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千萬別跟黃磊學育兒!

千萬別跟黃磊學育兒!

前兩天,孫莉在微博曬了一組多多的生活照。照片中,她歪著頭沖鏡頭微笑的樣子太治癒了,但更吸睛的是她一頭的齊肩紫發。

是的,13歲的姑娘被允許染頭髮,而且當媽的還把這當成孩子成長過程中,值得被紀念的事情,這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很快,#黃磊孫莉的教育方式#登上了熱搜榜,一大波網友參與討論,他們一邊羨慕如此開明的父母,一邊訴說著自己13歲時的苦:

「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的13歲,很多事情都是被父母明令禁止的:不能穿太短的衣服,不許早戀,晚上天黑前必須回家……當然,要是像多多一樣,頂著一頭紫發回家,可能會經歷三堂會審,然後被拖去理髮店剃個禿瓢!」

很多人表示感同身受,一時間評論區變成了大型控訴現場,父母奉行的「滿足會失控,壓抑即規矩」導致自己的童年一直在被打壓,千言萬語彙聚成一句話:這屆孩子實在是太辛苦了。

不出顏姐所料,沒多久,網路上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尊重孩子」、「開放式育兒」和「跟黃磊孫莉學育兒經」之類的文章。沒錯,他們的教育方式自然是好的,畢竟多多真的很優秀。

但我很想說,不要盲目跟風,他們的教育方式就跟裝修風格一樣,再好看也未必適合所有家庭。

1

黃磊的教育方式並不適用每個家庭,原因很簡單:家庭條件決定教育層次。

當多多一頭紫發引發熱議後,有人迅速扒出她就讀於北京某國際學校,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制,高中畢業後就可以出國留學,很大程度上不用參加高考。

北京國際學校是什麼概念?每年學費將近13萬,再加七七八八的課外興趣班,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根本是可望不可及。

另外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相對來說很開放,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本身就與公立學校的傳統教學理念不一樣,所以網友們的「學校讓染頭髮嗎?」這樣的問題在國際學校來說,都不叫事兒。

顏姐無比認同一句話: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除去國際學校的教育差異,多多一出生就擁有超優質的資源。

8歲時,已經翻譯了3本英文小說。

10歲時,就開始給《小王子》、《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配音,並且帶著電影導演游故宮,全程英文交流。

11歲時,更是亮相巴黎時裝周,並登上T台走秀。

從小受話劇熏陶的她,在表演上也是不容小覷。賴聲川是她的指導老師,何炅是她的演出搭檔。大家自行感受一下,那些被我們視為偶像的人,都是多多的資源之一。

除此以外,琴棋書畫和設計更是樣樣精通。

知乎上有個話題:為什麼黃多多這麼優秀?

有人說:因為她的爸爸是黃磊。

顏姐相信,如果我們有黃磊這樣的條件,也會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沒有了「學習改變命運」的壓力,自然會注重孩子的眼界和個性發展。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無論怎麼抨擊應試教育,高考都是我們目前較為公平的競爭方式。所以在學業面前,談任何標新立異和尊重天性都是扯淡。

大多數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學校安安穩穩讀書,上個補習班和興趣班,都已經是拼盡全力了。他們能做的,是儘可能為孩子的學習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至於其他選擇,孩子的人生,他們不敢拿來試錯。

2

談黃磊孫莉的教育方式時,大家說得最多的是「尊重」。我們總說要給孩子自由,尊重他們的選擇,但顏姐覺得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通常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的事情都具備哪些特點?低成本、短周期、可及時更正。比如是否吃飯,怎麼打扮,個人興趣等等。

在這些小事上,作為父母確實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管得太多反而會讓孩子失去探索的勇氣和積極性。

但顏姐認為,不是所有事都應該放任孩子自己做選擇,換句話說,不是每個年齡階段、每個孩子都具備自我選擇和判斷的能力。

顏姐有個學習美術專業的朋友,雖然現在的工作不是專業本身,但畫畫成了她的「斜杠」技能。

當我們感嘆她的繪畫功底時,她說:

「我真的感謝我媽,當時沒有放任我。」

小時候,對於繪畫這件事情她極其厭惡,因為要佔據相當大一部分玩耍的時間,但是不管是颳風下雨,她媽都會半鼓勵半強硬的帶著她去。

最常對她說的是:

「我不會說這是為你好,但將來有一項技能傍身,我想你多少能夠過得輕鬆一些。」

在她的記憶里,畫畫這件事,是在對媽媽的怨恨里完成的,但如今這項技能讓自己變得更受關注時,她開始感謝媽媽當時的「逼一把」。

分享朋友的故事,倒不是鼓吹成功學,也不是說父母一定要干涉孩子的人生,而是想說,在尊重孩子自我選擇這件事情上,不能一概而論。

像多多這種,染個頭髮、打個耳洞,還有辦法可以補救的行為,父母可以讓孩子去嘗試一下,感受一下。但如果關乎長遠的影響,沒有任何試錯機會,父母還是要適當把關。

孩子們的選擇和判斷力多是按當下的喜好來決定,不會以結果論為導向,比起某一天他質問你「為什麼當時不教我」,倒不如此刻就把他往更合適的方向引導。

最近,顏姐有個朋友在裝修,剛好也是個媽媽。在寫這個話題時,我跟她討論過,她說的一段話,我深表認同:

「就好像裝修一樣,買個小傢具什麼的我肯定就自己決定了,畢竟不好看還能換,但如果涉及到硬裝,我一定會跟設計師還有老公溝通,不然出了錯很難補救。這跟尊重孩子的選擇是一個道理,如果女兒今天說不想練琴,OK,但如果說不喜歡練琴,以後都不練了,對不起,我沒法同意。孩子只講喜歡,但成年人要講成本。」

所謂尊重孩子,絕對不是任由他的喜好,這並不是什麼開明的教育方式。

3

顏姐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每出現一個受人追捧的育兒方式,爸媽群體就集體焦慮一次。

黃磊孫莉的育兒方式一出來,就有朋友在群里討論:

「我似乎對孩子管得太嚴了,感覺自己不是合格媽媽。」

「我應該帶孩子多出去走走,開拓一下眼界。」

尤其是互聯網越發便利以後,各種明星育兒方式、鋪天蓋地的育兒課程成了父母們的新寵。總想借著別人好的經驗來彌補自己的育兒短板,從而成為「完美父母」。

但結果卻往往是:學的越多,越焦慮。

顏姐之前看過陶虹的一檔育兒節目,主持人李小萌稱讚她是「為了孩子,在自己身上投入最多的母親。」

確實,她家裡有整整一個書架的育兒讀物,還參加了父母效能訓練P.E.T。剛有孩子的時候,她也跟大多數新手媽媽一樣,依賴於各種育兒理論。

她嘗試按照育兒書中的方法幾小時喂一次奶,哭的時候不抱不妥協。但在偷偷觀察孩子的時候,她覺得又難過又焦慮,一方面覺得沒有及時給孩子安全感,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

猛然間她意識到,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從此,她再也沒有嘗試過這些方法,但孩子卻依舊按著自己的腳步成長的很好。

她坦言曾經學十八般武藝,是為了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能夠得心應手,後來她發現用什麼武器對付孩子都不是最棒的,因為孩子不是你的敵人。所有的育兒方式,都應該是為了讓父母和孩子快樂的成長。

樊登說過:

養育孩子應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覺得痛苦了,那麼一定是你的方法錯了。

所以,哪怕某個名人的育兒方式再受追捧,專家說的再有道理,都不必要求自己完全做到,也沒有人可以完全做到。這世上沒有完美媽媽,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固定公式,你要相信,你已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最好了,其他的,順其自然吧,孩子該怎麼成長,自然有他的步調。

的確,黃磊和孫莉把多多教育的很好,多多的成長也很值得羨慕,但即便我們做不到他們那樣,也不必焦慮,更不必遺憾,因為我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努力且優秀著。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住顏 的精彩文章:

能陪伴孩子成長的兒童房應該如何設計?

TAG:住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