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公平、安全要兼顧

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公平、安全要兼顧

追求信任與合作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而信用很難通過簡便手段測量和評估,建立起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就顯得尤為必要。最近有關部門做了一些社會調查。絕大多數中國受訪者都認為,中國社會存在的相互不信任現象。只有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這就說明,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不僅是政府部門或者部分企業經營者的需要,也是廣大老百姓的心聲。

原文 :《構建社會信用體系要兼顧公平與安全》

作者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梁捷

圖片 |網路

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應當納入有關部門的規劃日程。但建設信用體系絕非易事。首先,由誰來建,如何來建?其實,在官方著手建設信用體系之前,已經有一些掌握大數據的民營企業嘗試構建自己的信用體系,螞蟻金服推出的芝麻信用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根據個人一部分的消費信息,結合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最新技術計算出來的信用水平。它已經廣泛運用在很多現實場景中,甚至被用於金融信貸並取得不錯的效果。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首先,它只適用於開通芝麻信用的用戶。儘管用戶數量龐大,但還不能涵蓋所有中國公民,尤其不適用於經濟落後或電子支付欠發達地區。其次,它的演算法不夠公開透明,老百姓很難根據自己的行為來推斷自己的信用分數。第三,這套信用分數和演算法都掌握在民營企業手中,難免讓人對它的客觀公正性不產生懷疑。

民營企業自行構建的信用體系,確實存在先天不足,難以成為主流的、可靠的社會信用體系。最近的調查也顯示,大多數民眾都認為,中央政府應該擔負起構建全國性社會信用體系的職責。

中國地域廣大,各個地區、城鄉之間都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如果允許地方政府構建社會信用體系,那麼必然會引致一系列的問題。第一,由於各個地區經濟活動的形式不盡相同,如果任由地方政府來主導構建信用體系,那麼各地採用的評判標準很難達成一致,從而會對最終的信用分數造成影響。第二,各地的地方政府出於保護地方利益的考慮,有可能會對本地居民的信用分數有所偏袒,從而影響社會信用的可靠性。

所以,社會信用體系最終必須是由中央政府主導來進行構建。人員往往在各個地區之間流動,經濟活動、消費行為很多時候也是跨地區發生的,只有中央政府才有能力全面掌握個人信息,通盤考慮,最終構建起一套全國範圍的社會信用體系。

這一工作絕非易事。舉例來說,全國性的社會信用體系必然是由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作為基礎,而人民銀行和公安部共同建設的公民身份信息系統自2007年運行以來,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這套系統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不斷有人嘗試通過漏洞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社會信用體系完全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需要有關部門的全力配合,也仍有大量技術性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在構建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有兩個最核心的問題需要非常嚴肅思考和認真對待:第一個問題是公平性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安全性問題。這兩個問題都不容易解決。可以說,只要有一個問題沒有真正落實,社會信用體系就會存在系統性偏差。

追求信用體系的公平性,就要全盤考慮全國各地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適合當地情況的評分標準。這個標準不能太複雜,不僅要便於金融部門分析調用,也要便於老百姓自己檢查和計算。所以需要多聽取老百姓的反饋,綜合各個部門專家學者的意見,小心謹慎地制定信用分數的計算模型。

信用體系的安全性也是老百姓最擔心的問題。事實上,當前中國農村地區的人們普遍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加入什麼信用體系,也不知道信用體系有什麼作用。為了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必然需要全面掌握公民的私人信息。這些信息如果一旦有所泄露,後果將不堪設想。

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是一件非常嚴肅、極富挑戰的任務。在推動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過程中,必須極為小心,對它可能導致的意外後果做好充分準備。這個任務如能有效完成,對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8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低美感社會」的鍋,到底誰來背?
未來的舞台表演,機器人是否會取代我們?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