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鬼子在戰爭前期白刃戰很兇猛,為何到了後期就不行了?

鬼子在戰爭前期白刃戰很兇猛,為何到了後期就不行了?

在一些抗戰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士兵跟鬼子進行白刃戰時往往是大獲全勝,但這些鏡頭在抗戰時期是不會出現的,真實五六個中國士兵才能制服一個日本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雙方的身體素質差距太大,即使你手上有武器,但是自身力量不行武器的效用也發揮不出來,比如在抗戰時期一人單挑27個日本兵的呂俊生,他為何能創造如此記錄?看看他的身體素質吧,身高1米9,體壯如牛,面對那些1米6的日本兵不是砍瓜切菜?

所以近戰格鬥靠的還是身體素質,那為何日本兵在戰爭前期白刃戰很猛?到了後期就躲據點不敢出來應戰了呢?說白了還是身體的原因。在抗戰初期,大部分中國軍人的身高都是高於日本兵的,但是體重就普遍比日本兵少15到20斤,拿到現在如同一個高瘦子和一個矮半頭但身體結實的人打架,這要打得贏就見鬼了。日軍在戰前招募士兵搞的都是精兵政策,不是你想報效祖國就能參軍的,要經過嚴格的篩選,首先身體就是最重要的因素。按照當時日軍資料顯示前期招募的士兵平均身高在1米65左右,體重在55公斤,入伍後軍事訓練的頻繁體重也隨之增加,這就是戰爭前期日軍拼刺刀如此兇狠的原因。

再來看中國軍人,由於在日軍入侵前國內戰爭不斷,經濟難以為繼,軍隊的後勤補給更是困難重重。國民黨軍隊每天2頓除了白飯還是白飯,連國民黨軍都這樣更不用提八路軍了,有野菜吃就是件奢侈的事了。但是八路軍在大生產運動後,軍隊士兵的營養狀況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八路軍的平均體重由之前的90多斤漲到了差不多110斤,所以在戰爭後期八路軍在拼刺刀方面還真不懼日本人。

而日本新補充的兵源也不像之前實行精兵政策那樣挑人了,因為戰線的拉大和軍人大量戰死,有兵源補充就不錯了,還敢挑?到1944年時日本新兵的平均體重已經降低到了50公斤以下了,這就跟中國軍隊前期的士兵一樣了,什麼原因呢?只能說日本打窮了。從1937年侵華戰爭開始日本國人生活還是很富足的,雖然前線打仗,但是人民生活水平還是過得去的。但隨著戰爭的深入,一切國民物資皆以供應前線為先,這就造成了1941年起日本成年平民的口糧下降到了300克左右,這個概念你們可以想想,這個配給量跟中國災荒年間的標準有得一拼。

但是1942年日本國內情況有所好轉,因為他們在東南亞各國掠奪了大量糧食,但這種好轉也就維持了1年,到1943年國民生活水平又急轉直下,到了1944年基本把家周圍的樹皮都啃光了。想想日本人也是夠狠,國內如此情況軍隊居然還能堅持到1945年8月。所以當時的日本哪裡有吃的?軍隊,想吃飽飯唯一的指望就是當兵,這也就是到了戰爭末期日本人為何踴躍參軍的原因。不當兵只能等死,不是餓死而是被炸死,可別忘了美國人的飛機在頭頂可從來沒停過。

國內情況的惡化直接反映到了戰場,到1944年八路軍局部反攻時很多百姓就說『鬼子又矮又瘦,怕是撐不了多久了』。到了這個時候雙方軍隊的身體條件優勢互換了,日本人也不敢主動找中國軍隊拼刺刀了,只能龜縮在據點裡防守了。像前面提到的呂俊生這種白刃戰神畢竟是少數,如果抗戰時士兵的普遍身體素質都如他一般,或許抗戰神劇還真不是神劇了!其實想想90多斤的身體素質拿到今天估計很多人一拳就能撂倒,而我們的先輩就是如此情況下抗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史 的精彩文章:

TAG: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