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僧辯剛剛平定侯景叛亂,就被親密戰友火併,新的朝代就此誕生

王僧辯剛剛平定侯景叛亂,就被親密戰友火併,新的朝代就此誕生

侯景亂梁幾乎波及整個南朝,在王僧辯和陳霸先合力攻擊之下,叛亂終於被平定,然而共同的敵人剛剛滅亡,南朝內部卻又發生了內訌。平亂功臣之首王僧辯,更是在這場內訌中喪命。真是令人嘆惜

一、王僧辯、陳霸先成為新的實力派

554年10月,西魏發動入侵江陵的戰爭,旨在滅亡偏居江陵的梁朝政權。由於梁元帝統籌有誤,喪失對揚州地區王僧辯、陳霸先兩部軍隊的有效控制,導致江陵城迅速淪陷於西魏之手。

江陵之戰過程中,蕭繹屢下詔命王僧辯督建康諸軍入援,但直到江陵城陷也未等到後者的援軍。梁元帝死後,王僧辯與陳霸先在554年年底共同迎立元帝之子晉安王蕭方智為太宰、承製。

王僧辯剛剛平定侯景叛亂,就被親密戰友火併,新的朝代就此誕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555年正月,事實上成為梁朝新的主宰者之一的王僧辯,為顯示他的正義性,派大將侯瑱進攻在江陵之戰中被北齊搶走的郢州——郢州刺史陸法和受逼於西魏和北齊,遂舉州降於北齊清河王高岳。後來侯瑱與北齊郢州守將慕容儼拒戰五六個月,引發梁軍十餘萬人圍攻,終因力不能支而撤走。

江北和郢州的戰鬥顯示出梁朝正在恢復的生機,王僧辯、陳霸先兩人的實力並不亞於江陵政權,假以時日,苟延殘喘的梁朝新一屆政權可能會穩定局面,甚至恢復疆土。

二、北齊扶植梁朝傀儡皇帝

北齊效仿當年梁武帝趁六鎮之亂時立北海王元顥為魏帝的做法,扶植蕭淵明為梁主,企圖攪亂南朝的局面。

北齊政府方面和蕭淵明本人都多次致信於南朝頭號人物王僧辯,請求他接納蕭淵明入梁。蕭淵明系梁武帝蕭衍之侄,547年梁軍北伐徐州時兵敗被俘,人物本就猥瑣,又是敵國所立,自然不能接來。王僧辯嚴辭拒絕。

北齊派上黨王高渙率兵護送蕭淵明南下,企圖像陳慶之送元顥入洛一樣強行進入南朝。梁軍在合肥東關阻擊高渙,資歷極深的梁將裴之橫竟在此戰被齊軍斬殺。王僧辯聞之大懼,遂爾改變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納蕭淵明為主。

陳霸先在京口聽說,多次下書於王僧辯,勸其不要犯糊塗。但王僧辯別有所慮,執意要納蕭淵明。二人遂生嫌隙。

王僧辯剛剛平定侯景叛亂,就被親密戰友火併,新的朝代就此誕生

京口今貌

納蕭淵明之策初看殊不可解。但如果站在王僧辯的角度看,並非全然沒有道理。王陳二人兵力相侔,名望相亞,彼此共處於江東,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長遠來看,二人發生矛盾是必然。王僧辯要鞏固自己的勢力,陳霸先正是心腹之患。面對北齊日甚一日的壓力,王僧辯內外交困,處境著實不利。與其死扛北齊的壓力,不如權且緩一緩,接納一個傀儡蕭淵明對王僧辯的實力並無實質損害,想來這大概是他的真實想法。

事實上王僧辯也是這麼做的。北齊上黨王高渙率軍護送蕭淵明抵達歷陽,王僧辯率龍船和皇帝法架自江東來迎,但只把船隻停在江中,不肯靠近江西岸。蕭淵明在江岸邊以南朝皇帝的身份與北齊上黨王高渙盟誓,定下兩國通好的盟約,高渙如約率軍北返。蕭淵明要求把自己的3000衛隊全數帶過江去,王僧辯堅持不肯,雙方討價還價,只接了1000散卒隨同過江,事實上剝奪了蕭淵明的武力。蕭淵明入台城後即皇帝位,冊封晉安王蕭方智為皇太子,以安撫王僧辯、陳霸先諸將之心。同時向北齊稱藩,王僧辯亦送其妾與子到鄴城作為人質,以示誠意。

從表面上看,王僧辯納蕭淵明確如他所想,蕭淵明和蕭方智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完全掌控在他手中的傀儡,更大的好處是換取北齊撤軍,建康的形勢一下子穩定下來,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但長遠來看,王僧辯此舉無疑是一個低級錯誤。

三、王僧辯犯下政治錯誤

梁朝自武帝以來幾經挫折,簡文帝、廢帝蕭棟、蕭紀、梁元帝、蕭方智陸續登台,還有西魏扶植的偽梁主蕭察,搞的江南局勢亂像頻仍,個中最大原因乃是法統不正。

梁元帝雖私德堪優,但憑滅侯景之功,總算勉強把梁室法統歸到自己頭上,不管怎麼說,元帝一系已成為江南最合理也最具號召力的法統繼承者。

王僧辯要想穩定局面,光憑軍事力量遠遠不夠,他迫切需要一個合理的旗幟來凝聚江南散亂的人心,梁元帝的兒子蕭方智無疑是最佳人選。

王僧辯此前遲遲不派兵援救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殺,已經在政治上大大減分,此時廢蕭方智而接納蕭氏遠枝,則是在政治上又失一大分。這對手握重兵而又一直位居王僧辯之下的陳霸先,無疑送上一個天大的政治禮包。

555年8月,江淮之間傳言,北齊軍再度大規模集結於壽春,似乎又要大舉入寇,王僧辯遣使告知陳霸先,讓他嚴加戒備。坐觀形勢的陳霸先敏銳的感到時機來臨,他決定要動手了。

四、陳霸先火併王僧辯

9月壬寅,陳霸先在京口府邸召集心腹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徐度與杜棱,密謀襲擊王僧辯。侯、周、徐三人異口同聲贊同其計,唯有杜棱反對,陳霸先恐杜棱出去亂說,便掏出手巾勒昏杜棱。隨後陳霸先偽稱率軍備御齊人,水陸並進,直指王僧辯的駐紮地石頭城。

王僧辯剛剛平定侯景叛亂,就被親密戰友火併,新的朝代就此誕生

大將侯安都率水師進至石頭城北,石頭城北城牆臨接高岡,侯安都棄舟登岸,帶頭從城北爬城而入,陳霸先自率馬步兵殺進石頭城。王僧辯當時正在升帳議事,左右忽報城南城北有兵,緊接著忽見亂兵自外而入,王僧辯情知不妙急走而出,左右數十人拒戰,但哪裡是侯安都眾軍的對手。情急之下,王僧辯和他三子王頠逃上南城樓,這才發現是陳霸先的兵。石頭城的戍兵聞變,在將軍程靈洗帶領下與陳霸先激戰,但因倉促無備抵擋不住,程靈洗戰敗投降。

王僧辯在城上苦苦哀求,請饒其一命。陳霸先不為所動,命諸軍縱火燒樓,王僧辯急忙下城,束手就縛。陳霸先大聲質問王僧辯:「我有何罪,王公你竟要和齊人討伐我?!」稍後又問:「既然要對付我,為何石頭城沒有防備?」王僧辯明知陳霸先這是故意潑髒水也不敢辯駁,只好低聲下氣地說:「我把建康的北大門給陳公你守衛,怎能說沒有防備。」但多說無益,事變既已發生,王僧辯也就沒有生路了。當夜,王僧辯父子二人被絞死。

王僧辯雖死,他的部隊還在。自攻滅侯景後王僧辯在建康經營數年,他的部隊勢力散佈於三吳地區(吳郡、吳興、會稽),較大的有三股,其一是王僧辯之弟王僧智,他據守吳郡(今江蘇蘇州);其二是王僧辯之婿、猛將杜龕,他據守吳興(今浙江湖州);其三是張彪,他據守會稽。此外兵力較盛的還有江州刺史侯瑱所部,以及先前被王僧辯派往嶺南征伐廣州刺史蕭勃的王僧愔。這幾部兵力總數應當比陳霸先部隊多,但石頭城事變太過突然,王僧辯餘眾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迎來了陳霸先的討伐大軍。一方是倉促迎戰,一方是預有準備,結果可想而知,杜龕被打的措手不及,部將義興太守韋載降於陳霸先,王僧智在吳郡戰敗,本人逃到吳興郡。與此同時,陳霸先迅速逼蕭淵明退位,復迎晉安王蕭方智即皇帝位,是為梁敬帝。侯瑱、張彪各自據守本州,拒不歸降陳霸先。

王僧辯、陳霸先的矛盾從積累到爆發表面上看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事實上反映的是梁末南朝勢力重構過程中的鬥爭,遠非兩家矛盾這麼簡單。這場規模浩大的鬥爭持續的時間、牽涉的人員、地域的廣度以及戰爭的烈度,比北朝魏末以來的鬥爭有過之而無不及,故而對參與其中的人考驗也極其嚴峻。

王僧辯因緣際會,走在南朝各股勢力的最前列,本來最有機會取代梁朝開創新的時代。但從他控制建康特別是江陵政權滅亡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大概是一位軍事才幹重於政治素質的將帥,對南朝風雲變幻的政治局勢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江陵政權滅亡前後,他以拋棄故主的政治代價,換取對建康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其長遠意圖應該是另立新朝。此舉雖然倍受原江陵系勢力的非議,對王僧辯立新主的政治正義性帶來極大影響,並由此引發了王琳另立蕭庄為主的重大事變,但王僧辯得以沒有掛礙的繼續控制建康,舍名而圖實,勉強還算及格。到了蕭淵明事件時,王僧辯面對的政治形勢更加複雜,一方面是來自南朝內部的責難,一方面是來自敵國的軍事壓力,他作出的令人大跌眼鏡的選擇,基本上斷送了政治前程,即使陳霸先的兵變沒有成功,接納偽主的愚蠢行為也將引發南朝各地實力派群起而攻之,其下場可想而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