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低美感社會」的鍋,到底誰來背?

「低美感社會」的鍋,到底誰來背?

不久前,《新周刊》封面報道:「低美感社會」的鍋,到底該誰背?評論認為,目前「惡俗粗鄙低劣不堪的文化審美,已人神共憤」,且歸因於公權力使然,「美感缺失,甚至毫無審美的公共產品,多是顢頇傲慢公權干擾的產物」,並舉例了各地靈堂店招、公墓造型的公共飾物等。評論字數不多,但切中時弊,引人深思。

原文 :《「低美感社會」的鍋,人人都要背》

作者 |浙江師範大學 李建華

圖片 |網路

1

「低美感社會」來臨

無論官方還是坊間,也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美好生活」應該是當下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流行詞」。但是,真要準確把握「美好生活」的真諦,恐為難事。

當我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生活便捷的時候,反而似乎對美麻木和冷淡了,甚至美醜不分、以丑為美了。這也許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低美感社會」或「無美感社會」的來臨。《新周刊》更是把中國人患上的審美匱乏症概括為十大病徵:丑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築、非人街道、塑料設計、網紅臉、偽古風、廣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霧霾。這些現象固然與公權力的濫用有關,同時也與整個社會審美意識的普遍匱乏有關。

2

創造美的生活人人有責

如果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體現的是愛美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那麼「讓生活先美起來」則表明愛美的優先性和責任性,創造美、欣賞美則要「從我開始、從現在開始」。休謨曾經認為,美是各個部分之間的這樣一種秩序和結構:由於人性的本來構造,由於習俗,或是由於偶然的心情,這種秩序和結構適宜於使心靈感到快樂和滿足。這就是說,美是基於人性的東西,是讓人快樂和幸福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具有價值的優先性,「沒有比快樂更快樂的事」。

當下國人的生活基本上還停留在物質和知識層面,追求善價值的也不多,更沒有美的維度了。所以,我認同「全民要惡補美育」的說法。強化全社會的審美意識,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提出審美要求和評價標準,成為實現美好生活的當務之急。

審美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個體差異性,但也不能因此沒有一個最基本的美醜標準。特別是文化審美,作為社會公共文化價值的傳導必須是積極向上的,我們的媒體必須倡導一種清新健康的審美觀。這就需要有專門的公共機構來引導公民的審美取向,從這個意義上講,「低美感社會」的鍋應該由政府來背。

「低美感社會」的形成也與美育的匱乏與錯位有關。面對中國社會文化的現狀,審美教育應從根本上變革自身形式,不僅是把美育當手段,培養善於創造美、欣賞美的一代新人,而是要建立有內涵審美要求的新的人文精神,並在構建新人文精神的過程中,讓當代審美教育活動引領大眾文化。目前一些娛樂媒體沒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放棄起碼的審美底線,在「娛樂至死」的同時,也把美給葬送了。

能否擁有美的生活,還與個人的審美能力密切相關。審美生活是美育社會功能的重要體現。它一方面發掘社會生活中固有的美來啟迪人心,培養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來提高人的藝術生活的能力,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從這個意的義上講,創造美的生活人人有責,「低美感社會」的鍋,人人都要背。

走出低美感社會的方案可能很多,但下面的路徑無法略過:在重建先鋒性的同時,恢復藝術家/學者與大眾之間的有效聯繫,建設適應當下需要的新型公共文化。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8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未來的舞台表演,機器人是否會取代我們?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