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開了句玩笑話 為何導致左宗棠立刻與他絕交?

曾國藩開了句玩笑話 為何導致左宗棠立刻與他絕交?

《清史故事》268

談到晚清時期名臣,則不得不提到曾左——曾為曾國藩,左為左宗棠,兩人都是能在近代史中名垂後世的風雲人物。常言道亂世出英雄,若生在太平盛世,曾左二人或許能憑藉各自的才華和能力脫穎而出,但頂多成為一名高級技術官僚,達不到後來挽救清朝於傾危之中的名臣高度。

曾左二人相比,曾國藩年紀較長,功名較高,出道也更早,但這並沒有成為曾國藩倚老賣老的理由,二人之間更多的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在對抗太平天國很長一段時間裡,曾左二人在軍事上能力通力合作,私交也很好。不過兩人之間的友誼,也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但沒有維持到最後,甚至到了斷絕往來的地步。

清人筆記《水窗春囈》中有一段記載,提到當年曾國藩拿左宗棠開的一個玩笑,或是導致二人斷交的直接原因:

「文正(曾國藩)用兵主持重,除霆營外如徽防朱唐兩大營。恪靖(左宗棠)皆不以為然。一日來咨,極詆文正用人之謬,詞旨亢厲,令人難堪。文正復之云:『昔富將軍咨唐義渠中丞云:貴部院實屬調度乖方之至。貴部堂博學多師,不僅取則古人,亦且效法時賢,其於富將軍可謂深造有得,後先輝映,實深佩服,相應咨覆云云。』」

在許多人心目中,曾國藩可能是個一本正經的古板老學究形象,不過根據許多相關的史料記載,實際上曾國藩是個非常幽默的人。

當時左宗棠在軍事和政治方面與曾國藩有許多不同見解,對曾國藩這個老上司也是絲毫不留面子,用很直白的語言來信批評曾國藩不會用人。曾國藩也不與左宗棠辯駁,而是決定幽他一默,把左宗棠比作了跋扈的旗人將軍富明阿。

曾國藩的本意,估計是想用這種開玩笑的方式化解矛盾,誰知左宗棠也是非常認真地想和曾國藩討論這些問題,曾國藩卻在公文中跟他開玩笑,讓左宗棠深深感到被輕視。根據《水窗春囈》的記載,自此之後,左宗棠便不再與曾國藩通書信,直至曾國藩去世,兩人都再沒有一字往來。

從上面這個故事來看,曾國藩和左宗棠作為當世的兩方封疆大吏,一代名臣,只因為一句玩笑話就掀翻了友誼的小船,似乎有些兒戲。而事實上,曾左兩人絕交雖與這個玩笑有關,但此僅為導火索,導致兩人關係惡化並最終走向決裂的原因,實則另有他故。

曾左之交惡,其最初的緣由,在於曾國藩自己的一個失誤。我們知道,曾國藩一生中對清廷最大的功績,莫過於率領湘軍擊敗太平天國,除去了威脅大清政權存亡的心腹大患。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攻破太平天國都城金陵,其時天王洪秀全已死,曾國藩便向朝廷彙報,首逆洪秀全已畏罪自殺,忠王李秀成被擒,洪秀全的兒子洪福也已投火自盡。

關於太平天國幼主洪福已死的說法,最初是李秀成在供詞中提到的。李秀成的原話是自己與洪福在突圍時走散,洪福大概率已經死在了亂軍之中,曾氏兄弟為了向朝廷領功,未經核實情況,就說洪福已經自盡,以示太平天國後患已除。

而事實上,幼主洪福已經在太平軍的護送下安全出城,李秀成偽供的目的是為其打掩護。而洪福在逃亡過程中,路過左宗棠所管轄的浙江地界,並被官軍所發現。左宗棠將洪福仍然在逃的情況向朝廷彙報,但這樣一來,相當於打了曾國藩兩兄弟的臉,由此引發了曾左兩人在朝廷面前的一番激辯。

洪福仍然在逃,對曾國藩而言是大失面子的事情,曾國藩便抓住左宗棠沒有真正擒獲洪福這一點,指出左宗棠偽造證詞,目的是想與湘軍爭功。此外,曾國藩還翻出舊賬,說當年左宗棠進攻杭州時,逃出的太平軍比這次金陵之戰要多得多,當時沒有處分左宗棠,現如今也不應以有太平軍外逃為由處分湘軍。

曾國藩的這番說辭,其實並不客觀,更像是為了給自己洗脫罪名而轉移朝廷注意力。面對曾國藩的無端指責,左宗棠也據理力爭,為自己抗辯。

首先,左宗棠指出洪福外逃,並非自己胡編亂造,有部將繳獲的太平天國幼主印信可以證明;其次,杭州作戰一事,當時左宗棠兵力不足,沒辦法合圍杭州,有太平軍逃出實屬正常,當時在向朝廷的軍報中也明確說明了這一情況,反觀金陵卻是在官軍重重圍困數月情況下,仍被太平天國幼主逃出,事後湘軍還捏造洪福自盡的事實。從這兩點來看,究竟是誰在無理取鬧,相信大家心裡都明白。

最後,左宗棠還非常大度地表示:「臣因軍事最尚質實,故不得不辨。至此後公事,均仍和衷商辦,臣斷不敢稍存意見,自重愆尤。」話說得很漂亮,反諷的意思也很明顯,實際上實在諷刺曾國藩的虛偽和小氣。

兩位朝廷重臣不留情面地互懟,如果鬧得太大也實在也沒有好處,所以清廷也不想去分清誰是誰非,而是選擇當個和事佬,對曾國藩,表明「朝廷於有功諸臣,不欲苛求細故」;對左宗棠,則勸勉「該督其益加勉,庶為一代名臣,以副厚望」,算是以官方出面的形式化解了這場矛盾。

其實對這件事情,曾國藩和左宗棠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對左宗棠而言,自己查出幼天王洪福在逃,將此據實入告,是盡到為人臣子的本分,沒有做錯什麼事情,反而是曾國藩捏造事實反咬一口,並非君子所為。

而從曾國藩的角度看,洪福是否在逃的事實並不重要,關鍵是左宗棠這人太不講義氣。當年左宗棠被湖廣總督官文彈劾,走投無路時,是曾國藩的湘軍收留了他;後來左宗棠能夠當上浙江巡撫和閩浙總督,也是出於曾國藩的舉薦,曾國藩可以算得上是左宗棠事業上的大恩人。

無論是對待朋友還是恩人,左宗棠公然將曾國藩出賣,是為不義。即便真的是發現了洪福下落,要向朝廷稟報,也完全可以先和曾國藩商量,大家討論一個方案。左宗棠選擇直接上奏朝廷,無疑將曾國藩置於十分被動的地位。曾國藩認為左宗棠忘恩負義,左宗棠則認為曾國藩不分是非,兩人都在內心中埋下了對對方不滿的種子,因此後來曾國藩那句玩笑話,直接成為了兩人絕交的導火索。

不過,曾左兩人雖然絕交,但仍不失君子風度。左宗棠晚年西征,曾國藩在兩江為其籌集糧餉,還派出旗下勁旅支援,使無後顧之憂。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亦悲痛萬分,在給兒子左孝威的家書中坦言「吾與侯所爭者國事兵略,非爭權競勢比」,並且對曾國藩的後人十分關照。所謂「君子交絕,不出惡聲」,曾國藩與左宗棠兩人,便向世人做出了絕好的示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