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位催收「老鳥」的自白:催收≠暴力,職業理應得到社會認可

一位催收「老鳥」的自白:催收≠暴力,職業理應得到社會認可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 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 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 消金界

當看到2019年315晚會壓軸出場的是714高炮時,我的朋友圈炸開了鍋。

隨後整頓打擊714高炮、套路貸開啟,一度蔓延到多地的催收公司,甚至是「一鍋端」,鬧得人心惶惶。時間悄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現在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我在2008年機緣巧合進入催收行業,當時招聘催收崗位的還不多,不知不覺已摸爬滾打11年載,也從銀行輾轉至專業BPO(商務流程外包)再到互聯網金融領域。

催收行業作為金融市場的清道夫,對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有著積極貢獻。

我個人曾經因為催收業績突出,獲得過年度全國金融體系青年崗位能手,這讓我驕傲和自豪。

算起來,我也是行業里的「老鳥」,今天就和大家嘮嘮催收的那些事。

零星閃點:埋下行業隱患

在信貸的鏈條中,催收屬於貸後管理一環。

在中國,最早的催收來自於民間私人借貸,加之那些黑幫電影的渲染,為這個還沒有職業化的行業,扣上了一頂烏黑的帽子——催收等同於暴力。這個帽子一旦扣上就很難摘下。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金融以傳統銀行機構為主,當時銀行基本都只有對公業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部分銀行開始股份制改革。

而後改革開放,個人授信業務及零售業務需求越來越普及。2005-2008年迎來信用卡發展期,各大行開始搶佔市場,電銷、地推、掃樓、各種開卡送禮等等營銷方式層出不窮。

信用卡改變了傳統授信模式,加之單客授信額度低、數量多、分布廣等特點,一方面,使得客戶還款周期更加靈活,另一方面,客戶基數增加的同時違約機率也大大增長。

顯而易見,這種新的授信模式需要催收跟上。此時銀行貸後業務處理中心成立call center,一個中心規模可達6000-7000人。

催收被分為前排、中排、後排,客戶的逾期時間長短不同,對應的催收方式也不同。

當時,某行電催後,M1-M3階段的回收率可以達到96.7%,這奠定了電催在此階段的重要性。

行業爆發:供不應求

2005年第三方支付進入蓬勃發展期,各地鼓勵創新金融模式。不少外資金融公司開始進入。

隨後,以自身流量為核心產品的螞蟻金服興起,以趣店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層出不窮。

互聯網金融紅利期的到來,吸引了越來許多投資人,也讓利潤輸出的貸後管理成為了熱門職業,供不應求。

行業痛點:發展與趨勢的較量

催收行業快速發展,積攢了矛盾,如今被推上風口浪尖。甚至在一些債務人的口中,我們這些催收人士,竟變成了「催收狗」。

在家人眼裡是不體面的職業,在員工眼裡是高危行業,這是一個悲劇。但催收到底為何會發展到如今這個局面?

總結來看,催收這一行,主要有以下幾個痛點:

痛點一:門檻低、無視風險、多頭借貸嚴重

信貸用戶群就像金字塔,塔尖基本上被銀行所佔領,在銀行無法貸款的客戶只能去金融公司,在金融公司都無法貸到款的客戶只能去找高利貸。

但傳統的金融公司以線下門店為主,金額大,需要「下戶」(編者註:貸款下戶是指申請貸款時的審查,類似於家訪),這樣一來,造成了獲客難、成本高。

好在互聯網助貸解決了這一問題。

不過,線下民間借款模式也開始湧向線上,砍頭息30%在他們眼裡都算良心了。套路貸的核心,都是以故意讓客戶逾期,而後暴力催收收取高額逾期費,榨乾最後一滴韭菜汁為目標。

他們不怕接盤,因為他們知道,信息不對稱在金融行業里很正常。

痛點二:供需關係緊張,管理人員能力素質差異化大

2014年,貸後行業出現很多人力缺口。

銀行貸後部門的催收團隊備受寵愛。當時銀行業注重員工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培訓,從員工入職到後期管理,各個階段都會經過嚴格考核。

後來進入壞賬爆發期,催收人員根本不夠用。

由於利益驅使和成本考慮,機構對員工,乃至管理人員的培訓和綜合素質並不重視,培訓能短就短,員工甚至要求是正常人就行,一個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員工可以做到主管,或者經理甚至更高職位。

這些過低的門檻,對催收行業起到了拔苗助長的反作用。

痛點三:傳統的施壓方式,水土不服

在催收行業,大多把客戶分為有錢有誠意,有錢無誠意,無錢有誠意,無錢無誠意四大類。

銀行借貸客戶的資質相對較高,逾期催收的施壓點歸根結底有三點:信用記錄、上門以及法條引用,這也是大家口中的「三板斧」。

「三板斧」的力度適用於銀行,只要溝通到位,客戶基本都會還款。他們大多還是忌憚上徵信這一條。

然而,隨著普惠金融現金貸的崛起,貸後催收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機構發現銀行催收的「三板斧」並不適用。

件均小、上門成本高、客戶流動性大、上徵信難、查找機構不配合等特點,再加上沒有合法的信息修復渠道,互聯網金融催收慢慢走向畸形。

痛點四:互聯網興起,信息傳播打擊行業

從2G時代到即將到來的5G時代,信息傳播速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信息不對稱的差距越來越小。

從早期的羊毛黨,到現在的職業擼貸人,再到自媒體的輿論引導,讓反催收事態越演愈烈,像是給整個行業狠狠地捅上一刀。

這是一次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債務人開始惡意挑釁、激怒、諷刺,還會誘使催收人員犯錯,甚至捏造事實惡意投訴。

為何事情發展到這個局面?

參與方之一的投訴平台,希望客戶來投訴,這樣可以增加平台的曝光度和影響力。不過於客戶而言,他們的犯錯成本接近為0,鬧大了大不了還錢。金融機構不會投入精力和他們周旋,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債務人,一接到電話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起訴我就還,再打電話我就投訴。」

風口浪尖上的金融機構,只能低下頭,啞巴吃黃連。

痛點五:政策頻發,根本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從2017年年底的《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到2018年4月《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再到2019年315晚會曝光「714高炮」,不管點名的沒點名的,因為客群層級共債多,債務人和三方一夜之間,把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金融打上了「套路貸」的標籤。

在這一波浪潮中,銀行系也未能倖免。

各種聯盟崛起,反催收集體抱團,他們「大義凌然」,直言「搞垮一家是一家,垮了就不用還」。

在利益的驅使下,有相當比例的一部分人,甚至明明逃避債務,還主動報警、市長熱線投訴、致電工商部門等。

「借出來是本事不用還」也在圈裡流傳至今。在他們眼裡,自己反成受害者。

跳出圈子來看,大部分的平台收費都是明確的,如今百般刁難的債務人,主要是那些續貸客戶。

痛點六:運營成本水漲船高,盈利難、風險大

如果不是315催化,很多人不會關注到獲客導流。單單獲客成本這塊,已經從2016年的8/A-28/A,甚至更高。

高利潤的貸款超市卻不承擔任何法律風險,金融機構只能轉嫁,最終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某平台做過一個測算,一年在獲客的成本佔了整體利潤的一半以上,導致新貸客戶很難實現盈利。

放款量的激增也催生了另外一個行業的爆發——人力資源。員工招聘成本從幾百一路飆升至幾千,甚至出現到面付一半的情況。

市場供需關係決定商品的價格,就像春節買青菜比肉還貴,但是最後的買單者都是金融機構。

痛點七:行業洗牌,對員工心理打擊不容小視

315之後的「黑頭套事件」在圈內盛傳。

有一天,國內某大型機構的電話催收團隊負責人給我打電話,說以前我們都是金融秩序的守護者,為守住最後一道防線而感到自豪。如今,催收與違法扯上關係,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入錯了行。

簡短的對話,也反應出大家的心理委屈與不滿。

一個軟暴力的定義,讓大家不知該如何從業,看看現在的貸後行業,催收像極了客服。

整頓行業在打擊「套路貸」的同時,更為老賴提供了保護傘,這讓從業者無比痛心。

痛點八:社會天生同情弱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似乎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在催收這個行業,債務人天生就把自己當初弱者。

首先,我們要明白,客戶逾期了,忘記還款的機率有多大。三番五次提醒後,客戶依然沒有還款,還是不是忘記了。

這個時候,如果對方說有經濟困難,這個理由我覺得是客觀存在的。

十天半個月過去了,當債務人發現找不到新的理由和借口,就會開始拒絕還錢,從可聯狀態變成半失聯直至全失聯。現在包裝黑產的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

其實催收核心策略、談判和施壓,就是與債務人的博弈。債務人也會權衡利弊。只有債務人認識到還錢利大於弊,才會拼盡全力籌錢還款。

拖延還款理由千千萬,讓債務人想還款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還款代價更小。

在重壓之下,監管範圍內的高息貸款產品已退出市場,地下高利貸和高炮口子(超短期高息現金貸)重出江湖。他們灰色經營、不服監管,倒成了受益者。

然而,只要金融市場存在,催收就必然存在。

2019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王貴國教授提交了《完善債務催收行業商事登記範圍的建議》,呼籲應明確催收行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為「信用服務行業」,有著維護社會信用的內在職能。

湘潭大學信用風險管理學院院長王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國內債務催收行業在規範化解金融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沒有行業的努力,單個金融機構的還貸風險就有可能演化成系統風險。

長遠發展:透明規範各方

催收行業的健康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規範催收行業的准入和標準

催收行業去污名化,對於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催收職稱化、職業化,對於百萬催收大軍來說,會更加透明和規範。

2.催收依託於行業規範

金融機構收費透明、信息獲取用途明確、交易客戶自願,只有這樣,後續的催收工作才能理直氣壯。

3. 規範媒體宣傳規範

媒體機構應宣傳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信用體系建設和維護貢獻自身的力量,而非標題黨博眼球。

不能對片面不良的個案大肆報道斷章取義,應規範媒體宣傳方向和重點,給行業帶來正確的輿論和社會導向。

4.法律建設要跟上和加持

逾期本質上就是法律借貸關係的違約。作為債權方,依法催收,主張債權,於情於理於法,這都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

行業內標準需明確,定義需清晰,並對外公開。原則上,應以利於行業健康發展,打擊逃廢債為目的,不縱容逾期客戶為本質,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為指導方針。

5.合規催收,杜絕暴力催收

各催收機構應加強合規宣傳、法律宣傳,加大服務品質的投入和監管,杜絕暴力催收,惡意P圖、辱罵、恐嚇、惡意騷擾等不正確行為。

6.建立良好的投訴機制

建立對惡意投訴客戶追責機制,建立良好的維權環境,給企業和個人營造良好的溝通機制。

說了這麼多,催收本不該是在泥潭之中,也不能越陷越深,應該讓這個行業更加陽光,職業得到社會認可。

作者:消金界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好巧哦,你也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快要吃不起!水果價格飆漲,是誰在抬價?
深度報告:互金平台助貸模式詳解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