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天台千華雨 螺溪海潮音——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重建開工五周年

天台千華雨 螺溪海潮音——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重建開工五周年

傳教孜孜開寶林。

寒猿野鶴盡念法,

猊座無言揚妙音。

——《螺溪振祖集》

天台山螺溪傳教院,又稱螺溪祖庭,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赤城街道傳教村,迄今已有一千零五十六年的歷史。這裡曾是宋代天台宗的弘法重地和國際交流中心,也是台宗入門名著《天台四教儀》的誕生地。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羲寂大師於智者大師放生的螺溪旁搭建精舍,次年率弟子二十人入住,於此傳揚天台教觀,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開山創建。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在吳越王錢俶的主導下,螺溪傳教院完成擴建,「中間內外總一百三十餘間,林泉相輝,金碧明媚」。

此後,羲寂大師在傳教院大弘天台之學,使螺溪傳教院成為天台宗的弘法重地。

羲寂大師門下中外傳法弟子二百餘人,其中最著名者當推高麗留學僧義通大師,為天台宗第十六祖;通師傳弟子四明法智大師和慈雲遵式大師,為天台宗第十七祖,開創了中國佛教天台宗的中興大業。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螺溪傳教院受賜改名為「定慧院」。據宋嘉定年間的《嘉定赤城志》記載,當時該院擁有田366畝,地11畝,山387畝。

歲月滄桑,螺溪傳教院由盛而衰。在明末《天台山方外志》中,螺溪傳教院已更名為「傳教寺」,並明確記載為「今廢」。

羲寂法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天台宗第十五祖,世稱凈光大師、螺溪羲寂、螺溪尊者。俗姓胡,字常照。母鄭氏,自懷孕即不茹葷。生而首蒙異物,狀同紫帽。

十二歲從永嘉開元寺子安大師出家,「勤謹明利」,「其起居宴坐也,綽綽有古佛之威儀」 。師授《法華》令誦讀,誦才匝月,即能通徹背誦,老宿悉嘆為希有。

十九歲受具足戒,繼而師從會稽(今浙江紹興)清公律師研習戒律三年,「盡極其道」。

二十四歲入天台山,於國清寺「師承聳、廣二公」學習智者天台之教,「不數月,登座衍說」,二師隨眾聽講。又學止觀於台宗十四祖、國清寺住持清竦大師,領悟卓越,承嗣法脈。

時天台山智者大師所講教籍,因安史之亂、會昌法難破壞,殘篇斷簡,難窺全貌。傳經者僅憑半珠不全的經疏,質證無憑。羲寂大師每思此事,痛念不已,於是千方百計搜羅遺帙,於金華古藏中,僅得《凈名》一疏。

恰於此時,吳越王錢俶閱讀《永嘉集》中,有「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則劣」之句,不知所云,遂問德韶國師。德韶國師說∶「此是教義,可問天台羲寂法師。」王即召師,建講席以問前義。羲寂法師說∶「此語出自智者《妙玄》。然自唐末喪亂,教籍散毀,中國法藏,多流入于海東(朝鮮)。」於是,吳越王遣使十人,往朝鮮求取散失的教經。

高麗光宗應吳越王之請,派遣沙門諦觀攜天台宗典籍章疏來華,「一宗教文,復還中國」。諦觀法師入天台山,聞羲寂大師盛名,即往參謁,「一見傾服,遂禮為師」,於寂師門下鑽研天台教觀。

乾德元年癸亥(963年),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開山創建。次年秋八月,羲寂大師「率學徒二十人以之俱往」,正式入居螺溪,時年四十六歲。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吳越王恭請羲寂法師為其傳授菩薩戒,敕封為「凈光大師」。

雍熙四年(987年)十一月四日,羲寂法師於螺溪示寂,世壽六十九,僧臘五十年,居山四十五年,稟學門人義通、澄彧、寶翔等二百餘人,菩薩戒弟子數十萬眾,時稱「天下郡府匡化紹隆,多其弟子」。平素開講《法華經》並《法華玄義》共二十遍,《金光明經》《維摩詰經》《梵網經》《摩訶止觀》《金剛錍》《法界觀》《永嘉集》等各數遍,著有《止觀義例科節》《法華十不二門科節》數卷。

2010年夏天,天台宗第四十七代傳人凈旻法師來到螺溪傳教院遺址,發心重興螺溪祖庭、再續螺溪往日輝煌,重建的藍圖隨即繪就:佔地66餘畝,擁有靈山寶殿、阿彌陀殿、天台教藏閣、普賢懺堂、止觀院等18座殿堂樓宇,建築面積近2萬平米。

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13年11月10日,寺院原址隆重舉行了「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開山一千零五十周年暨重建奠基典禮」。

2014年5月19日,天台宗螺溪道場舉行重建開工灑凈典禮,首期靈山寶殿、阿彌陀殿、定慧門、庫院樓四大核心建築宣告開工。

2018年12月14日,凈旻法師入住傳教院。

2019年5月19日,天台山螺溪傳教院迎來重建開工五周年。

五年來,傳教院完成了靈山寶殿、阿彌陀殿、山門、定慧門、庫院樓、法喜樓、鐘樓、輪藏、方丈院、止觀院(天台教藏閣)、普賢懺堂、祖堂、多寶坊、靈山長廊和唐式圍牆、地下車庫、配電房等基礎建設。這座擁有一千零五十六年歷史的天台宗宋代祖庭,終於盛世重興,再現「林泉相輝,金碧明媚」的大宋神韻。

凈旻法師簡介

凈旻法師,俗姓楊,生於1968年,浙江舟山定海人。1990年臘月初八,於普陀山普濟寺依悟公上人披剃,法名傳照、字凈旻。次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一誠長老座下受具足戒。1993年畢業於普陀山佛學院天台宗進修班,專攻天台學。

1994年創編《台宗三字經》六十頌。2000年承嗣香港觀宗寺覺光長老法脈,為傳持天台教觀第四十七世。2010年發起重興宋代台宗祖庭——天台山螺溪傳教院。現任浙江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天台山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19年是螺溪開山之祖、天台宗十五祖螺溪凈光大師誕辰一千一百周年,又值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重建開工五周年盛事,2019年5月26日,傳喜法師一行前往天台,禮祖拜塔,並朝禮螺溪傳教院。

孟夏的天台山,在微雨山嵐中愈顯深邃清幽。這方聖地,自隋代智者大師以來,碩德迭出,燦若星辰。而今,祖師們雖已順緣而去,但祖祖一如的智悲行願,卻垂世長存,時空不阻。

在靜慧法師、覺光長老、可明長老的靈塔前,傳喜法師帶領大家一一禮拜,追憶耆宿懿範,緬懷祖師恩德。

是日下午,傳喜法師一行朝禮重建中的天台山螺溪傳教院,並拜訪凈旻法師。兩位法師相見甚歡,親切交談。傳喜法師敬題「天台千華雨 螺溪海潮音」,供養凈旻法師,並致賀傳教院重建開工五周年。

接下來,螺溪傳教院將進行法華樓基礎建設、方丈院內部裝修,靈山寶殿、阿彌陀殿、普賢懺堂、祖堂的內部造像和裝修,以及鐘樓山崗的覆綠景觀和芬陀池畔的園林綠化等重要工程項目。

「以文化推動佛化,以學風提振宗風,以修行完善徳行,以高尚引領時尚」,在凈旻法師的帶領下,螺溪傳教院將建設成為「文化的殿堂、弘法的講院、共修的道場、聯誼的紐帶、公益的平台、養生的仙境、心靈的家園」。古今交輝,願景可期。

青山環翠藕池幽。

諸君且候三五載,

靈山湧出鑄大猷!

迴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古今中外世界許多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提倡素食

TAG:傳喜法師 |