不到200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瓦力評測 的精彩文章:

TAG:瓦力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