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它一開播,一半人盛讚一半人痛罵

它一開播,一半人盛讚一半人痛罵

上個周末,有一撥人聚集在北京房山的麥田音樂節,不料天降暴雨,險些讓台上周杰倫的《稻香》變《插秧》。

還有一撥人,安安穩穩地躺在家裡看了一檔新出的綜藝,《樂隊的夏天》,四捨五入也算是參加音樂節了。

只是看完之後,這波觀眾明顯沒有親身參與音樂節後宛如喝了二斤假酒、快樂細胞全都衝進大腦蹦迪的快感。

一半人對它愛不釋手,另一半卻破口大罵。

別說話,聽歌

作為一檔糾集31支中國樂隊、最終要角逐出HOT 5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的陣容相當可以。

光是第一期表演中,登台的就有成立於97年的老牌朋克樂隊反光鏡——

成軍30年的老資歷、在場小輩都得起立鼓掌歡迎的面孔樂隊——

90後新生力量樂隊里目前最火的盤尼西林——

等等,整個參賽名單上還有新褲子,海龜先生,痛苦的信仰,旅行團,南無,黑撒,果味VC,鹿先森樂隊……

雖然有些更耳熟能詳的名字沒有出現在這裡,不過常去國內音樂節的人知道,要是能把這陣容塞到同一個音樂節的同一天演出,觀眾能多到頭都給你擠爆。

說起來,節目的發起人馬東明明最擅長搞辯論系節目,但《樂隊的夏天》至少有一點挺好的:

音樂這東西就是直擊心靈的純粹,沒那麼多可以辯論講道理的東西。只要現場的樂迷覺得喜歡,他就可以投票。

若你非要追問這歌到底是哪裡好,作為「超級樂迷」參加的可人兒吳青峰只會一臉傲嬌地告訴你,能被講出為什麼打動你的東西,真的能打動你嗎?

正因為如此,《樂隊的夏天》的硬傷才硬得有點明顯:

大家都是來聽歌的,可惜第一期能聽的部分實在是少了點。

一期節目長達倆小時,但滿打滿算完整唱了歌的,其實就5支樂隊,而且還多是相對資歷老或人氣高的,堪稱圈子裡的流量擔當。

有些相對不出名或水平不夠的樂隊,在正片里基本都咔嚓一刀三十秒游。對中國樂隊不怎麼熟的觀眾到頭來可能還是不知道他們都是誰跟誰。

那剩下的時間去哪兒了?基本都用來展示樂隊之間、樂隊對評委(主要是高曉松和張亞東)的商業互吹了。

或許這是滾圈兒永遠也治癒不了的通病:難得在大眾面前亮相,不嘮一下往昔崢嶸歲月都對不起埋沒這麼多年吃的苦。

於是你會看到,台下的高曉松彷彿是全場真正的焦點,資深樂隊經歷的吳青峰全場幾乎無法插話,除了安靜微笑就是被迫尬聊「蘇打綠到底解不解散」。

旁邊的張亞東老師全場努力想見縫插針地談談搖滾樂、談談創作,但在見到和自己交情頗深的面孔樂隊貝斯手歐洋時,還是難以自抑制地成為了情懷本身。

話太多,導致節目雖然不至於「說的比唱的好聽」,但仍然彷彿像在奇葩說中插入了才藝表演環節。

關鍵聊音樂聊搖滾聊文化也就算了,尷尬的是在跑題八千里地時還要透著「這就是本圈文化」的自得。

最典型的莫過於揪住皇后皮箱的女主唱問擦邊球問題、非要調侃人家老公(同樂隊吉他手)有天會被經紀人綠。結果這段尬聊不出意外地在網路上挨罵了,榮登本期節目最出圈的瞬間。

拜託,不如少說兩句,還是讓想聽歌的人聽歌吧。

難伺候的一群人

當然也可以理解,《樂隊的夏天》又不是圈地自萌,肯定想要抓住更大的人群。

畢竟珠玉在前:《中國有嘻哈》剛播第一期,就靠吳亦凡的沙雕鬼畜,和選手們real得彷彿下一秒就要吵架的樣子立刻出圈。

《樂隊的夏天》似乎也試圖讓滾圈大佬的「不羈」,成為這個節目的基調。

高曉松在節目開頭就說,這些人呆在一起這麼半天居然還沒打起來;張亞東說,這群人很難伺候。

好比痛仰主唱直言不關心也不想深入了解這個賽制,想太多就是束縛。

偶像型樂隊在台上激情假彈,後台坐著的樂手們也毫不遮掩地激情diss。

第一期里最明顯要被節目組立成real人設、也最容易成為靶子的,莫過於盤尼西林的主唱小樂。

同公司的後輩樂隊給前輩提樂器,他冷眼旁觀,「這點兒出息,能玩好搖滾嗎」;

演唱完代表作《曼徹斯特雨夜》後,高曉松建議他修改一個單詞,可以有雙關的意味,被當場「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再加上被集中剪輯的坐在台下對台上表演發表評價的鏡頭,讓看多了綜藝的觀眾很容易聯想到,他大概是要被弄出個real人設吧。

但人設思維在樂隊身上管用嗎?博主@ChineseRock搖滾地獄 認為,盤尼西林主唱的「人設劇本」,不過是得到了在這檔綜藝里隨心所欲做自己的特權而已。

而有些樂隊可能就慘了點,比如有網友說,新褲子樂隊的彭磊還特意在音樂節現場跟大家交代了,自己的人設會招黑,看了別生氣。

但其實對於沖著自己喜歡樂隊來看節目的老樂迷來說,他們什麼樣我還不知道嗎,需要你在這兒添油加醋?

而那些好奇的門外漢觀眾的觀感,估計就相當迷茫了。一會兒歌頌情懷,一會兒diss偶像派,一會兒懟天懟地,歌沒聽幾首,只記住了他們挺拽的。

也就是說,《樂隊的夏天》音樂之外的東西分量不少,卻並沒能立刻把這個節目的調性立起來。

同樣是聚焦某種小眾圈子的綜藝,街舞節目以直觀的技術和強烈的視覺效果服人,嘻哈節目勝在烘托選手整體性的幫派匪氣。

到樂隊這裡,把一大群「難伺候」的人捏合到一起卻產生了謎之疏離又和氣的氛圍,像是各懷鬼胎但不得不出席的三十年一度滾圈大聯歡。

其實,就如同搖滾樂有許多分支,每一個搞樂隊的個體就夠五花八門的了,當他們碰撞到一起,做什麼音樂、怎麼做音樂,又會產生複雜而獨特的化學反應,這是玩樂隊最迷人的地方。

當這群人突然得到了集中向大眾展示、也被大眾打量的機會,難道簡單扣上一頂「他們坐一起容易打起來」的帽子就能讓觀眾興趣盎然難以自拔嗎?

從節目播出後營銷的「盤尼西林主唱拒改歌詞」並沒挑起多大紛爭就看得出來,這一套可能不是《樂隊的夏天》適合的路子。

更難伺候的是樂迷

如果說樂隊在節目上呈現的難伺候指數是1,那關注這些樂隊和這檔節目的朋友們,難伺候指數起碼有100。

除了針對節目提的技術性意見,還有不少聲音似乎是借著這個小眾圈子走向大眾化的契機,把好多情緒都釋放了出來。

屬於這個圈裡的人,還是在爭那個到大家入土可能也沒有答案的問題:誰才是真正懂搖滾的人?

導火索顯然是老資歷的面孔樂隊在節目中得到了專業樂迷的高分投票,卻在90後佔比80%的大眾評審中人氣平平,輸給了曲風更流行化的對手。

為此憤怒的不止在節目中氣到跳腳的其他樂隊,還有搖滾原教旨主義聽眾:90後聽過幾個最偉大的搖滾樂隊啊?你們這些小年輕懂個鎚子的搖滾?(雖然節目並不是叫《搖滾的夏天》)

這等重量級問題一拋出來,滾圈群眾可能都沒心情一致對外了。

在節目開播前,樂隊愛好者們的統一打擊目標明明是圈外那些走到哪就能迅速同化某個圈子的「飯圈女孩」。

「天下苦飯圈文化久矣」,搖滾圈也不例外。樂迷們抱著一絲我的寶藏樂隊終於要紅了嗎的矛盾心情,祈禱那套打投控評輪博應援撕X的操作千萬不要污染了這塊凈土。

看到節目官方還需要樂迷「助力」樂隊,大家的反應十分一致:不在,不聽,不知道。

很有危機意識的樂迷還化被動為主動,搶先註冊了各家樂隊的粉絲後援會微博,用戲謔的方式化解了真的有人想搞這種飯圈組織的可能性。

當然,拒絕飯圈文化的弊端把搖滾樂隊圈子搞得烏煙瘴氣還是挺必要的。

就沖樂迷平日發言的口無遮攔程度,這至少可以保護大家在音樂博主的評論區實名diss人氣樂隊的人氣主唱而免於被狂熱粉絲罵到親媽都不認識。

只不過隨著節目播出,尷尬的是由於節目本身熱度不夠,讓人如臨大敵的「守護最好的XX」控評大潮並沒有來。

有網友是這麼總結現階段各方戰況的——

硬核搖滾迷:辣雞節目你懂什麼搖滾!

樂隊粉:惡臭飯圈女孩別來玷污我們!

節目組:打起來打起來打起來就能紅!

飯圈女孩:?誰叫我?

嘲笑樂迷「貸款」操心的聲音倒是比較多。

更誇張的是,有人早早預設通過這檔節目而吸引的新歌迷,一定都只會帶來負面效應。

預設他們全都是自帶飯圈文化的跟風狗,一定會攪得演出市場的票價都拋棄了真正的硬核歌迷,等等,提前全盤否定了自己喜愛的樂隊通過這檔節目「吸粉」的意義。

甚至圍繞這個話題的爭論都引發了性別對立。

一些硬核搖滾迷站在鄙視鏈的上游,將跟搖滾沾邊的女孩統一蔑視為「飯圈女孩」,不服氣的女粉絲也以「滾直」(滾圈直男)稱呼反擊他們自以為是,跟一到世界盃就要吵的真球迷偽球迷、男球迷女球迷之爭如出一轍。

輿論到了這個進展的話,不得不說,這集我們好像看過很多次了。

大眾又不是洪水猛獸

最近這幾年,每當某個小眾文化成了大眾娛樂節目的主角,都會立刻引發一些老粉絲的悲鳴:

自己私藏的小眾寶貝突然走向了大眾,擔心它紅了之後,就再也不純粹、再也找不回當時的感覺了。

民謠,嘻哈,默默無聞的好演員,再到樂隊,無一不要承受這份「不想你紅」的愛意。

不過,至少從第一期的表演來看,這些參加了節目的樂隊幾乎都選擇了自己大眾知名度最高、最好吸粉的作品表演。

固然老樂迷聽這些歌都聽到吐了,可是不管是為了從31進15的殘酷賽制中勝出,還是儘可能吸引到更多的新聽眾,無疑這麼選擇才是明智的。

樂評人鄧柯的觀點就更直白了:人家上節目就是為了賺錢,要這樣賺錢還不是因為白聽歌不想掏錢的人太多了?

可以理解樂迷擔心自己鍾愛的音樂過度商業化、被不理智粉絲綁架等等,可是當目前livehouse的整年收入都比不上流行歌手演唱會收入的零頭,還不如擔心寶藏樂隊們走向大眾機會的太少。

況且,放眼世界,那些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搖滾樂啟蒙的偉大樂隊無一不是商業化的佼佼者;在中國搖滾蓬勃而出的年代,也從來沒有規定只有一小撮人可以喜歡崔健和黑豹,其他人就不配談搖滾。

事實上,樂評人李皖曾在《六十年三地歌之7 搖滾中國》一針見血地指出:

「對比這二十年前後,中國搖滾的歷史是——極小的作品,極多的聽眾,極大的名聲,更大的政治意義;中國搖滾的現狀是——極多的作品,極少的聽眾,極小的名聲,更高的美學價值。」

雖然如今樂隊的生態和背後的社會文化環境已和20多年前大不相同,但至少也得容人家有謀生和探索的空間。

就在前幾年,痛仰、舌頭這種級別的樂隊曾經上音樂節目卻被一剪沒,聚焦樂隊的綜藝節目幾乎沒有水花,都是反映現狀的事實。

樂迷一邊心痛他們在樂壇得不到應有的地位和尊重,一邊又希望他們藏在已有的一畝三分地里就得了,一點點走向大眾的苗頭就視為洪水猛獸,也挺自相矛盾的。

既然《樂隊的夏天》早早就預熱、承載了很多期待,那會關心這檔節目的人其實還是希望它能做好。

這幾天總有人拿最近韓國大火的《超級樂隊》來做對比,但其實二者賽制和目的都完全不同,最大的可比性或許是:

中國觀眾驚嘆於韓國有那麼多技術逆天的音樂人,切實感受到樂隊LIVE的魅力,這些體驗在國產樂隊上,我們也想擁有。

所以與其專註尬聊有的沒的,核心受眾更想看到這些樂手對待自己的音樂是怎麼「難伺候」的,小白想多被科普一些搖滾樂的知識。雖然大家眾口難調,但至少對音樂是認真的。

好在剛播出一期,或許還有彌補的空間。中國樂隊未必能一下步入繁盛夏天,但至少值得先春暖花開一下吧。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