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子《道德經》: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的兩種跡象

老子《道德經》: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的兩種跡象

關於「福禍」,道家始祖老子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即:人生的福與禍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好事到頭了就會變成壞事;霉運到頭了就會走好運,否極泰來。

《左傳》又云:「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即人生之災禍和幸福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人造成的。那麼,到底是哪些人為因素會導致禍患或福分呢?

其實,老子在《道德經》中已經用兩句話告訴大家: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會有這兩種跡象。這兩種行為雖然容易招致禍患,但是我們經常在做。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禍莫大於輕敵,

釋義: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

老子在《德經·第六十九章》中說:「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所以,兩軍實力相當的時候,悲痛的一方可以獲得勝利。

老子所說的「三寶」分別是: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有了仁慈,所以能勇武;有了儉嗇,所以能大方;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為萬物的首長。而因為輕敵丟了這「三寶」,就更容易失敗。

歷史上因為輕敵而招致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說,韓信在「井陘之戰」中以漢軍3萬大敗20萬趙軍,就是因為漢軍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犯了兵家布陣的大忌諱,都大笑而輕敵,最後中了韓信「背水一戰」的計謀,全軍覆沒。

現實生活中,輕敵這種心態常常存在於職場上,也可以存在於敵我雙方的競賽中,而一旦哪一方輕敵了,就很容易招致禍患。所以說,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的跡象之一——輕敵!

2、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釋義: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

老子在《德經·第四十六章》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知足可以常樂,知足也可以少招致禍患;反之,慾望方面的貪得無厭,往往更容易埋下禍根,正如曾國藩所說:「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處世懸鏡》云:「止為智」,即一個人懂得適可而止,才稱得上真正的大智慧。人知止,而心知足,則可以遠離禍患,因為利益和風險往往是成正比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說,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的跡象之一——不知足!

以上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誡我們的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的兩種跡象:禍莫大於輕敵,禍莫大於不知足!而因為「輕敵驕傲」和「貪得無厭」都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大家雖然知道這兩種行為容易招致禍患,但依然經常在做。我們不妨自我對照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避禍就福!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認為老子的話對不對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君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的觀人四法,只有簡單12個字,卻可將一個人看透

TAG:琢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