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蔣玉晨老師揭秘:古代玉器加工痕迹及鑒定

蔣玉晨老師揭秘:古代玉器加工痕迹及鑒定

專家為您掌眼

古玉堅韌、溫和、細膩、含蓄,由內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種魅力無窮的美,很多藏友想要了解古玉鑒定的知識,今天我們邀請到域鑒平台玉書/錢幣/雜項鑒定師蔣玉晨老師,蔣玉晨老師通過四件古玉標本,給大家詳細講解古玉辨偽的知識及方法

中國古代治玉,解玉砂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便是簡單的切割鑽孔,也需要使用解玉砂來實現。正是古人掌握了對解玉砂的應用,才開始了真正的玉器時代,並伴隨了古代玉文化的全過程。

解玉砂古代又稱碾玉砂、邢砂、磨玉夏水砂,是古代琢制玉器用的礦砂。古代切割研磨玉石,製作玉器所必需使用的工具。砂也可做沙。雖然高仿與時俱進,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工無論從磋磨到砣機,制玉的各道工序都靠流動的「解玉砂」,現代電動工具制玉,都靠固定的金剛砂,工具的歷史性差別,決定了痕迹的絕對區別——雖然有電動工後用手工打磨仿古的新工藝,但依然會遺漏破綻、不難辨識。

我們可以看到這四件標本,它們都是古玉器、玉琮、玉璧、玉管所留下來的殘料,這些藏品上面有很多古玉知識點,首先我們可以看這四件古玉都是一口氣一張皮,包漿都是有過渡的。這些都是古玉的鑒定非常重要的點,就是但凡看這個有沒有修改過的古玉,一定要看它的皮殼是不是有過渡,這是一個辨偽的方法「一口氣, 一張皮」。

再者今天主要給大家講管鑽的痕迹,我們所看到的古玉遺留在標本上的痕迹

實際包括柱體,以及琮,在制玉過程中玉壁它的內部也會留下來這樣的痕迹,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古玉在掏膛的過程中此消彼長。

所以我們看這個玉料上面的痕迹,是由管鑽工藝打的,咱們可以看到這個痕迹實際上是有一定的起伏感的,說明他用的解玉砂較粗,而且它的加工速度也較快,所導致的痕迹,所以在這個玉壁和壁心呈現這樣的痕迹。通過壁內部的孔道鑒定,可以判斷是真品。

這種玉器是採用比較細的解玉砂做的,可以看到它表面有一定的起伏感,真品孔道就是這樣的,有顆粒狀的起伏感,這也是古玉辨偽的一個重要特徵。

這件玉器,可以看到解玉砂研磨痕迹較細,如果是現代防品,現代電動砣具的研磨,旋削的速度非常快,不會有這樣的包漿的過渡感,這是辨偽的一個特徵。

這件藏品可以看參差不齊的類螺旋紋痕迹,如果是新仿玉的不會有這種老古法製作高低起伏的旋紋。

希望對古玉古珠熱衷的朋友,仔細閱讀此文,細心的揣摩和分析圖片,去對比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玉器痕迹加工的演變,真正做到與古代的玉器先祖們零距離接觸。

講解:蔣玉晨

後期:朱高陳

編輯:楊濤

主編:龔勇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